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宫祖庵碑林
重阳宫祖庵碑林
共 3271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09:56
历史沿革
重阳宫祖庵碑林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马钰等归葬王重阳于刘蒋,建成道宫,宫内建一大庭,额题“祖庭”。
金承安四年(1199年),改称灵虚观。
元太宗十年(1238年),改灵虚观为重阳宫。
乃马真后四年(1245年),敕赐为重阳万寿宫。
1962年,户县人民政府将散置在祖庵周围的碑石集中至原北极宫玉皇殿旧址,形成“祖庵碑林”。
1973年,户县人民政府盖了纵深10米,横跨36米的大碑厅。
1979年,户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祖庵碑林文管所。文管所成立后,从学校和生产队收回了祖师殿。灵官殿,同时对快要倒塌的两殿进行了维修,并集中全县各地的石刻及其他文物80多件。又从生产队征地13亩,圈起了围墙,形成了前院、中院、后院的完整布局。
1983年,先后盖起了碑廊和山门。
1990年,台胞黄胜得先生同户县双方共同投资20万元,在祖庵碑林碑厅后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座三彩琉璃塔(重阳祖师纪念塔)。
1995年11月,祖庵碑林交由西安市道教协会管理。
重阳宫祖庵碑林
建筑特点
祖庵碑林,俗称“祖庵”,为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宣道及葬骨之地,被称之为全真教祖庭,明清两代虽曾多次修葺重阳宫,但因屡遭破坏,宫院逐步缩小。原存历代碑石大都露天散于村野原重阳宫遗址。民国时,建筑中轴线上南起仍有灵官殿、祖师殿、老君殿、玉皇殿等。现宫院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坐北朝南,除尚存祖师殿、灵官殿两座古建外,主要以保存元代及明清两代石刻而著称。
祖庵碑林集中保护了大量元代石刻文献,在国内尚属罕见。
祖师殿【清代】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3.1米,进深二间10.2米,歇山灰瓦顶,透花脊,五架梁。檐下置三踩单昂斗拱,额枋绘道教人物故事彩画。
灵官殿【清代】坐北向南。面阔三间11.2米,进深一间7.1米,硬山灰瓦顶,透花脊,三架梁,露明造。檐下残留彩画。
祖庵碑林【元~清】重阳宫碑石早年多佚村野,后陆续收集归回,遂有“祖庵碑林”之称。1962年,将碑石集中置于玉皇殿旧址上,1973年,在旧址修筑房舍11间,妥为保护。后又有10余通碑刻陆续迁人,现存碑石总计50余通。大多为螭首龟趺或方跌,通高4米左右,相当部分为蒙汉文对照的元代作品。著名的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和“皇元孙真人道行碑”,以及蒙、汉文“大蒙古国累朝崇道恩命之碑”等,另有“七真图像”和“万寿宫图”等石刻。由于全真教主张“全神炼气”,讲究吐纳之法,碑石中有不少关于“气功”的记载。
敕藏御服碑【元代】青石质,高4.53米,宽1.38米。元延祐二年(1315年)立。额篆“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八字。碑文楷书,34行,行81字,记载孙德或(道名孙真人)受元成宗御服之賜,前往重阳万寿宫之事。李孟篆额,赵世延撰文,赵孟頫书丹。书体俊秀,为赵孟頫青年时代作品,因称“小赵”。
孙真人道行碑【元代】石灰岩质,高3.62米,宽1.19米。元元统三年(1335年)九月立。额篆“皇元孙真人道行碑”八字。碑文行书,39行,行80字,记述孙德或生平道行情况。赵世延篆额,邓文原撰文,赵孟頫书丹。书体圆润秀丽,为赵孟頫晚年力作,因称“大赵”。
累朝崇道恩命碑【元代】石灰岩质,螭首,方跌,通高3.31米,宽1.13米,厚0.37米。大德年间立。额篆“大蒙古国累朝崇道恩命之碑”。碑文为蒙、汉文对照书写,汉文为楷书和行书,刊载元代各朝皇帝对全真教的敕文。
