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联合创作 · 2020-02-15 00:00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发展考卷极其特殊,困难挑战前所未有。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勠力同心、直面大考、共克时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战胜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特大暴雨洪灾,加快构建“三高三地”新发展格局,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同城化发展,全市经济逐季改善,逐步恢复,划出了由降转升“V形”反弹的上扬曲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根据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经初步核算,2020年,绵竹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50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85.53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132.02亿元,增长5.3%。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为10.3:52.4:37.3。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30.22亿元, 可比价增长2.8%,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5.0%。年末全市在册各类市场主体38574户,注册资金364.0亿元,年度新增4957户,新增注册资本金34.1亿元。其中,私营企业5229户,注册资本金253.2亿元,年度新增838户,新增注册资本金24.6亿元;在册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587户,注册资本金71.1亿元,年度新增43户,新增注册资本金3.8亿元;在册个体工商户31738户,出资额25.8亿元,年度新增4005户,新增出资额5.2亿元;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020户,出资额13.9亿元,年度新增71户,新增出资额0.5亿元。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13.6户。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4亿元,可比价增长4.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49亿元,可比价增长4.6%。

全年粮食总产量27.9万吨,同比增长0.7%。经济作物总产量43.4万吨,增长1.9%。其中,蔬菜增长1.8%、瓜果增长0.2%、中草药材增长0.7%。生猪出栏36.8万头,增长25.0%,肉类总产量3.7万吨,增长15.9%;小家禽畜(兔)出栏681.0万只,增长3.1%。

年末全市共有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省级治理有效名村1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4个;德阳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示范村5个;新增省级农村专合示范社2个、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2个。年末全市有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规模户821户;年出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241户;年出栏2000只以上肉鸡养殖户289户;玫瑰、猕猴桃等特色经济作物规模达6.5万亩。

附表一:绵竹市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单位 2020年 同比±%
粮食产量 万吨 27.9 0.7
油菜籽 万吨 1.5 7.1
蔬菜 万吨 36.7 1.8
园林水果 万吨 1.8 -0.5
肉类 万吨 3.7 15.9
年末生猪出栏 万头 36.8 25.0
水产品 万吨 0.8 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75.93亿元,可比价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不含东汽,下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家,实现营业收入495.5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总额51.4亿元,下降4.5%;利税总额87.6亿元,下降5.1%。

分行业看:白酒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0.0亿元,增长9.6%;利润总额30.3亿元,增长20.6%。化工行业营业收入131.8亿元,下降7.8%;利润总额11.8亿元,下降40.7%。机械加工与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63.4亿元,增长4.9%;利润总额2.4亿元,增长2.4%。建材业营业收入29.5亿元,增长9.2%;利润总额2.0亿元,增长6.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60亿元,可比价增长2.9%,总产值同比增长7.9%,建筑总面积80.0万平方米。年末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38家,建筑工程项目43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0%。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0.9%,工业投资增长11.4%,技改投资增长13.7%,建安工程投资(不含农户)增长4.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3%;第二产业增长12.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9.2%;第三产业增长10.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5.5%。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5%;商品房销售额31.3亿元,增长9.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3.5%。商品房施工面积271.8万平方米,增长48.1%。其中,新开工面积126.9万平方米,增长5.0倍。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6亿元,同比下降3.8%。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1.7亿元,下降3.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9亿元,下降3.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83.4亿元,增长0.1%。餐饮收入17.2亿元,下降19.0%。

六、对外经济及招商引资

全年进出口总额28.9亿元,同比下降20.4%。其中,出口额28.3亿元,下降19.5%,进口额0.6亿元,下降50.9%。先后组织鑫坤机械、甲尔文化、耀隆医疗等8家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届中国加工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涂料展、中国磷复肥化工业展览会等对外经贸促进活动10余次。

全年到位国内市外资金112.2亿元,增长3.3%,到位国内省外资金80.8亿元,增长3.1%。参加“2020现代服务业大会”、“2020中外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签约上海绿地博大绿泽(德阳)度假酒店、河北客商(德阳)年产4000吨锂分离材料及年产5万吨基础锂盐等7个项目。

七、交通、电信业和旅游业

年末有公路总里程2130.3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公里,一级公路95.452公里,二级公路125.944公里,三级公路214.764公里,四级公路1638.167公里,等外路32.977公里。有公路营业性车辆2042辆。其中,客运车辆166辆、货运车辆1876辆;有城市客运车辆241辆。其中,城市公交91辆、出租车150辆。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0380户,移动电话用户(含电信、移动、联通)共512956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76313户。

全年接待游客701.13万人次,同比下降29.9%,实现旅游收入63.1亿元,下降30.6%。年末共拥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单位23个,星级饭店1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42间,床位数215张。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共有国家AAAA级景区3处,国家AAA级景区2处,四川省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花卉公园1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处、精品村寨4处;九龙镇新龙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清平镇盐井村、麓棠镇玫瑰新村、九龙镇新龙村入选2020年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打造“画境绵竹”乡村旅游综合体品牌;全域旅游PPP、中国玫瑰谷一期、天府冰雪小镇建设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70.0亿元,同比增长0.6%。地方财政收入29.7亿元,增长1.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亿元,增长5.2%(其中,税收收入15.0亿元,下降11.5%,非税收入7.1亿元,增长76.0%);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6亿元,下降6.6%(其中,土地基金收入7.1亿元,下降8.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0万元,增长4.2%。

