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烧钱越上瘾,年轻人为何沉迷「白色鸦片」?
“本周银河滑雪组队,还有队友上车吗?”
国内滑雪场的开放时间一般在11月底到次年3月初。某滑雪群从11月初就开始迫不及待地组队滑雪了。
2015年北京获得冬奥会主办权之后,滑雪开始从小众走向大众,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入坑”。到目前为止,在小红书上和滑雪有关的笔记已经多达37万篇。
单板大logo、雪地比基尼,形形色色的滑雪大片不断提醒着人们,年轻人的加入为滑雪这项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整个产业来看,体育总局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 年)》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已经达到了6000亿元,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或将达到万亿元,届时参与冰雪运动的人也将超过5000万。
滑雪究竟戳中了年轻人的哪些需求?随着冬奥会的举办,滑雪消费产业未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让人上头的“白色鸦片”
滑雪又被称为“白色鸦片”,可以让人感受到时速60公里以上的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
化学老师闫子奇十分热爱极限运动,课堂之外,他也是一名滑雪教练。他告诉《豹变》:“滑雪的时候,我的大脑会完全放空,眼前的雪道、耳边呼啸的风声,会让人进入忘我的状态。不管是压力还是琐事,全都会被抹掉。”
据他观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入坑”滑雪。找他学滑雪的人很多都在25-35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人,经济状况和身体条件都不错,同时,他们面对挑战或者想要突破自己的欲望也比较强。”
为了了解年轻人滑雪的原因,《豹变》加入了一个近300人的滑雪群,群里的年轻人来自各行各业。在被问到为什么“入坑”滑雪时,“解压”是大多数人给出的理由。
滑雪爱好者黄伟称,为了能多滑几次,他工作日也会去,每天下班到滑雪场滑2个小时再走。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的老板,叶秦的生活和工作几乎没有边界:一周一次的出差,手机24小时待机,每天屏幕使用时长超过9小时,穿梭在各个公司与客户推杯换盏。连开车时,他的手机都会不断弹出工作信息。
做不完的工作让人有些麻木,直到2014年的一天,女儿同学发来的滑雪邀请,让叶秦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那之后,叶秦一年的时间一分为二,滑雪和等待滑雪的日子。
创业的过程中挑战不断,每当遇到困境,在雪场上疾驰总能给叶秦带来很大的启发,“当你滑雪速度过快感到失控时,要放眼远处;当你站在山顶感到恐惧时,要专注脚下。创业也是如此,当你迷茫的时候,想想未来的规划;当你对未来感到焦虑时,踏实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好。”
也有一些年轻人滑雪是为了交朋友。
滑雪群就是一个交友的好途径。群里有各行各业的人才,大家志趣相投,共同话题很多。有位雪友告诉《豹变》,滑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积极善良,摔倒之后总有人在旁边关心,完成一个漂亮的动作,大家会一起振臂欢呼。
在闫子奇看来,滑雪的魅力在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可能有人比较喜欢在滑雪过程中旅游,有人喜欢社交,有人追求速度,还有人就是喜欢帅气的滑雪装备。
刺激、解压、挑战自己、向往自由、结交朋友……种种因素下,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通过滑雪寻求自己的精神栖息之地。
虽然呼啸的风声、白茫茫的雪地可以让大部分人陷入忘我的境界,但是滑雪人也有他们自己的烦恼。
在南京工作的晓华每天都会在手机上刷滑雪视频,“虽然滑雪门票再加上租雪具也就300元左右,可是国内滑雪的地方都在东北、新疆等地,如果就近去北京的话往返机票都得上千,去一趟我半个月工资就没了。”
而对于在北京的叶秦来说,滑雪贵的不是钱,而是时间。
“我的装备大概八千块钱,要说成本,可能隐性成本有些高。有时可能要开车或者坐飞机,如果想出国,还要考虑机票、住宿。不过一个雪季,如果不去外地滑雪,只会花三千左右的票钱。” 在叶秦看来,时间可能更宝贵,假如有充足的时间,他的梦想是打卡世界上所有雪场。
时间成本、金钱成本,这是每一个滑雪爱好者都绕不过的门槛。
“每个人对滑雪的追求不同,那些以外滑为主的人,他们的吃、住、票、装备往往都比较贵,好一点的装备,一整套下来少说也得一两万。”路伟说。
路伟是冷山雪具磁器口总店的店长,他告诉《豹变》,在2006年,国内单板品牌差不多只有一两家,主流的双板店铺基本上只有三四家。那时候滑雪比较奢侈,双板一套要四五万,更小众也更贵。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滑雪大军,滑雪也开始从小众走向大众,雪具市场同样发生了变化。
路伟对《豹变》表示,自己店里的会员年轻人居多,基本都是90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他发现,外观上,如今的年轻人更青睐不饱和颜色的雪具,而在价格方面,1000到2000元是他们更容易接受的区间。
