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塔

共 1789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元大德九年五月二十日(1305年6月12日),也先帖木儿为纪念其父史仲显,建中塔于此。
元至正十年五月一日(1350年6月5日),也先帖木儿诸子为父建东塔于此。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为拜延帖木儿建西塔于此。
2015年,山西省文物局对帖木儿塔进行修缮。

建筑格局

帖木儿塔
帖木儿塔由3座塔组成,中为石塔,东西为砖塔,平面布局呈三角形,东西塔相距14米,石塔距东西塔约9米,均为元代建筑。中间石塔靠北,东、西两座砖塔基本在靠南侧的一条水平线上。从古代葬俗茔地昭穆次序看,中塔墓主为长,东、西塔墓主应为其后裔,又以东为上、为长。

主要建筑

中塔

中塔
中塔为史公仲显墓塔,是元大德九年(1305年)也先帖木儿为纪念其父史仲显所建,五层八棱墓志铭石塔,高3米,八角攒尖顶,上承仰莲座及宝瓶式塔刹,塔基由八边形石座与圆形仰莲台组成,塔身平面八边形,有记载:“维大元国大德玖年五月二十日命工打造到石塔壹座,立石塔人孝男,史彦昌也先帖木儿。”塔身正南立面上部线刻莲台上的菩萨像,下刻铭文“史公仲显之墓铭”。其他各面铭文记述史家数代谱系,后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正南面右侧立面,即第二面,铭文先列史氏三代世系:“祖父史智祖,母刘氏,父史仲显,母宋氏、田氏、杨氏、王氏(田氏以下三人低一横列)”,仲显名下子女分列也先帖木儿与史彦昌,右侧题:“宣授忠翊校尉前邠州达鲁花赤兼管本州诸军事奥鲁劝农事也先帖木儿夫人韩氏忙几真孙男史和卿新妇康氏史和甫新妇杨氏孙女锦枝”,史仲显名下又题:“男史彦昌妻郝氏孙女满儿锦兰。归妇刘郎妇婿刘仲起杨郎妇婿杨子安刘郎妇婿刘子成”。又记:“邠州跟随官差三水县首领郭全用面前刘的□□”。可见也先帖木儿任职邠州时的属下曾参与建墓塔事。第三面记录史家谱系:“一元祖忻州定襄县乌苏村。次后分居到史家庄住坐到今计五。皆立石……岭北五州等处都提领定襄县南邢石匠薛仲钦弟薛子安”。可知此支史氏是由定襄迁来此地。下一立面第四面,迎风朝北,风化严重,铭文为:“记事/大德七年八月初七日戌时地震,平阳、太原损民□拾余万。地出泉眼,山崖□□。/维大元国大德九年五月二十日命工打造到石塔一座,立石塔人孝男/也先帖木儿书/史彦昌/”。

东塔

东塔
东塔为武德将军云南腾冲路、达鲁花赤也先帖木儿墓塔,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为三级楼阁,平面八边形,高约6.5米,塔身各层设塔檐,檐下设砖雕仿木斗栱,四铺作单抄,二层均设平座,二层正面嵌建塔石碣,上刻塔铭:“至正拾年五月初一日建宣授武德将军云南腾冲路达鲁花赤也先帖木儿墓铭砖塔一座男和卿、和甫、君卿”,八角攒尖顶,上施山花蕉叶及宝瓶塔刹。

西塔

西塔塔铭
西塔是拜延帖木儿墓塔,与东塔形式类似,同为三层密檐砖塔,平面八角形,高约7米。每层叠涩砖砌,檐下仿木构砖雕斗栱、普柏枋、阑额。第一层五铺作双抄,第二层四周设勾栏,浅雕葵花、菱花、万字花纹等。第三层四周设勾栏,檐下斗栱四铺作出单抄。砖砌塔刹。第二层正南嵌一石碣,题:“至正十三年五月十二日敬奉喃答失大王令旨管岭东三州打捕鹰房都禁山官拜延帖木儿墓铭创建砖塔壹座男脱因不花谭卿、祥卿、唐卿。”

历史文化

科研成果

中塔塔铭记载史仲显的妻室四人姓氏应均为非蒙古姓,其子也先帖木儿也应是汉人,并非蒙古人。曾有文章以为也先帖木儿即史彦昌。但铭文中二人名联署,非为一人。从两人的婚姻、子女情况看,也非同一人。也先帖木儿是汉人担任达鲁花赤职位的典型个案。蒙元时民族融合内涵丰富,汉人取蒙古名是蒙古化体现。也先帖木儿与蒙古女性结婚,有蒙古名,是担任达鲁花赤的重要前提。其原有汉名在塔铭中反而不见。

文物价值

帖木儿塔结构完整,时代特征明确,塔铭历史信息丰富。史氏家族中的也先帖木儿以汉人身份出任达鲁花赤,提供了元代社会民族融合的典型范例,帖木儿塔的文物和历史信息颇具研究价值。

文物保护

文保碑
2013年3月5日,帖木儿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帖木儿塔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杨兴乡坪里村史家庄自然村东200米。

开放时间

全天。

交通线路

阳曲县内从新阳西街驾车行驶49分钟,即可到达帖木儿塔。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