通山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极具挑战、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效能治理。经济运行稳定向好、稳中提质,中部领先国家新型能源之都、全域休闲田园山水乐园旅游强县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8亿元,增长3.8%,全市第5名;第二产业增加值37.98亿元,下降5.9%,全市第4名;第三产业增加值88.80亿元,增长6.9%,全市第4名。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 14.61:29.50:55.89 调整为15.51:25.31:59.18。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14.96%。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21.76%、 -59.95%、138.16%,分别拉动 GDP 增长0.61、-1.67、3.84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785元。
年末各类市场主体58422户,比上年增长7.2%。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9895户,增长7.1%。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951户,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1457户,下降63.2%。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49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2.43万亩,增长4.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4.89万亩,增长2.7%;油料作物面积17.16万亩,增长16.0%。其中,油菜籽面积13.98万亩,增长18.5%;蔬菜及食用菌面积13.83万亩,增长3.6%。
全年粮食产量12.85万吨,比上年增长10.0%。其中,谷物10.4万吨,豆类0.33万吨,薯类2.12万吨。
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65万吨,比上年增长0.2%;油料产量2.20万吨,增长14.3%;花生产量0.35万吨,增长18.8%;油菜籽产量1.81万吨,增长12.8%,芝麻产量0.04万吨,增长60.5%。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32500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27223吨,增长3.5%;牛肉产量696吨,增长19.8%;羊肉产量2194吨,增长5.0%;禽肉产量2387吨,增长1.6%。禽蛋产量10926吨。全年生猪出栏33.63万头,增长3.5%;家禽出笼186.15万只,增长1.6%。
全年水产品产量1.39万吨,比上年增长9.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2.45亿元,工业用电量(全口径)2867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家,比上年净增7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54亿元,同比下降1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6.22%,实现营业收入40.89亿元,利润总额2.59亿元,工业增值税10482.0万元,同比增长52.8%。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2家,完成总产值32.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建筑业增加值15.55亿元,增长7.9%。其中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2.6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3%,房屋竣工面积91.2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以下简称投资)比上年增长11.6%。按行业分,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70.0%、15.9%、19.2%。按建设性质分,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10.4%、53.4%、19.4%。
全年施工项目129个,比上年下降38.0%,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商品房销售面积31.76万平方米,下降5.4%。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6.27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8.46亿元,增长6.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81亿元,增长14.8%。承办的“2023湖北农产品产销对接幕阜山(咸宁)片区行”活动,举行荆楚购•2023通山县首届汽车展销会。
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23.10亿元,同比增长8.6%;零售业53.91亿元,同比增长7.2%;住宿业5.50亿元,同比增长3.9%;餐饮业13.75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7亿元,同比增长20.7%,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8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0.26亿元,与2022年相比翻了一番。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7392.2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进口220.4万元,同比下降20.3%;出口87171.8万元,同比增长14.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20万美元,同比增长20%,全市排名第三。
六、交通和邮电
全县公路总里程3164.93公里,公路密度118.0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7公里,一级公路9.805公里,二级公路410.94公里,三级公路227.43公里,四级公路2412.473公里;国道2条87.364公里,省道5条195.144公里,县道531.375公里,乡道714.396公里,村道1539.651公里。内河通航总里程89公里(界河按二分之一算),渡口30处。客运站10个,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2个,五级客运站7个。咸九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全面完成,隧道控制性工程全面贯通,路面工程启动建设。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402.61万元,同比增长19.9%。电信业务总量7804万元,同比增长3.0%。年末宽带用户7.7万户,同比增长13.2%;电视用户5.4万户,同比增长8.0%;移动用户12.5万户,同比增长3.3%。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77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2亿元,可比增长11.5%。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72亿元,可比增长5.5%,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40亿元,同比增长0.3%。
202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9.83亿元,比年初增加27.5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0.89亿元,比年初增加28.30亿元。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1414万元,同比增长13.8%。其中,财产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4696万元,同比增长6.95%;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6718万元,同比增长16.14%。各项赔款支出20147万元,赔付率26.96%,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12807万元,赔付率33.48%;人寿保险赔款支出7340万元,赔付率16.9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0.40%。全年10家企业申报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立通山(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招引10家企业入驻科创中心,其中4家企业落地通山建设生产基地。完成成果转化15个,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0个;43家企业建立校企共建研发平台。5家农业企业(合作社)成功申报为市级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选派11名“三区”人才。
