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之下,你必须知道的8件事
共 5529字,需浏览 12分钟
·
2024-06-16 17:21
K哥总结了8条职场真相,看看有没有一条能戳中你。
01
谈钱不丢人,要会给自己定价
职场谈钱,一点也不俗气;不谈钱,满口情怀道德,才是真正的耍流氓。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刚入社会的新鲜人,总是过不去这一关,总觉得谈钱没面子,伤感情。于是类似“薪资不是我最关心的,我更想多学点东西”、“相信咱们公司一定有完善的薪酬体系,我都愿意接受”一类的话,总容易从稚嫩的年轻人嘴里说出。
K哥想说的是,年轻人能这样回答、有这样的格局,很好;但这和你坦坦荡荡跟老板、HR明确谈钱,并不矛盾。而且好的领导,好的公司,都会和你开诚布公的谈钱。职场人的薪资,本质上是由这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的贡献决定的。而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贡献,匹配什么样的对价,都是经过缜密精算的,也有市场行情价“指导”,有什么不好谈的?不仅要谈,有些情况下还要主动谈。
读者小Q在私信里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她本来是人事,但公司前台怀孕请长假后,老板就让她兼起了前台的工作。而且还告诉她公司效益不好,不想再招前台,准备让她长期“兼”下去。这让她又忙又累又委屈,甚至有了辞职的打算。K哥给她的建议是,如果手头上的工作还能应付得过来,就先不急着辞职,没有什么委屈是加工资解决不了的。可以先去找老板谈谈加薪的事,毕竟你现在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如果这样的要求都被拒绝,再考虑其他的事也不迟。
另外,只有谈钱的勇气还不够,还要客观清醒地了解,自己在老板心中值多少钱?也就是要知道该怎么给自己“定价”。以上面的小Q为例,她可以找老板谈“加钱”,但加多少更合适,她又有多少主动权?衡量自己在公司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做一次深度灵魂拷问:
我能为公司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价值有多大?(意义和价值)
这些事是不是只有我能干,或者只有我做得更好?(可替代)
像我这样的人还好找吗,如果找到成本会比我高吗?(稀缺性/性价比)
除了本职工作,我对公司还有哪些隐性价值(比如稳定团队,充当救火队员等)?(附加价值)
当这些问题有了答案,该不该找老板加钱,该加多少钱,用什么态度谈加钱,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数了。
02
你被利用了?巧了,大家都是!
不少人可能经常听到身边的同事这样抱怨“我算是看透了,我们就是老板的赚钱工具,利用我们为自己买豪车住豪宅”。K哥年轻的时候也这么想过,每次看领导换新车,总想着其中哪个轮子是从我身上“榨取”的。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慢慢明白,职场最正常、最稳定的关系,其实就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杜月笙曾有句名言:“不要担心被人利用,能被人利用,那说明你还有价值。”这话放在职场,同样合适。
《西游记》中,孙大圣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一路降妖捉怪,保着唐僧西天取经。算不算是唐僧“利用”了孙悟空?孙悟空在和妖魔斗法不利的时候,又常常以救师父的名义,求神仙帮忙过关,又算不算是孙悟空“利用”了唐僧。最终求取真经后,唐僧、悟空都成了佛,从结果上看,他们之间到底是谁“利用”了谁?