“原创的可操作空间大一些。在国内生产原创产品,不涉及进口品牌的关税问题,成本还是比较容易控制的。”路伟说。
在滑雪社交平台GOSKI上,滑雪教练的薪酬从每小时200到1100元不等,总体来说,价格并不低。
尽管时薪不菲,但闫子奇对《豹变》表示,现实生活中,滑雪教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赚钱。“现在很多滑雪场会限制自己滑雪场以外的教练在他的场地从事教学工作。一般滑雪场和教练三七分成,教练三成。所以可能你花3000块钱请一天教练,教练到手不到1000块钱,这几百块钱是教练长时间积累的经验与技术,是风吹日晒的血汗钱。”
另一方面,据闫子奇观察,滑雪教练这一行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滑雪教练的下限很低,上限也很高。
他对《豹变》表示“比如有很多人滑了几天,稍微会一点皮毛,就去教不懂的人,而相反的,也有很多国家级的高水平运动员,他们退役之后,也会选择做教学工作。滑雪属于高危体育运动,技术要求比较高,在选择教练的时候还是要仔细识别,警惕没有资质的黑导。”
国内“滑雪热”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那一年,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滑雪场和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分别增长了317%和41%。
现在距离北京冬奥会还有40多天,我国滑雪产业潜力逐步释放,巨量商机被多方资本瞄准。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滑雪相关企业共有近6700家,今年1-11月共新增1206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61%。从地区分布来看,河北以741家企业高居第一,黑龙江、广东紧随其后。
虽然人们的滑雪热情不断高涨,但2020年疫情发生后,滑雪行业仍然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下滑超过20%,约为3811亿元。
路伟对《豹变》表示,他记得2019年年初的时候,滑雪行业的增长势头还比较迅猛,但等到2020年1月疫情爆发,整个行业瞬间就进入了冰封期。“店里的业绩一下缩减了90%,又面临库存积压,2月和3月连续两个月业绩下降。等到夏天疫情得到控制后,生意才开始回暖了。”
根据店铺的表现以及对其他店铺的调研,路伟认为,近几年雪具行业像在坐过山车:2006年-2012年,属于一个特别平缓的阶段,缓步向前;2013年-2018年快速发展,业绩增长保持在50%以上;受疫情影响,目前的增长大约在30%左右。
解除冰封期的滑雪行业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吗?
“受冬奥会影响,有些场地会封闭,因此大家都想趁着还开门的时候多滑几趟。以崇礼雪场为例,今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开场,所以我们店里的营业峰值也提前了一个月。总体来说生意还是不错的。”路伟说。
今年11月4日,飞猪发布的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滑雪游、雪乡游等冰雪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206%。
此外,在年轻人涌入后,滑雪产业中蕴含的新商机也正在被慢慢发现。
据闫子奇所知,滑雪培训近两年一直都很火爆。“据说某个知名视频网站的博主,每年的教学收入能够达到七位数。
滑雪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闫子奇告诉《豹变》:“很多滑雪爱好者会带自己的小孩来滑雪,我们把这些小孩称作‘雪二代’。小孩的滑雪冬令营也很火爆,当然价格比起成人来说也会更贵,因为它里面不仅包含滑雪教练的费用,还包含生活老师的费用,一般三五个小朋友就要配一个生活老师。”
与此同时,“滑雪摄影师”等新兴滑雪产业也被年轻人带动起来。
在小红书搜索“云滑雪”,相关笔记多达7800多篇。在一些滑雪类的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摄影师”专区。“滑雪不拍照,乐趣少一半”成了当下年轻人滑雪的新口号。
经常去北方滑雪的闫子奇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南方人来北方滑雪,在滑雪场总能听到江浙沪和粤港澳的口音。
飞猪数据显示,南方人对于冰雪旅游的热情更加高涨。今年双11期间,冰雪旅游商品的订单中,南方人的冰雪旅游商品订单占比超7成。
虽然受到冬奥会的利好因素影响,滑雪的相关产业都在快速恢复,但是滑雪场依然面临盈利模式单一、受季节限制、利润薄弱的困扰。
据《2021年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前国内雪场全季运营遇到的阻碍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障碍包括投资成本高、硬件设施不到位、交通条件受限;外部限制则包括整体行业及相关产业仍需发展、区域经济及消费水平亟待提高等。
去年受疫情影响,很多雪场还面临季卡赔付等问题,雪场的缆车维护费用、造雪成本也比较高,损失较大。
与此同时,新客粘性不强的“体验式滑雪”也在挑战着整个滑雪行业。或许,解决“如何多元化经营”“增加用户复滑率”,是未来整个滑雪行业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应受访者要求,叶秦、黄伟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