崇道圣训五言碑【元代】石灰岩质,螭首,方跌,通高3.19米,宽1.17米。碑文为蒙、汉文对照,意译而成。汉文为楷书,蒙文为八思巴文,记载至元十四年(1277年)和至元十七年(1280年)皇帝御颁有关全真教的圣旨。
真元会题名碑【元代】石灰岩质,螭首,龟跌,通高3.45米,宽1.27米。至元年间立。额题“终南山重阳万寿宫真元会题名碑记”。李道谦撰文,楷书,记载全真教教徒真元节日所题纪念性吉语。
全真开教秘语碑【元代】石灰岩质,螭首,龟跌,通高3.43米,宽1.22米。元大德十年(1306年)立。碑文行书,13行,行28字,记载重阳祖师遇仙甘河所得秘诀。杨太初书,杨志端立。
宸命王文碑【元代】石灰岩质,螭首,龟趺,通高3.04米,宽1.22米,厚0.35米。元皇庆二年(1313年)和延祐五年(1318年)两次刊石。额篆“宸命五文”四字。碑文为蒙、汉文对照书写,汉文行书,记载元代皇帝自撰敕文,为全真教大张其说。
成道宫碑【元代】石灰岩质,螭首,龟跌,通高3.3米,宽1.05米。元延祐元年(1314年)立。碑文楷书,共30行,行70字,记载重阳祖师成道缘由、创建成道宫始末,以及其他道徒活动情况。冯志享撰文,李道谦书篆。
李妙真人碑【元代】石灰岩质,高3.46米,宽1.07米。元延祐三年(1316年)立。碑文楷书。31行,行72字,记载元欲观李妙真人生平道行。骆天骧篆额,何道宁撰文,李逍谦书丹。
宋披云道行碑【元代】石灰岩质,螭首,龟趺,通高3.85米,宽1.28米。元延祐七年(1320年)立。碑文行书,30行,行65字,记载道士宋披云生平及道行。王利用撰文,韩冲篆额、书丹。
皇帝玺书碑【元代】石灰岩质,螭首,龟跌,通高3.32米.宽1.1米,厚0.35米。额篆“皇帝玺书”四字。碑文为蒙、汉文对照书写,汉文楷书,记载成吉思汗、窝阔台等发布的有关全真教旨令。
高元明封真人碑【元代】石灰岩质,圆首,座伙,高1.4米,宽0.73米,厚0.7米。碑文楷书,记述封赠元代道士高元明为洞观普济圆明真人玄德大真人之事。
重修祖庭碑【明代】石灰岩质,圆首,座佚,高1.84米,宽1.02米。明正统十年(1445年)十一月立。碑文楷书,23行,行40字,记载侯园为振兴全真教,弘扬道法,重修万寿宫事宜。庄观篆额,张楷撰文,戴弁书丹。
文物遗存
重阳宫祖庵碑林现存石刻文物80余件,其中碑石55通,绝大多数为元碑。大多为螭首龟趺或方跌。许多碑文为赵孟頫、韩冲、姚燧、王重阳、尹志平等名家所书。此外还有少量金代及明清碑石。碑林中以31通巨型元碑较为著名,记载道教全真派的历史、教义、修炼要旨等,内容可分为宗教历史、书法、八思巴文、内丹功法等四种。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祖庵碑林中的蒙汉文合刻碑,是重要的语言文字资料。对于研究元代文献译名的还原及演变,尤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古代蒙古语言的研究也是珍资的第一手资料。在中国发现的20余种八思巴蒙古文字碑中,祖庵碑林就存在5通。
祖庵碑林的碑铭,比较详尽地反映了重阳宫和道教全真派发展起落轨迹和状况,较为集中地反映出全真教与金、元社会政治发展的紧密关系。所记载的全真教修炼方法,对于研究道教文化和中国传统医药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这些碑石还提供了大量有关寺观经济的重要资料,在多方位地研究元代道教发展史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综上所述,祖庵碑林集中保存了大量金、元时期金石文献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保护措施
1956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将祖庵碑林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碑石40通,灵官殿、祖师殿。一般保护区:围墙内。建设控制地带:一般保护区区东、南、西各100米,北220米内。
2001年6月25日,重阳宫祖庵碑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