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空间信息 “上云”,难过安全关

共 3282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11-16 10:45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撰文 | 泰伯网 墨子苏

编辑 | 鹿野


仿佛就在不久前,ICT行业与空间信息产业之间还隔着一堵厚厚的高墙。但如今,大厂入局地信已不是“跨界打劫”,AI、云计算等技术也已经融入空间信息产业数据生产、处理、应用的每一个环节。 

高墙坍塌,融合的大势终于将“上云与否”这道选择题,摊开在了空间信息企、事业单位面前。


上云,共赢的选择


“从我们最近两年的参与情况来看,空间信息产业上云的整体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华为云中国区遥感与空间信息CTO周海鹏向泰伯网表示。

以华为、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大厂正在逐渐加深在空间信息产业的布局,云服务能力是他们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

“从云服务商的角度而言,现在并不只是提供云主机、云存储、云网络等基础能力,而是会延伸出云数仓、大数据、AI等能力,这些能力与地理信息等专业技术相结合,能发挥出更大的行业应用价值。”周海鹏表示。

周海鹏表示,上云会促使地信服务商完成从卖软件到卖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变,整体提升产业服务质量。

以华为此前发布的遥感云解决方案为例,该方案集成了云原生遥感云平台、DataSpace云原生遥感数据服务、时空智能开发云平台、智能算法开发平台GeoGenius等几大核心能力。而华为还曾会同合作伙伴发布实景三维建模解决方案、国土空间规划解决方案、AR三维实景融合平台解决方案等产品,深度参与地理信息产业几大核心领域。

与华为类似,阿里、腾讯等大厂在地理信息领域关注的场景多有重叠,实景三维等热门领域更是多方关注的焦点。今年10月,腾讯就联合大势智慧推出了实景三维中国解决方案。

“从各种城市大脑、数字政府的建设开始,就已经可以意识到产业数字化的整体进程。大厂要做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体系赋能各个行业。”

兼具大厂与地理信息企业工作经验的资深从业者王云(化名)向泰伯网表示:“地理信息产业现阶段还相对传统,加上十四五规划中体现出对相关领域的重视,这一产业势必会走向数字化,大厂自然也会关注这一领域。”

立得空间SCD事业部研发总监黄杰也向泰伯网表示:“对地信企业而言,上云能有不少获益。”

“首先,基于传统模式,无法做到对业务的弹性支撑,为单一项目购买服务器在时间和成本上都是不现实的。但上云之后,就可以弹性扩充所需资源,降本增效。”

黄杰称:“上云之后还有利于全业务的数据贯通,消除各个条线业务间的数据壁垒。同时,所有业务在线化之后,也有利于降低工作协同的成本。”

“上云也有助于加快企业商业化进程。依托在线化、协同化的业务体系,能够快速试错,找到适合自身的行业方向,并将产品和服务模式做到效益最大化,这将为公司带来长线收益。”

从各方面看,拥抱上云似乎都是双赢甚至多赢的选择。

 

无法逾越的安全底线


地信企事业单位自然也清楚上云可能带来种种好处,但真正面对是否上云这道选择题时,仍然顾虑重重。

“用数据就需要有平台,如果所有工作都自己做的话代价非常高,其实并不合算,我们当然也会考虑和大厂商合作,用云计算等技术,以比较低的代价做项目。”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品祥强调:“但必须要保证数据安全。”

“从计算到应用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云技术参与,有些政务地理信息的相关项目我们也会按照甲方要求上云,但目前我院没有主动上云的计划。”

某市勘测院工作人员张数(化名)表示:“虽然有考虑成本的因素,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数据安全才是关键,整体上如果突破不了保密问题,数据上云还是很难。”

“一是数据量大,二是基础测绘涉及数据安全,目前我们院暂时没有上云的计划。”另一市级勘测院相关人员也表示。

如前述几位所言,数据安全是地理信息相关数据上云无法绕开的话题。

“地理信息本来就具有保密的特性,合规要求对原本公有云和互联网的方式提出了很大挑战。为了适配相关政策法规,在安全要求下适配业务需求,云服务会延伸出很多不同的部署形态。”

