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波碉楼
共 2631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11:45
历史背景
直波碉楼
松岗碉群建于中叶,共有四座,两座在直波村,另两座在对面的山梁上。八角碉楼内部结构非常奇妙,每一层有木板,只能借助活动的木梯攀登,有很好的防御功能。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面山上官寨的最后一名土司叫苏希圣,本是黑水头人之子,因松岗土司无后人接掌司印,才将势力正大的黑水头人的儿子收为儿子,但他只当了七年土司,马尔康便解放了。而这个八角碉楼是属于松岗土司苏永和的,但建筑年代应该是乾隆年间。松岗土司因为反共在50年代后期从西藏逃往印度,后移民加拿大,改革开放后还回过松岗。
历史价值
直波碉楼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主动承担了灾后文物抢救保护恢复工作,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直波碉楼”群的修缮设计任务,《文物震灾专项评估报告》,《文物抢救保护恢复规划》和《地震遗址保留和北川地震博物馆建设规划》等内容。“直波碉楼”群建筑时代为明代至清代,分布于四川省马尔康县、理县、茂县、汶川等县,共500多座碉楼,以马尔康县松岗乡直波村的碉楼而得名。5月25-29日,该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所长参加了国家文物局第一批“5.12汶川大地震文物专家调查组”,实地调查了成都、都江堰、彭州、新都、崇州、新津、德阳、绵竹、旌阳、什邡、广汉和简阳等受灾地区,及时了解四川省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受损情况,为灾后文物抢救保护恢复工作做准备。
建筑特点
直波碉群位于松岗乡直波村境内,共2座,依山势南北分布。南碉在村内、北碉在村北山脊上,两碉相距50米。其外型均呈八角形,内呈圆形,整体由下往上渐内收成锥体形。材料由和泥砌墙,内用木质楼梯上下,南碉内径8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05米,墙厚0.95米;碉高29米,共7层。第一层底部西墙中部开一门,高1.80米,宽0.90米;第四层东墙中部及第五层南墙上各开一道小门,高1.40米,宽0.80米。东南墙上每层均开有1-2个竖长方形燎望孔。西北墙上每层开一个燎望孔,高0.30米,宽0.10米。其于各层无燎望孔。北碉内部直径8.50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15米,墙厚0.90米,通高24.70米,碉共6层,第2-4层东南西墙上各开一门,大小分别与南碉东墙上的底门,第4层门基本相同。碉的东西南墙上第3-5层各开有1个竖方形瞭望孔,在碉的东北、西北墙的1-2层各开有1个边长0.20米的方形燎望孔,第一层北墙及第三层北墙亦各开有1个方形燎望孔。 该调集藏族建筑高超艺术一身,碉群高大雄伟,棱角分明,墙体平整如削,技术精湛,极为牢固,系八角碉中的杰作,在历经数次大地震,仍然巍耸于大地。岁月的侵蚀和风雨的冲刷后古碉变得更加古朴、浑厚。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对古碉实行了严格的保护政策。被确定为县、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远观直波碉如蓄势带飞的箭一般;近看犹如一柱。古时有极高的军事价值,易守难攻。碉楼只有一个出入口,一般离地约在2米5以上,平时有梯上下;战时,人入碉内,梯楼走,整个碉楼就犹如铜墙铁壁一般,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碉内有木板、树枝搭成的楼层,每层都有箭口,僚望窗口。据传碉底有地下通道,用以容纳老弱病残者;为防敌人久围不攻,碉内藏有大批粮食,并且还有暗沟引水入碉;而年青力壮者则在碉内与外敌作战。
当年攻打大小金川时,就因无法攻破这种碉楼而龙颜大怒,后来就征集四土地区的土人到北京专修这种碉楼,以供八旗兵演练攻防,最后在四土土司帮助下,讨平了大小金川之乱。现北京市香山还保留着仿制的碉楼。
如今,狼烟散尽,碉楼依旧。数百年后,仍巍然屹立。站在它的脚下能感受到历史的凝重、沙场的血腥,更有那坚而不可摧的神奇。
作用
碉楼的修建是为了防止的入侵,大家看到的小孔,就是观察敌人动静的暸望孔。南北两碉有相连,用以容纳。为了防止敌人久围不攻,碉内有大量粮食,并且还有暗渠引水入碉。除了有帮助作战的作用外,直波碉楼还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整个碉楼形态完美,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融入了建造者的念和精湛的技艺,是嘉绒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时事简介
2008年5.12中,直波碉楼土司官寨东碉、西碉顶部垮塌,碉体开裂,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安全。10月14日全国政协常委捐款修复藏碉楼 满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情意和对事业的赤诚,常委、社长、全国政协书画创作室副主任、著名的书法家苏士澍日前将其创作的18件大幅书法篆刻作品为总裁先生收藏所得的200万元,捐献给国家文物局,用于修复四川阿坝松岗直波一座在地震中受到损坏的藏碉楼。捐赠仪式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
“心系灾区情寄文物——苏士澍金石书法捐赠展”的现场举行。展出的18件作品围绕“心系灾区情寄文物”这一主题,均为苏士澍创作的诗篇和,表达了他“愿将一腔热血,化作万千甘泉。濡墨挥毫,捐书乞资,心系灾区,情寄文物”的情怀。
周边景区
大藏寺
是马尔康最著名的寺庙之一,已经有592年的历史了。大藏寺建有大经堂、护法堂、未来佛殿、宗咯巴殿、罗汉殿、观音殿、辩经殿等宗教建筑。大藏寺全名为大藏隆洲林,意为任运圆满成就寺。在大藏寺的主殿里,有一根用哈达缠绕起来的白杉树,据说这根树的年龄与寺庙的年龄一样,存在592年了,它见证了寺庙的建立与发展。
相传,1381年前往西藏学经,拜宗咯巴大师为师。学成后,大师派他回家乡广兴格鲁派,离别时赠送他一串有108颗的念珠,阿旺扎巴心领神悟,在宗咯巴大师前立下宏愿,要修建108座格鲁派寺院,以完成弘扬佛法之伟业。1410年初,阿旺扎巴从拉萨回到阿坝地区,陆续在今阿坝、马尔康、黑水等地修建了。至1410年在卓克基土司兰卡奔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终于在春口村,建成第108座格鲁派寺院——大藏寺,圆满地实现了至尊上师宗咯巴的凤愿。传说当时寺庙修建的时候,一颗白杉树种子掉进主殿里,并越长越大、越长越繁茂。文革时期,寺庙受到摧毁,白杉树也枯萎了,可是令人惊讶的是,在快要枯死的白杉树上竟长出一朵美丽的白莲花。寺庙管家给队员们介绍了寺庙的构成、历史,以及整个藏传佛教的派系、文化和历史,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虽然我并不是信徒,但是我能因此而了解到佛学文化,我觉得很有意义。”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