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医院旧址

仁爱医院旧址

共 2151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0:31

历史沿革

民国十一年(1922年),法国天主教仁爱会修女郝格勒捐出家产,创建仁爱医院,又名圣心医院。
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刀茅巷及城河间,仁爱医院挂牌成立,即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前身。
2005年,仁爱医院时期的教堂遗存院舍等建筑群定名为仁爱医院旧址。

建筑格局

仁爱医院旧址,旁靠庆春门至艮山门之间的古城墙(现为环城东路)。从城墙到南庆春路、西东街路(今建国北路),这块长方形的区域叫“东园”。“东园”靠城墙边多菜地,遍布竹林、桑园、水塘,“东园”曾经是杭州的菜园子。
仁爱医院旧址是一组红砖实叠的西式教会医院建筑风格的独立建筑物。共占地约55亩,建筑一律用红砖实叠,饰以花纹,风格均为西式。旧址现存入口门楼1座、院舍4栋、教堂1座。几经保护性修缮,仁爱医院旧址集院史陈列馆及多功能会议室为一体,仍在继续使用。

主要建筑

两幢南北分置的建筑
仁爱医院旧址有两幢南北分置的建筑,南幢二层砖木结构四坡顶,墙面辟平窗。北幢与南幢之间以院路相隔,平面呈L”形,一层砖木结构歇山顶,坐北朝南,现为医院放射科。南幢以西,亦有一幢二层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坡屋顶,现为医院结核病病房。
教堂建筑
教堂内部
病房以北即教堂建筑,教堂坐北朝南,平面呈“瓶”形,占地面积约为358平方米,砖木结构坡屋顶。平面自南向北依次为主厅、圣坛和灵修室。主厅内南部以木楼板隔成上下两层,其东侧设一四转盘旋式楼梯上下通达,二层楼板北沿施围栏。主厅为一进深颇长的矩形,其北端即祭坛。主厅两侧墙面各施七组科林斯式圆壁柱,每组壁柱皆由三根科林斯式半圆柱集束而成。各组壁柱柱头上散射出根根骨架券(肋拱),于主厅上部交合成高敞的尖拱穹顶。主厅地面铺设花纹雅致的地砖。主厅、祭坛和灵修室之间以砖墙相隔,在隔墙两侧各辟一门便于互相沟通。灵修室于整体建筑的北部向外前凸,使其与主厅相衔接的侧墙呈“八”字形,两八字墙面各辟一尖拱门连通内外。
教堂内的扶梯
教堂建筑立面总体上可分为台基层、正身层和屋顶层三部分。南立面:台基层居中设四级台阶,水磨石质,阶石逐层内收,上施两扇门,其两侧各设一科林斯式柱头的圆砖柱,上承人字形门罩。门两侧的墙面各辟一窗,每个窗券由两根科林斯式柱头的圆砖柱承托,门、窗的过梁皆为尖拱券。门罩两旁,以七组小型尖拱券和小短柱联列,上施水平线脚,在整个南立面的中部,形成一条别致的横向装饰带。装饰带以上的墙面,居中设四根科林斯式圆砖柱与三段尖拱券联列,形成三樘尖拱窗,其上设跨度较大的尖拱券面套框。套框两端下、装饰带上各施一科林斯式圆砖柱,其外侧各设一矩形壁柱,柱头各托二坡小屋檐。矩形壁柱下隔线脚也施外凸于壁面的矩形壁柱,直抵台基。南立面的墙头为配合主厅的二坡屋顶砌成不规则几何形,并以雉堞形线脚装饰直线形檐口。东、西立面:两侧立面相同之处在于,与主厅内的壁柱相对应的位置都施一矩形壁柱,壁柱下抵台基层上部,上达主厅檐口,将整个立面(除向北凸的灵修室外)划分成七个区块。而两侧立面的不同之处在于,由南向北,西立面前六个区块的墙面各辟一尖拱券窗,而东立面的第四、五个区块则为实体墙,遂使两侧立面的尖拱券窗呈不完全对称布置,但是,东、西立面的尖拱券窗窗形一致,皆远高于其他部位的窗体。教堂的尖拱窗都施彩色玻璃,外设金属栅栏。灵修室的屋顶低于主厅,与教堂的北部屋顶形成明显的高差。灵修室的两侧墙面也各设一尖拱券窗,并于灵修室两侧可通里外的尖拱门前施三级台阶。北立面:灵修室的北墙面左右对称地布置有两樘尖拱券窗,屋顶二坡,因与主厅的屋顶有高差,使立面从这个方向来看屋面高低错落,呈左右对称的变化,比较丰富。
教堂以西,另有一幢二层砖构建筑,坐西朝东,其南部一段应是仁爱医院原主入口,现仍存有塔斯干式圆柱。

文物遗存

仁爱医院旧址教堂的尖拱窗都施彩色玻璃,外设金属栅栏。蓝的、白的、黄的、红的,太阳一照就折射出丰富色彩来。

历史价值

仁爱医院旧址红色的砖墙,彩绘的玻璃窗,尖顶的桃形拱门,袒露的罗马亭柱,每一处都风格鲜明,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及历史价值。与四周毗邻的红砖楼房相得益彰,成为仁爱医院时期标志性建筑,饱含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仁爱医院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仁爱医院旧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刀茅巷与凤起路交汇处。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仁爱医院旧址,路程约5.2千米,用时约15分钟。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