全年财政总支出52.5亿元,增长12.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1亿元,增长2.7%;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5.4亿元,增长44.2%(其中,土地基金支出6.5亿元,下降8.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5万元,下降27.1%。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55.84亿元,比年初增加71.42亿元,增长18.6%;其中,住户存款251.95亿元,比年初增加28.85亿元,增长12.9%。贷款余额168.30亿元,比年初增加24.02亿元,增长16.6%。城乡居民人均住户存款余额达到5.1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小学学校25所(不含教学点6个),普通中学学校13所(普通初中7所,普通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等学校1所,幼儿园42所(私立幼儿园16所)。普通小学在校生19603人,毕业生2918人,教职工1375人(不含九年一贯制学校),专任教师1358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分专任教师);普通中学在校生12519人(普通初中7719人,普通高中4800人),毕业生3942人(普通初中2421人,普通高中1521人);普通中学教职工1591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职工数),专任教师1110人(普通初中716人,普通高中394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742人,毕业生1003人,教职工111人,专任教师9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82人,毕业生22人,教职工17人,专任教师15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1801人,毕业生4295人,专任教师48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808人,教职工954人,专任教师542人。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9.1亿元,同比增长15.6%;研究与开发(R&D)经费初步核定达到8.65亿元,增长4.9%;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金额6476万元,增长13.7%。《硫酸法色母级专用钛白粉生产工艺及产业化》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选育出“华金3号”、“华金6号”、“华红4号”猕猴桃新品种并申报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其中“华红4号”为世界上第一个四倍体红肉猕猴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9家,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德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新入选四川省“QR计划”专家1人, “德阳英才计划”科技卓越(服务)名单2人。全市现入选四川省“QR计划”“WR计划”专家2人,德阳市全面创新领军人才2人、 “德阳英才计划”科技卓越(服务)名单4人。新认定“德阳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华胜农业、三溪香茗、华瑞种植专合社3家。四川绵竹高发投资有限公司新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现有各类国省市级孵化服务载体达到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2家。润格生物、瑞驰拓维在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中分别荣获三等奖、优秀奖,六方钰成荣获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初创组信息一组第二名。

年末累计认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德阳市重点实验室2家、德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德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德阳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德阳市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家。

十、文化、卫生及市政建设

全年共举办体育活动赛事10场,继续推进城市“十五分钟健身圈”、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建社区、农村健身场所41处,全年免费国民体质测试1500人。建设幸福美丽乡村文化院坝12处,117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电视信号全覆盖;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实现全覆盖;21个综合文化站、151个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全覆盖。依法办理文化市场行政审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1件;娱乐场所许可审批6件;出版物零售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许可共3件,其中新办1件、延续换证2件;一次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图书)准印许可审批14件;立案处罚4起,罚没款1.7万元。积极参加展示展演活动,并对市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保存、宣传、推广、研究、传承等,进行非遗资源普查,获得现有项目8个、储备项目4个的成果,组织参加首届网上非遗购物月及直播带货活动,完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保护记录2人,完成木版年画传统工艺提升点、“师带徒”点项目2个。社区电影228场,观看达20万余人次。全年组织进镇(街道)、村(社区)、企业、校园开展惠民演出95场(含川剧),观众5万余人次;举办公益性文艺培训100余次,参加培训4500余人次。图书馆接待读者6000余人次;博物馆接待1.3万余人次,成功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诸葛双忠祠接待2万余人次,年画博物馆接待2.2万余人次。

年末常住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5.84%,动态管理率达82.71%。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0个。其中,医院15个,社区服务中心(站)6个,卫生院25个,村卫生室157个,诊所11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4316张。卫生技术人员3493人,同比增长2.1%。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32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8.6 张。

全年对迎祥路南段(小西街)使用温拌•超薄层罩面新技术进行铺设,维修路面约2300平方米,及时修复市区损坏的路面,沥青灌缝龟裂路面处理约11万平方米,安装休闲座椅60套,维修安装标牌27套,热油、冷油维修城区破损道路约1500平方米,维修人行道、花岗石约1600平方米。开展春晞路步行街与中心广场亮化工程,安装LED灯带3万米。推进厕所革命,城区改造公厕1座,新建公厕2座;城区旱厕改造14座。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垃圾分类设施,改建垃圾分类房20座,安装生活垃圾分类亭24组和四分类宣传栏60组。实施红黑榜制度,采购红黑榜公示牌144个(小区、社区)。在剑南街道、汉旺镇、孝德镇等镇(街道)共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428座。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分类试点,编制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一体化设施项目方案,推进农村环卫工作走市场化道路。截至年末,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636.24公顷,绿地率38.51%,公园绿地面积达169.7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2.55平方米。

