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城遗址
魏长城遗址
共 158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00
历史沿革
魏长城遗址
魏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358年),开始在黄河以西与秦交界处修筑长城,魏惠文王十九年(前351年),城成。
魏惠文王二十年(前350年),又进一步扩建。
1955年和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和1988年渭南文物普查工作队的三次勘查和部分发掘,在渭南市所辖区域内,分布在华阴市、大荔县、白水县、澄城县、合阳县及韩城市。
遗址特点
魏长城南起华阴的华山北麓,顺长涧河西岸延伸至渭河、过渭河西北走向、穿沙苑过洛河入大荔县境,沿洛河东岸北上至黄龙山南麓,折而向东顺黄龙山、社公山、梁山南麓经白水、澄城、合阳,直抵韩城南黄河西岸城南村,魏长城随地势的高低显得时有起伏,多就地取材,或石砌、或土筑、或遇山岭陡峭处加以利用。
魏长城属夯土建筑。作为军事工程,在修筑方法上,采用了因地就势、因险制塞、分段修筑的方法。平川、险地处固修,其他地方则简修。
主要建筑
大荔段魏长城位于大荔县西北,自党川村向北至党家窑、东高垣、长城村一带,南北走向共7千米,地面有遗迹12处。其中保存最长的为长城村至东高垣西北一段长约2100米,高2.2~11.4米,宽16.25米,黄土夯筑,夯层4~7厘米,夯窝直径5~7厘米。
白水县境有遗迹两段,长各50米,残高5米,宽3米。
澄城段魏长城遗址有3处。位于赵庄乡关则口村至长沟村,东西走向。其中关则口一段长约300余米,宽2~4米,高2~2.4米,夯层12~15厘米,夯窝直径5厘米。
合阳县境的魏长城由黄家坡起至于董家坡,现存遗迹3处。东端越徐水沟与韩城相接,西经皇甫庄乡跨大浴河入澄城,东西走向约10千米。城墙斩崖而筑,直接建在原始土层上。其中西城后村、东城后村一段长约1500米,宽、高皆5~6米,夯层5~12厘米,夯窝直径5厘米。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魏长城遗址中发现的遗物主要有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对研究战国时期魏秦交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遗址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可靠资料和凭证。
保护措施
1957年5月,韩城段魏长城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4月,华阴段、大荔段、澄城段和合阳段魏长城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长城两侧外延26米。
魏长城遗址
1996年11月20日,韩城段、大荔段和华阴段魏长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