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国产新能源汽车之风云卷起

共 4285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4-03-20 02:00

328b4830bc3380e59ccf5d2aa21e0b2a.webp


01
写在前面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 无敌码农 」这个公众号已经快停更两年,而停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两年实在太忙——基本处于“早十晚十”的工作状态,但也有幸见证了 一款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从“组建 、研发到量产、交付 ”的全过程。 如果把这件事放到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史,并用未来5~10年的时间宽度去看的话, 将很有可能见证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的崭新历史如果真是这样,也算没枉费这两年的艰苦付出,毕竟能够亲身参与历史的机会并不多。

得益于工作的缘故,我也逐步从一个汽车门外汉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汽车领域的知识,并对新能源智能汽车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及市场感观。 由于工作的需要,这两年也一直密切关注着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每当出现一款新的热门车型也会第一时间去了解,并进行深度的产品技术分析及试驾体验。 因此,也算对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新能源车企及热门车型都有所了解。

借着我司新车发布之际的机会,这里以一名汽车局内人的视角和大家聊一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分析下行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交流下对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看法和展望,如果能适当增加一下大家对国产汽车的信心也算不白写这篇文章。


02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作为一名有历史情怀的人,在写一件事情之前总是希望能从历史的视角去理解一下它的存在。而作为一名新生代中国汽车人,现在多少有点感觉站在历史巅峰的感觉——结合现在比较时髦的论断,中国汽车产业和国家一样也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大家知道,汽车的诞生始于以内燃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人卡尔·本茨戴姆勒-奔驰汽车的创始人于1886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三轮汽车,从此打开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大门,这期间也诞生了许多知名的汽车品牌,比如大家熟知的“ 奔驰、宝马、奥迪、雪铁龙、凯迪拉克、玛莎拉蒂 ”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353307e763a83c42bc896df8366af814.webp

而彼时的中国则正处于晚清时期,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动乱的大清王朝风雨飘摇,而两次鸦片战争的的影响使得中国士大夫阶层痛定思痛,发起了历史上有名的洋务运动(1860~1890),这一时期世界正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阶段,当时的中国如果能够紧跟世界潮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有改变国家命运机会的,但历史不能假设,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一切戛然而止。但不可否认的是 ,洋务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为日后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创造了部分条件——例如长安汽车的前身就是洋务运动发起人李鸿章所创办的上海洋炮局。

随后的辛亥革命(1911年),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但整个中国在中华民国时期基本处于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状态。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因此,在民国时期中国的公路上跑的几乎全是进口汽车。1931年,中国引进了美国技术,在辽宁迫击炮厂制成了第一辆中国国产汽车——民生牌75型2.5吨载货汽车。这辆车的载重量为1.82吨,采用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65马力,前后轮距4.7米,最高车速为每小时40公里。在全车666种零件中,有464种是自制的,202种是进口的,“国产化”率达70%。虽然这辆车的性能现在看并不出色,但在那个时期能自己生产汽车确实是中国工业史上的一大进步。但随后的9.18事变也让这一进程直接被中断。

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才总算有了稳定的环境。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正式拉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序幕。1957年由中国一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CA10卡车驶下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但由于国际封锁和地缘政治原因 ,在非开放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也仅仅只是满足国防、工业及少部分人群的需求。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国内汽车总产量才仅突破10万辆大关,而同一时期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意和加拿大这7个国家生产的汽车总量已累计达到3500万辆,差距可想而知。

9cfdfd3f34aa81f13caa2cbfbbe19737.webp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开始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同时国家开始鼓励私人购买汽车,各类合资车品牌纷纷成立如一汽-大众、广汽-丰田/本田等等。截止2018年,国内汽车总产量已达到2780.8万台,而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同年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达到近130万台。总体上说,此时的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品牌影响力上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国人对于纯国产汽车的品牌认可度始终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说起好车大家多数能想到的还是国外品牌: 德系如大众、奔驰、宝马; 美系如通用、福特之类的; 日系如丰田、本田之类。虽然比亚迪、吉利等国产汽车的品牌的影响力也在逐年上升,但 国产汽车品牌还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与此同时,世界 互联网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特别在2010年~2020期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众多传统行业纷纷被重塑,而中国互联网信息产业起步虽晚,但在国际风险资本的加持下,这期间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始终处于迅猛发展的状态——诞生了许多知名品牌及平台:如国产手机品牌小米、华为、OPPO等;也诞生了诸多行业应用及平台如生活类的美团、滴滴、京东、阿里,信息类的如汽车之家、易车网等。这些平台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造就了一批互联网财富大佬。 也许有人会问:“ 这与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呢?

