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故居
谢晋元故居
共 2462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0:49
历史沿革
1962年,谢晋元将军裔孙集资对故居门楼进行了维修。
1998年,县委、县政府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将军,深切缅怀其孤军奋战、浴血四行的不朽业绩。先后拨款3万元,赎回原谢晋元名下7间房屋,并按原貌进行了修葺。
建筑特点
建筑格局
谢普元故居位于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方塘子,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75平方米,背靠圆墩岌,是一栋沙灰瓦木结构的平房。房屋结构为三幢面两门楼,俗称“三幢屋”。门楼分别为“儒林第”、“荆树居”,内有2个天井,2个厅堂,21个房间,1个巷道把3幢屋相连接。屋门前有个405平方米的晒谷坪。前面百米左右为蕉城往新铺镇的西线公路,一条长100米公路直通故居与之相连。
谢晋元故居
建筑特色
谢晋元故居是三杠合面两门楼的楼屋式客家民居建筑,呈西北—东南向,采用穿斗式、抬梁式构架及沙灰夯墙,悬山顶、灰瓦面杉木结构建筑;两门楼中,大门题名为“儒林第”,左侧门题名为“荆树居”,由此可以看出,谢晋元祖上为书香门第,儒士如林,屋主又以历史上田氏荆树典故教育后人,上继儒分,下苦励志,保持团结友爱。
文物遗存
谢晋元故居内正面墙上悬挂着谢晋元将军遗像和“民族魂"牌匾,“民族魂”三个字为常务理事、上海书画院院长书。
谢晋元故居及纪念馆展览
陈列室中的丰富展品,展示了谢晋元爱国光辉的一生。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谢晋元画像
谢晋元(1905—1941年),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人,抗日英雄。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月,谢晋元出生在该故居“儒林第”南幢,并在这里渡过了童年时期。
民国十三年(1924年)考入4期,军校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参谋主任及副团长等职。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率部参加,坚守上海,掩护大部队撤退,史称“”。后率部撤入公共租界。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24日,被汉奸收买的叛徒等杀害,年仅37岁,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少将。
一门五黄埔
谢晋元将军故居五位黄埔生简介
尖坑村中一个叫方塘子小地方即是谢氏十四世祖堂。祖堂南边的三幢房子,有两个大门,一曰“儒林第”,一曰“荆树居”。走进儒林第,穿过天井,内有8间房,其中5间房被后人用牌子写上了名字,分别是谢晋元、谢晋通、谢晋荣、谢汉勋、谢汉忠。“谢氏5名黄埔军校生,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首先迈出革命步伐的是谢晋元。民国六年(1917年),年仅13岁的谢晋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三圳公学”(现为),民国八年(1919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立梅县第五中学(今),随后考上了广东大学(今)。大学毕业后,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毕业后,谢晋元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排长,参加北伐战争。
民国十五年(1926年),同是广东大学毕业的谢晋通紧随兄长的步伐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并参加了北伐战争,随后谢晋荣、谢汉勋、谢汉忠叔侄三人相继考上了黄埔军校。“九一八”事变后,他们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为保卫中华民族与日寇展开斗争。
其中,谢晋荣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考上黄埔军校第十期,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排长、连长、少将副官、参谋长等职务;谢汉勋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十四期,曾任营长、参谋长等职务;谢汉忠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曾任陆军上校。
文物价值
为弘扬谢晋元誓死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蕉岭县委、县政府拨专款,对位于新铺镇尖坑村的谢晋元故居按原貌进行修缮管理。并在谢晋元故居右侧兴建谢晋元纪念馆。谢晋元故居和纪念馆内共展出了谢晋元将军各个时期的20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图表和大量历史文物及真实影像资料。谢晋元故居不仅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
保护措施
2000年,政府拨专款兴建,与故居原有建筑相连互映,并珍藏了大量展现将军生平事迹的图片实物。
2002年,谢晋元故居经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5月,谢晋元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谢晋元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村
交通
自驾车从梅州火车站出发,全程51.8公里,共需44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