5G站点建设完工交付137个,为补充网络盲点,新建楼面站4个、新建5G塔6个、新建普服塔7个,通山区域5G站点累计建设完成505个,其中移动300个、电信联通205个,基本实现通山城区、新城开发区及各乡镇人口密集区域5G网络覆盖。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04所,其中,幼儿园83所,小学88所,初中25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6所(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职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7912人,其中,幼儿园12440人,小学39394人,初中21871人,普通高中10478人,中职学校3614人,特殊教育学校115人。教职工6643人。
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109人,上线率提高到91.2%,600分以上人数71人,创历史新高,其中1人考入清华大学。中考高分人数排“南三县”第一。通山县实验中学《不锈钢成分检测液作用原理的实证探究》项目获得第三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九、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发射站点(有塔)7个。九宫山、龙隐山景区、隐水洞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九宫山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九宫山竹林下民宿荣获“国家乙级民宿”称号,成为咸宁市首家国家级民宿。改造建设乡村旅游客房2334间,农家餐桌1792桌,评选出20道本土特色菜。全县2023年度接待游客18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6%、21.8%。新增5家文化服务业规上企业,共计26家。戏曲进校园成果展演相继被荆楚网湖北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大力推送。
全县拥有医疗卫生健康单位238个,全县医疗机构床位总数2503张,卫生机构人员2949人,执业(助理)医师1093人,注册护士1027人。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累计检测11178人次,发现感染病例709人次,感染率6.34%,累计接诊发热病人4911人次。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完成建设,处于试运行阶段。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5%(全市第一);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μm/m³(全市第二)。全县1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3个国控、4个省控、3个市控、16个县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县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全县省级生态乡镇创建率为100%,省级生态村创建率为66.7%。
全县共发生一般安全生产事故2起,死亡2人(均为道路运输类安全生产事故),其他行业领域实现“零”事故。道路交通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3.3%、50%;工矿商贸类同比下降300%、400%;建筑施工类同比下降100%、100%。湖北省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全县总积分居咸宁市第一名,防汛抗旱工作在全省做经验交流发言。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为142516户,户籍总人口487122人,常住人口38.69万人,城镇化率46.52%。户籍出生人口3794人,出生率7.79‰;户籍人口死亡2460人,死亡率5.05‰。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40元,比上年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41元,比上年增长8.3%,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9%,比上年降低8个百分点。
全县现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8938人(农村16485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1829人(农村1718人),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312人、孤儿82人,依法办理收养登记10例。建成乡镇级养老综合体1个、村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档升级项目3个、家庭养老床位320张。180人通过养老护理技能鉴定。登记社会组织179家(其中:社会团体9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86家,宗教场所法人登记1家,基金会1家)。全年办理结婚登记1628对,离婚登记830对。社会募捐110.75万元。
全县基本医保参保401756人(职工27287人、居民374469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生育保险参保1.80万人。落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全年实现门诊共济1348人次,报销金额23.06万元。“咸惠保”参保56567人(其中政府资助参保34869人)。全县DIP付费整体支付率由去年93.5%提升到今年108%,全县定点医疗机构患者例均费用由去年5487元/例下降到4654元/例。年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8946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6021人,企业养老保险21325人,工伤保险24075人,失业保险19266人。
注释:
1.本公报2023年数据为统计快报数。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为最终核实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按行业增加值汇总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4.市场主体包括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5.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6.资质以内建筑业:指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业企业。
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外贸、进出口数据来自县商务局;文化、博物馆、广播电视节目、旅游、体育等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档案馆、馆藏档案卷宗等数据来自县档案馆;交通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政、快递数据来自县邮政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县电信、移动、联通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县金融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委;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数据来自县医保局;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县生态环境局。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极具挑战、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效能治理。经济运行稳定向好、稳中提质,中部领先国家新型能源之都、全域休闲田园山水乐园旅游强县建设取得新进展。 | RAG-ES | 2024-10-23 |
一、综合初步核算,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8亿元,增长3.8%,全市第5名;第二产业增加值37.98亿元,下降5.9%,全市第4名;第三产业增加值88.80亿元,增长6.9%,全市第4名。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 14.61:29.50:55.89 调整为15.51:25.31:59.18。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14.96%。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21.76%、 -59.95%、138.16%,分别拉动 GDP 增长0.61、-1.67、3.84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785元。 | RAG-ES | 2024-10-23 |
年末各类市场主体58422户,比上年增长7.2%。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9895户,增长7.1%。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951户,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1457户,下降63.2%。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