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林
孔林,又称至圣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城北1.5千米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孔林埋葬孔子长孙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孙已至七十八代,从周至今,全无间断,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作为一个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它是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所居统治地位的产物。
文化
文化特点
孔林具有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建筑特点
孔林占地近200万平方米,林内拥有坟冢10万余座,有神道与城门相连。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汉代设祠坛建神门,宋代刻制石仪,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明代重建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
历史
建筑历史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东汉永寿三年(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
南北朝高齐时,孔林植树600株。
宋代宣和年间,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
元至顺二年(1331年),修建孔林围墙,构筑孔林大门。
明洪武十年(1377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
明嘉靖二年(1523年),山东巡抚陈凤梧建立洙水桥坊。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巡按连标、巡抚郑汝璧建孔林万古长春坊。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孔林扩至200万平方米,并建围墙8千米。
清雍正七年(1729年),原“宣圣林”牌坊改为“至圣林”。
清雍正八年(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
1950年3月20日,鲁中南区党委决定开放孔林,让群众参观。
1977年12月23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令曲阜县革命委员会于孔林享殿立“朱总司令召开军事会议会址”纪念碑。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孔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2月,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主要景点
万古长春坊
万古长春坊为石质结构,坊长22.71米,宽7.96米,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此坊系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坊顶雕瓦垅及脊兽,檐下雕有斗拱。额坊、立柱、花板遍布精美的雕刻,柱、坊深浮雕,花板浅浮雕。坊额刻于明间花板上,正书“万古长春”四个大字,笔势沉厚,字体端庄。石柱前后用石抱鼓,鼓上浮雕石狮子,两侧面上分别浮雕龙、鹿、牡丹等图案。
至圣林坊
至圣林坊,原名“宣圣林”坊,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始终保持明代早期的建筑特点。此坊四柱三间三楼式木制牌坊,绿琉璃瓦庑殿顶,前后檐下皆用雕刻精制的斗拱,彩画精细,十分精美。坊前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刻的石狮一对。
二林门
孔林二林门位于至圣林门北,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二林门前以甬道与大门相连接。此门为鲁国故城的北门(龙门)遗址,元至顺二年(1331年)始建,明弘治七年(1494年),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添建门楼,“神门隘陋也,架以楼观”。现存观楼五间,重檐绿瓦歇山顶,无斗拱,下檐四周有回廊,廊柱下置鼓礅柱础。清雍正十年(1732年)、1964年重修。门前石栏内放有石狮一对,均为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刻。
孔子墓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墓前有二石碑,前为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黄养正书,后为元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孔子五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元措立。东边为其子“泅水侯”孔鲤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芨(子思)墓。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
孔令贻墓
孔令贻墓位于孔林内东北角,紧靠林墙。墓前石碑篆书“孔子七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燕庭先生之墓”。碑文由前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税务督办、姻弟孙宝琦题写。中华民国十年一月,袭封衍圣公德成立。孙宝琦乃孔令贻夫人孙氏之弟。
孔尚任墓
沿环林路东行,在孔林东北方向,过一石坊后,路旁立一巨碑,上写“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这就是清初茂名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墓碑。
孔尚任墓距林北墙约150米,封土东西8.43米,南北7.70米,高3.13米,为中型坟冢。墓前石碑圆首,雕二龙戏珠,碑文正收“奉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月立石。墓前有石供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