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桥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3

地名由来:广福桥镇地名因源于五雷山麓的七湾溪流经此地,每逢春夏涨水,行人和物流极为不便。相传明末清初,沿澧水流域到此经商的广东人和福建人联合当地民众在溪上建了座石拱桥,刻桥碑曰:广福者,广种福田之谓也,广福桥由此得名。

广福桥镇位于慈利县东郊,因桃子溪市场石碑上刻有“广种福田”和后建桥于溪上而得名,处于两市(张家界市、常德市)、三县(慈利县、石门县、桃源县)交界地带,总面积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7公顷(水田622公顷,旱地455公顷),林地面积7467公顷。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1.45万人。

近几年来,全镇新修村级公路32公里,拓宽硬化15公里,3条主公路连通了14个村(居委会),90%以上的村通公路,基本实现了各村公路相连通、村级公路组组通的目标。

1995年投入资金13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集镇街道,后来进行了全面改造,完成了下水道、绿化等配套设施,2003年通过供销社旧房改造和轧钢厂的拍卖重建,建成了一个美丽、清洁、整齐的集镇街道。

2002年,投入资金320万元,完成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改造低产田1500亩,旱涝保收面积达8000亩,该工程获省农业综合开发二等奖。投入30万元完成土地整理项目面积160亩,2003年,投入20万元,完成了高速公路占补平衡面积120亩。几年来,对全镇5座上型水库进行了全面整修,蓄水能力达到300万立方米,增强了抗旱能力。全镇投入资金540万元,完成了14个村的农电改造。有线电视覆盖10个村,用户达1800户,完成了主线光缆改造,建成了全县乡镇最大的有线电视网;中心卫生院新建了门诊大楼,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完成了中学科教楼的建设,建成了高标准的三丝完小,在校学生达到1700人;全镇12个村通程控电话,用户达到1500个,建成了移动基站,手机用户达到800个。全镇建成2个自来水供水单位,自来水用户达到1500户,近几年,全镇向上级争取和自筹资金近30万元,完成了山村群众的人畜饮水工程,改善了全镇群众生活条件。

广福桥镇位于五雷山东面,宗教文化源远流长,现有散居道士15人,基督教徒42人,庙宇5座,即大王庙、二王庙、三王庙、打儿岩庙紫午宫庙,规模最大的是紫午宫,现有从业人员4名,占地500平方米,常年香火不断。位于老棚村的秤砣寨,是远近闻名的一大景观,因巨石矗立,酷似秤砣,明末清初因建寨于山上而得名。现今上寨千余步石级尤在,寨子墙垣尚存。

历史沿革:

间曾为湘鄂西革命老区。

民国十五年至三十年(1926—1941年),为广福桥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属广林乡。

1952年,设辛桃、桃树、三丝、井岗、建设、广福、老棚、三王、龙阳9个小纟。

1956年,并为广福桥纟。

1958年,与苗市合并为苗市公社。

1962年,从苗市公社析出建广福桥公社(1962年至1995年属环溪区)。

1981年,为广福桥乡。

1984年6月,改为广福桥镇。

1995年4月,再度并入苗市镇。

1998年10月,恢复广福桥镇。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