就像上面K哥所说,以前看到老板换新车,我会认为他的车有我的“贡献”。后来,还是在他手底下做事,我也赚钱买了车,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也“利用”了他,才有条件买上了车?也许“利用”这个词有点刺耳,如果换成“价值交换”也许会更容易接受一些,要是换成“互相成就”那就更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了。
领导通过下属的努力表现,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声望;下属通过为领导尽心做事,获得向上晋升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空间。这正是职场中本就该存在交换和交易,根本无需加上某种情绪滤镜来看待,更不需要因此自怨自艾。相反,你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那些利用你且有价值的人,觉得你很好用、很喜欢用。相信K哥,总有一天,你也一定有机会利用到他,这就是互相受益的价值交换。
当然,K哥这里所说的都是正常、合理范围的“利用”,如果不属此类的利用,则另当别论,你可以拒绝,也可以参考上文,找老板“谈钱”。
03
公司是家,员工是兄弟?职场最尴尬骗局
从进入职场第一天起,打工人就要有一个基本觉悟:公司不是聚义厅,员工不是到梁山泊做兄弟的;而是来上班做事赚钱的。公司对员工要的,也只是理念认同、价值认同,而绝不是情感认同。
把员工当兄弟,最著名的代表就是京东的强哥。实话实话,强哥确实挺有义薄云天的范儿,整天把兄弟挂在嘴边,是不少快递小哥心中的好大哥。但前几年,京东商城开展组织改革,取消近18万名快递员的底薪制,快递员人均每月收入减少近2000元,公积金也从原来的12%降至7%。
这时候原来的兄弟们不干了,在网上大加讨伐,说好的公司就是家,强东是哥呢?对家人可不该这么刻薄啊…但在商言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强哥对某些政策加以调整,是非常正常的,但为啥出现了很多不理解,甚至道德绑架的声音?关键就是很多人,在东哥的一声声“兄弟”中入戏太深,给企业和老板搞起来了情感认同。
过分美好的预期,往往是让自己痛苦不堪的根源。拿掉想象中的滤镜,把职场看的现实一点,对所有打工人都没坏处。公司就是公司,不是家;员工就是员工、老板就是老板,从来不是什么家人。大家是来共事、搞钱、分蛋糕的,不是来博感情、套交情的。我们可以聊工作谈绩效,但大可不必称兄道弟,整天把感情挂嘴边。关系单纯一点,预期合理一点,不把今后好聚好散的路堵死,才是职场人该有的本分。
04
职场可以交朋友?还是聊聊情感投资吧
职场适不适合交朋友?先看美国的一份长期调查研究:在1985年,有一半的美国人,认为可以在职场上交到好朋友。但2004年这个比例只有不到30%。K哥不清楚这份调查有没最近几年的数据,如果有,我相信这个比例不会超过10%。K哥不是说职场完全不能交朋友,只是说职场中的诸多现实因素,对交友都不算太友好。
交朋友,首先要能建立信任,要敢于互相分享(自己的爱好、心事、情绪等)。但办公室同事之间,掺杂太多或明或暗,或现在就又有或将来会有的利益纠葛和相互竞争,这种土壤下,很难成活信任的种子。
K哥就曾见过两个非常要好的女同事,几乎每天同时进公司,同时下班,中午同时外出就餐,被视为公司最好的闺蜜二人组。在某次考勤考核中,这对好朋友,一位过关,另一位却被扣钱。那位被扣钱的女同事就觉得不公平,认为两人考勤情况差不多,为什么会有不同对待,后来不知咋的,这两位好闺蜜竟然大吵起来。当天晚上,其中一位竟把另一位当小三的隐私聊天记录,通过邮件发给了全部门。
其次,交朋友还要有充分的时间沉淀,让大家真正有条件做到“沉浸式”交往。但现在的现实情况,往往是“铁打的办公室,流水的打工人”,有些人刚和大家混个脸熟就又离开了,这种蜻蜓点水的关系,显然很难称之为朋友。当然,也不是说办公室里绝对交不到朋友,万一你运气好呢。
但,能成为同事,也是一种缘分。即使不能成为真正的知心朋友,彼此之间多少也有一定的认识,还是可以保持适当的接触,维护好大家的关系,互相留个联系方式之类。因为说不定这些同事将来会去哪里,会做什么职位,做些起码的关系维护和感情投资,万一哪天大家能互相帮衬一把呢。不要觉得这样是功利,恰恰相反,这更是一种善良,对己对人都是。
05
想要绝对公平?抱歉,职场欠奉
读者小M在给K哥的私信里抱怨,自己刚跳槽到一家新公司,本来对新东家的薪水、环境都比较满意,但在一次偶尔的饭后闲聊中得知,自己的工资竟然比另一位同岗同工的同事少2千块钱。这让他极其郁闷,做事也不上心了,看同事和领导也不顺眼了,整个人的状态都变得非常糟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亚当斯,有一个著名的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当一个人做出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所关心的不只是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还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得到的报酬跟他人相比,如果觉得不合理,就会产生不公平感,甚至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职场江湖水深,不管是绝对不公平的事,还是相对不公平的事,都很常遇到。做同样的工作,为什么老板给他的资源,要比给我的好?事情做的都没差,为什么领导对他满意,却对我不满意…