周海鹏介绍:“有公有云与本地私有云结合的混合云,还有给予客户侧做的边缘云,或者只搭建云底座,以及基于手机端、车端等端侧的协同服务等等。华为也在布局不同的方案,尽可能在不同场景和不同合规、保密要求下来构建相关上云方案。”

腾讯位置服务高级总监曹栋清此前对泰伯网表示,腾讯也对不同应用进行了安全分级:“对于保密级别较高的数据,我们会运用专网、专有云为客户提供更私密的处理场景。而腾讯的动态生成能力,可以帮合作方解决一些数据精度要求相对略低、更加开放的场景。”

资金投入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数据安全与上云成本之间,则具有明显的关联性。

据周海鹏介绍,地理信息产业以往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都是基于传统的技术架构和数据库,无法与现在的云原生架构直接融合。如果要将传统架构向云原生架构转变,就势必要付出技术人员的学习成本和系统平台的改造成本。

“私有云投资过高,只有大集团才能负担得起,对于一般机构来说,私有云和服务器虚拟化没有区别。”张数表示:“上云是一种长期投资,用户多了,成本就会自然降低。但如果数据安全无法保障,用户数量很难提高。”

在降本增效与数据安全之间,后者才是不可触及的底线。


数字化大势不可逆


周海鹏认为,目前地理信息与云计算的结合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一部分地信企业在很早就开始了数字化相关改造,但更多企业的进展仍然相对缓慢。

“目前云与AI技术与产业应用的结合,已经挖掘出了一些价值点,能够帮助产业降本增效。但这种挖掘仍然不够充分,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去发现地信专业技术与云、AI等技术的结合。”

不过,尽管大厂多数都表示以开放的模式做生态,部分地信企业仍然会对大厂可能带来的“业务领地入侵”抱有警惕。

“虽然都说是赋能,不碰客户的‘最后一公里,但个别厂商确实已经从底层逐渐过渡到了应用层,与地信企业在某些场景中形成了竞争关系。”某地信产业从业者表示。

也有人对此并不担心。

王云表示:“基本上我们和云厂商的合作模式,都是他们提供云计算相关的基础设施,我们负责应用层。地理信息产业这个赛道的门槛还是很高的,双方只有在保障数字安全的情况下,将优势能力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

如何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拥抱云上数字世界,目前还没有标准答案。但地信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已然不可逆转。

“往大里说,未来国际间的信息化竞争,离不开底座能力的比拼,所有数据可能都会基于空间位置信息来构建。”王云分析:“结合目前空间信息从二维到三维的发展态势,再叠加现在的元宇宙概念,地理信息领域可能会萌生更加丰富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拓展潜力。”

无论上云与否,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地信企业需要尽快转变思维模式。

“尽管已经开启了数字化进程,但地理信息产业整体仍然相对封闭,多数企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比较缓慢,缺乏变革的动力,甚至由于对新技术的不了解抗拒变革。”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一个契机。监管部门需要通过政策、法规进一步引导,也需要头部企业的引领,帮助业界尽快达成共识。”王云表示:“未来你的企业是将引领整个行业,还是会逐渐被动,可能就在一念之间。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七大领域社群:GIO企业家群、科技大厂公关群、资本机构群、汽车出行群、新航天探索群、云服务与智慧产业群、测绘地理信息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taiboxiaojiejie),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法律顾问:京师律师事务所 盈科律师事务所



通用:以自动驾驶打开中国之门 | 造车进化论

《精读》

四维图新简国栋:自动驾驶被夸大,完全自动驾驶还很远
国家安排,商业航天即将迎来建设大潮
小米汽车“加速”,科技巨头齐动手围猎新能源汽车
字节跳动投资:从元宇宙到房产中介,一个都不能少
深度 | 实景三维与CIM,谁才是时空数据第一底板

浏览 2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