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山岩画群
桌子山岩画群
共 64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5-24 12:11
简介
在桌子山脉诸多山沟的悬崖峭壁和沟畔石灰岩磐石上,残存着无数古代岩画的遗迹,称为"桌子山岩画"。古代游牧民族羌、乌桓、鲜卑、突厥、回鹘(纥)、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先后交替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漫长的历史岁月虽已消逝而去,但遗留在沟畔石灰岩磐石和悬崖峭壁上的古代游牧人的艺术珍品——岩画,却成为历史遗迹,永远留在这里。
在桌子山脉北麓东部,发现了近2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地表遍布磨制石器和彩陶残片,文化层厚度近50厘米。在黄河边的沙丘中也发现有细石器和彩陶残片。这些重要发现足以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活动。
发现过程
桌子山岩画的发现、考察和研究,始于1973年,首先被发现的为召烧沟岩画,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盖山林先生来到召烧沟,揭开了桌子山岩画考察研究工作的序幕。盖先生在乌海进行了数月的考察工作,记录、拍摄、拓描了大量的岩画,先后考察记录了召烧沟、毛尔沟、苏白音沟、苏白音后沟等处岩画,并将考察研究成果发表于《阴山岩画》一书中之附录一《乌海市桌子山附近的岩画》。1989年8月,我们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苦菜沟岩画,后又发现了雀儿沟岩画,并做了拍摄、拓描、记录等工作。
桌子山岩画群主要分布在6个较为集中的地区,即:召烧沟、苦菜沟、毛尔沟、苏白音沟、苏白音后沟、雀儿沟。这6处岩画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山地缓坡岩画,即召烧沟岩画;第二种类型为悬崖峭壁岩画,即苦菜沟、毛尔沟、苏白音沟、苏白音后沟、雀儿沟岩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