遇到这样的场景,K哥给的建议是,先要深入了解问题,多做反思,看看事情是不是真如你所见的那般“不公平”,有没有自己一叶障目,忽略或忽视的地方。如果有,就多做自我改进,争取被同等对待;如果没有,也无需过分抱怨懊恼,努力调整好心态,继续做好自己,人生本就如此,何况职场?实在熬不过,可以试着另寻明主,但一定要擦亮眼睛,尽量不要重蹈覆辙。
06
老板都很难搞?因为他们想“我都要”
《延禧攻略》中高贵妃有句经典台词:“皇上是既希望我们贤良淑德,又要美貌出众,又要俭朴持家,又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他这要的是女人还是神人哪”。套用一句常见的网梗,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都要”。这样的“成年人”,除了皇帝,还有老板。
并不是所有老板,都像世界500强老板一样,家里有矿。很多中小企业、创业型企业的老板,除了名片拿出去好看,其实日子并一定好过,尤其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做公司更要精打细算,如履薄冰。有时候做些“既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的事,也不难理解。比如只给你5000块钱的预算,却想让你策划一场高端的活动;比如,你出差一星期回来,找他报销1000块差旅费,他还要东问西问…
面临这种情况,可以有两种态度:第一,当成对自己的一种能力倒逼,既锻炼自己和领导沟通、谈判的能力,也可以让自己学会带着枷锁跳舞,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到极致,做得更有性价比。第二种态度,就是在判定自己无法忍受后,选择新的去向,这时候下家的档次和规模最好要比目前这家好些,不然除非你运气好,否则很容易遇到同款问题。不管选择哪种都可以理解,唯独不要什么都不肯做,就会出一张嘴抱怨,这才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07
跳槽不是坏事,频繁跳槽才是
没错,职场中非常看重忠诚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打工人必须要无原则地耗在一个地方。尤其是在这个地方已经对你的成长不能带来更多的帮助了,就更要敢于跳槽,敢于迎接新的挑战。跳槽不是坏事,频繁跳槽才是。所以不用担心你的简历,更要看重人生有意义的经历。
当然,跳槽不能是一时冲动之举,那样是不明智的,而是要从3个客观维度加以考虑:
1、对当前的工作还有没有动力和激情?如果天天上班如上坟,痛苦万分,那就别坚持了,万一哪天人抑郁了,得不偿失。
2、当前的工作还能不能让自己成长?如果已经沦为”1年工作经验x N年”的模式,一天天一年年,毫无生机的重复着,那就赶紧找机会换吧,不然你迟早会毁在那里。
3、在当前平台还有多大晋升空间,并想象晋升后的场景能不能让自己满意。不要悲观,也不要妄想,尽量让自己的评估实事求是,做出的选择才更有意义。
另外,跳槽的时机也有讲究,最好在30岁之前跳(1-2次为宜,不要太频繁),通过跳槽有了对比,有了不同的见识和体验,对你今天职场中的成熟和稳定,会有很大帮助。当过了30岁之后,最好要专注在一个平台、一个赛道,要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技能穿透,和职务岗位的向上突破。这样才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更主动、更从容。
08
职场怎么才能更美好?让自己变强!
黄渤在某次采访中曾说,以前自己是无名小卒的时候,身边能看到各式各样耍心机的人,但现在(成名后),身边全是好人。一句话概括,当你强大了,美好会主动与你相遇。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在职场。
但你自身不够强大,没有主动权和议价权的时候,先不要急着“遇见美好”,而是要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良好心态,遇到的挫折、不公的事;围绕的刻薄、心机的人,都是让你将来变得光芒万丈的磨刀石,都是你在职场中本该遇到的修行。然后抓紧一切机会,让自己变得强大、优秀,具有足够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那时候,你只管盛开,清风自会徐来。
右下角,您点赞+在看
小编工资蹭蹭涨1毛
往期推荐
➤推荐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