十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3天,重度污染天数2天,优良天数率82.8%,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PM2.5年平均浓度为34.4微克每立方米,下降9.7%。

四个断面水质优良达标率75%,新市总排口达到废水综合排放标准,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绵远河清平断面为Ⅱ类水质;马射汇合处保持Ⅲ类水质;隆兴断面为Ⅲ类水质(2、3、4月断流);石亭江金轮断面为Ⅳ类水质。

城市区域噪声中昼间噪声监测结果为62.8(A),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完成磷石膏堆场深化治理,实现磷石膏“产销平衡”,磷石膏综合利用率104.7%;对4家企业开展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成1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验收;督促20家企业落实危废规范化管理制度;审批环评报告表76个,登记表备案324个,清理上报应核发排污许可项目120个。

单位GDP能耗下降1.39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7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2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其中,工业用电量21.3亿千瓦时,增长10.8%。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2.55%。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户数241312户,户籍人口492757人。其中,男性人口244327人,女性人口248430人,性别比为1:1.017。本年出生人口2763人,死亡人口4875人。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71元,同比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85元,增长5.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60元,下降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05元,增长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948元,增长1.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07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69 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727人。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0196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89589人。参加职工失业保险47902 人,全年为 9974人次发放失业险金1328.26 万元。参加职工工伤保险6997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55020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9459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60421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55080人。

全年纳入城乡低保11303户,19209人,共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557.84万元。其中,城市低保3840户,6295人,支出城市低保资金2027.84万元;农村低保7463户,12914人,支出农村低保资金2530万元。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6698人,支出资金453.12万元,参保率达到100%。救助孤儿19名(地震孤儿2名),发放救助金26.76万元(孤儿基本金25.32万元,国寿爱心资金1.44万元)。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绵竹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公报中2016-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增长速度及三次产业结构为依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修订后的数据;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及三次产业结构为最终核实数。

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6-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

6、2018年起,计划总投资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由形象进度法更改为按财务支出法进行统计。

7、2020年常住人口及相关指标数据,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后另行公布。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在册单位数据来自市行政审批局;进出口额、引进市外资金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和经济局;公路总里程、客货运车辆等交通数据来自市交通局;电信总收入、移动电话用户等通信数据通过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报表综合;城市功能数据来自市综合执法局;文化、体育、旅游数据来自市文旅局;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等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绵竹市支行;农业产品产量及农村发展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建筑和房地产数据来自市住建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工信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局;就业、失业人数及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医保数据来自市医保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等社会救济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绵竹生态环境局;森林覆盖率来自市自然资源局;城乡居民收支来自国家统计局绵竹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二0二一年四月一十九日

时光轴

RAG16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发展考卷极其特殊,困难挑战前所未有。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勠力同心、直面大考、共克时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战胜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特大暴雨洪灾,加快构建“三高三地”新发展格局,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同城化发展,全市经济逐季改善,逐步恢复,划出了由降转升“V形”反弹的上扬曲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综 合根据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经初步核算,2020年,绵竹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50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85.53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132.02亿元,增长5.3%。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为10.3:52.4:37.3。RAG-ES2024-10-23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30.22亿元, 可比价增长2.8%,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5.0%。年末全市在册各类市场主体38574户,注册资金364.0亿元,年度新增4957户,新增注册资本金34.1亿元。其中,私营企业5229户,注册资本金253.2亿元,年度新增838户,新增注册资本金24.6亿元;在册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587户,注册资本金71.1亿元,年度新增43户,新增注册资本金3.8亿元;在册个体工商户31738户,出资额25.8亿元,年度新增4005户,新增出资额5.2亿元;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020户,出资额13.9亿元,年度新增71户,新增出资额0.5亿元。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13.6户。二、农 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4亿元,可比价增长4.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49亿元,可比价增长4.6%。全年粮食总产量27.9万吨,同比增长0.7%。经济作物总产量43.4万吨,增长1.9%。其中,蔬菜增长1.8%、瓜果增长0.2%、中草药材增长0.7%。生猪出栏36.8万头,增长25.0%,肉类总产量3.7万吨,增长15.9%;小家禽畜(兔)出栏681.0万只,增长3.1%。RAG-ES2024-10-23
年末全市共有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省级治理有效名村1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4个;德阳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示范村5个;新增省级农村专合示范社2个、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2个。年末全市有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规模户821户;年出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241户;年出栏2000只以上肉鸡养殖户289户;玫瑰、猕猴桃等特色经济作物规模达6.5万亩。附表一:绵竹市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单位 2020年 同比±% 粮食产量 万吨 27.9 0.7 油菜籽 万吨 1.5 7.1 蔬菜 万吨 36.7 1.8 园林水果 万吨 1.8 -0.5 肉类 万吨 3.7 15.9 年末生猪出栏 万头 36.8 25.0 水产品 万吨 0.8 1.3 RAG-ES2024-10-23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