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县开元寺塔

联合创作 · 2023-07-21 09:20

定县开元寺塔,又名料敌塔,因塔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其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南城门内东侧开元寺内,是一座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佛塔,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定州为辽、宋双方接近的军事要地,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名“料敌塔”或“瞭敌塔”。

文化

文化特点

定县开元寺塔在古代军事上起着武备的作用,这对研究宋辽关系史,提供一份实物资料。其是一座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佛塔,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建筑特点

定县开元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建筑,塔身十一级。塔身外部每层四个正方向辟门,四个侧方向辟彩绘盲窗。塔内结构为外塔体环抱内塔体,楼梯从内塔体穿心盘旋到达塔身顶部。塔身由内外层衔接,之间以回廊相连,形成塔内藏塔的奇特结构。外观塔身,底层阁楼作双重出檐,底檐砖砌,上层作砖雕仿木三跳斗拱,施彩绘,以上作叠涩出檐,形成塔身平台。

历史

建筑历史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为了供奉开元寺僧令能从古印度取回的佛经、舍利而下诏建寺筑塔。

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定县开元寺塔建成,历时55年。因塔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因定州为辽、宋双方接近的军事要地,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名“料敌塔”(或“瞭敌塔”)。

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雷电,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大地震,定县开元寺塔塔身遭受到一定损害,几经修葺,开元寺塔维持原貌。

清光绪十年(1884年)6月,定县开元寺塔的东北面从上到下自然塌落,破坏了这一古代建筑的完整。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定县开元寺塔(料敌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开始,国家文物部门对定县开元寺塔进行维修。

2001年,定县开元寺塔维修整体工程竣工。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定县开元寺塔是中国现存较高的古砖塔,端庄威武。该塔建筑形式独具一格,较之元宋代以前所建塔的四方形式,更显得秀丽丰满,挺拔大方,塔身从下至上按比例逐层收缩。

定县开元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建筑,塔身由内外层衔接而成,之间以回廊相连,整个塔身犹如大塔中又包着一座小塔。底层阁楼作双重出檐,底檐砖砌,上层作砖雕仿木三跳斗拱,施彩绘,以上作叠涩出檐,形成塔身平台。塔身外部通体涂成白色,塔顶雕饰忍冬草覆钵,上置有铁质承露盘及青铜质塔刹;塔内有砖阶可通塔顶,内壁设有壁龛,并绘有精美的壁画;回廊砖壁有许多历代的碑刻、题咏。

塔基

定县开元寺塔建在一个很高的台基之上,塔基外围边长128米。

塔身

定县开元寺塔第一层塔身较高,上有塔檐平座,其他各层祗有塔檐。塔檐是用砖层层迭涩挑出短檐,断面呈现凹曲袋。砖的规格有十几种之多,最大的砖长70厘米,宽24厘米,厚10厘米;最小的砖长36厘米,宽78厘米,厚70厘米。为了增强砖之间的拉力,加筑了许多松拍木质材料。中心八角形柱体内有砖阶登顶。

第二、三层游廊顶天花是由雕刻的花砖砌成,并涂上色彩,技艺湛精。塔内两壁有壁龛,龛内有壁画、塑像。迥廊壁上,历代碑刻和名人题咏甚多,是珍贵的书法资料。

九层以下四面开券门,其余四面为砖雕精美花纹的盲窗,最上两层八面开券门,以便眺望。券门上有砖雕门额、门簪,券顶上饰有佛光。

塔顶八脊八坡汇聚成砖雕莲花座,八角脊檐部各铸立式护法天神像一尊。

定县开元寺塔塔内现存北宋至清代的碑刻34块和数处名人题记:有称之为“北宋建筑彩画重要遗存”的斗拱彩画;塔内一层西南面回廊上的宋代佛教人物壁画,回廊两侧设有25个佛龛,塔内还发现了金刚经函等珍贵文物。

塔刹

定县开元寺塔塔顶刹座上为铸铁莲纹覆钵、仰莲,再上即为铜制宝瓶,俗称“塔葫芦”。

塔刹是在刹座上施以巨大的忍冬花叶,覆钵上置铁制相轮和露盘,最上有青铜宝珠两个。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