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
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该景区是集华侨文化、园林艺术、中西建筑、文物古迹、原生态自然环境、风土民俗、科普教育等多元素于一体的著名景区。
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的“开平碉楼”在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
历史发展
自明朝(1368年——1644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2010年开始创建AAAAA景区,规划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2012年全面启动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
文化典故
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众匪伙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的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救回了校长及学生17人。此事轰动全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能起作用,因此开始在家乡建设碉楼,所以开平碉楼的建筑便带有中西结合的色彩。
文物保护
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的“开平碉楼”在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主要景点
立园
立园有“小观园”的美誉,意境是“小桥、流水、人家”。园内布局分为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个区域,自成一体,以人工河或围墙相隔,又用桥亭或通天回廊相连,可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耐人寻味。而镶刻其中的名家书法楹联,又平添了浓郁的文化内涵;大量富于浪漫传奇色彩的精美灰塑、壁画,又使人恍如置身仙境。
马降龙古村落
马降龙古村落背靠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面临清澈如镜的潭江水,5条自然村像一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身临其境,翠竹扶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人们辛勤劳作,安居乐业,生态环境十分优美。该村有13座造型别致、保存完好的碉楼掩映在茂密的翠竹丛中,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登高远眺近观,疑为天上人间,有如翠竹绿浪丛中"海市蜃楼"惊现古城堡之感。
自力村碉楼群
自力村碉楼群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7月被评为“广东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民居”;200505年11月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现经开平市人民政府整治维修后,更加体现它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协调性,以独特的面貌吸引前来观瞻的海内外游人。
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则是城市,清一色的骑楼,远比开平老街庞大的洋楼群。沿江的堤东堤西路,里面与之平行的中华路,夹在两条大路间还有一条叫“二马路”的小路,这是与江平行的三横,还有许多纵马路与它们交叉形成城区的路网。赤坎镇有一番中西合璧的古朴味道。其因此有“中国第五名古镇”之称。
南楼
南楼因抗日七烈士的英勇杀敌事迹而名垂千古,成为后人驻足凭吊的胜景。
1983年3月,开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南楼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在原址与建南楼纪念公园,增设纪念馆、雕像、牌楼等景致,把它建成风景迷人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锦江里
锦江里是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也是开平现存最高、最美的碉楼,有"开平第一楼"之称。
开元塔
荟萃海内外文人骚客诗词墨宝,为"艺术之乡"添胜景,开元塔公园的建立,是开平人尊文重教的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开平政府通人和、侨梓同心的象征。
推荐玩法
第一站:自力村(参观时间约1小时),第二站:立园(参观时间约1.5小时),第三站:马降龙(参观时间约1.5小时),第四站:锦江里碉楼群,第五站:南楼纪念公园,第六站:赤坎古镇。景区较大,推荐乘坐景区巴士或者自驾,游玩可拍照纪念,打卡各式各样的碉楼建筑。
景点指南
最佳游览时段
每年的4月至6月
用时推荐
3小时以上
营业时间
08:30—17:30
占地面积
1438亩
地址
广东省江门市下辖开平市境内
交通
自驾交通:从开平市出发,全程16.1公里,途经Y754、塘东路,再沿塘东路,行驶1.3公里即可到达。
门票/收费
180/人(套票,具体价格请咨询景区售票处)
联系方式
0750-2679788
官网
http://www.kptou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