就像2018年前很难相信还有人能撼动阿里的电商帝国一样,如今拼多多、抖音的电商业务已经快速崛起。在特斯拉崛起之前,也很难想象它会对传统车企形成如此强烈的竞争,而如今特斯拉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没有之一)。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造车势力,在将先进的智能化(包括智能驾驶)技术、产品定义能力及品牌营销方式引入电动汽车领域后,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行业标杆。 正如苹果手机所带来的震撼引发国产手机创业大潮及品牌崛起一样;在特斯拉2012年4月22日正式进入中国后,李斌(原易车网创始人)于2014年11月25日在上海成立了 蔚来汽车。同年,何小鹏(UC联合创始人)在广州成立小鹏汽车。随后,在2015年理想汽车成立(创始人为原汽车之家CEO李想)。

4224dd776492f80ebde15f593823710d.webp

而随着蔚来第一款量产车 ES8 2018年6月28日 完成首批交付; 理想汽车首款产品 理想ONE 2019年11月 开始量产; 小鹏汽车的首款量产车 小鹏G3则 2018年3月 份上市, 蔚小理 为代表的国内造车新势力逐步映入人们的视野。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是 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们所代表的先进组织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与中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积累的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国产汽车品牌对内影响力崛起的开始。

但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2021年也注定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年,有了“蔚小理”的成功尝试,国内互联网巨头们也跃跃欲试,百度作为一家深耕智能驾驶、地图、语言等智能化技术多年的公司,于2021年1月11日正式宣布造车,与吉利合作成立了集度汽车(近期该汽车品牌更名为极越),并邀请具有互联网创业经历及车企工作经历的前摩拜CTO夏一平担任CEO;与此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的国产手机品牌小米CEO雷军也于2021年3月30日宣布亲自下场造车。而在被美国制裁多年,急需寻找新的业务突破点的华为也在这一年选择与赛力斯合作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品牌“问界”。至此,继“蔚小理”之后中国造车新势力又出现了新的组合“极米华”。

5b53de9ff67c0d459fb9b7cf9ec815b1.webp

从历史角度看,苹果手机打开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大门,国产手机品牌则应声崛起。 同样,在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特斯拉在一段时间作为引领者和开拓者的优势会继续保持,但在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搅局之下,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必将迎头赶上。

在国际局势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汽车行业也必将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这个变局将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不仅将引领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巨大变局,也将逐步走向世界,与世界一流品牌同场竞技。


03
2023风云卷起


趋势不明朗时聪明人选择观望,只有理想主义者和实干家先行,既然先驱们已经探明了道路,那么也不乏顺势而为,紧跟时代步伐之人。始于2021年的新一轮造车热潮,除了“极米华”外,哪吒汽车、高合汽车、吉利极氪等各家新旧势力纷纷入局新能源赛道。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群雄逐鹿时代,经过近三年的产品设计与研发,随着2023年下半年的到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品发布迎来了井喷:蔚莱发布新款“ES6、ET5、EC6”等新车型重上顶峰;理想则是继“理想ONE”之后井喷式的发布了“理想L9/L8/L7”系列,近期其纯电MPV车型“MEGA”也即将发布;小鹏则发布了“G6、G9”等新款强势车型;吉利旗下极氪除了保持“极氪001”车型的销量增势之外,还实现了出海,并发布了“极氪X、极氪009”车型。除此之外,高合发布"HiPhi Y"、与其先前发布的Z系车型一道抢跑高端市场的同时,布局中端市场。

而国产顶峰的华为继发布“Mete60”系列手机后,趁势发布了新款“问界M7”车型引发了新一轮市场销售热度。与此同时,吉利与百度合资的新势力“集度汽车-极越01”即将发布,有望成为目前国内市场上智能化水平最高的一款纯电车型。至此,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实现了从远景到初具竞争力规模的格局。

2023年也终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的元年。 得益于此,国内汽车消费者的选择目前已经到了眼花缭乱的地步,上半年特斯拉“Model Y”车型的降价引发了一轮市场销售热潮。但 随着下半年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各类极具产品、价格竞争力车型的陆续量产发布,特斯拉“Model Y ”将不再是大部分城市中产阶层的Top1选择。正如苹果手机不再是早年被趋之若鹜的产品一样,特斯拉也将面临类似的境地。当然,消费者的选择是多元的,但至少目前国产新能源汽车已有多款 在产品定义、车型设计、智能化水平及品质方面赶超特斯拉的车型出现了。 正如华为Mete60推出所引发的震动一样,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从这一刻起已从幕后走向台前。


浏览 4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