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华:导师的学术胸怀与学术视野
日期 : 2021年04月07日
正文共 :1350字
导师,就是指导教师。研究生导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科研工作)。既然是导师,自然就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导什么?如何导?每个导师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刚入学的研究生,低年级的研究生,尤其需要指导。研究生在开题的阶段,问题最多,思维最活跃,想法最多,这个时期也是最迷茫的时期。有的研究生思维活跃,火花也多,随着阅读文献的增多,经常有新的思想火花冒出来。这个时间导师对研究生相关开题问题的回答和态度,对研究生的科研信心和以后的课题开展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当然,研究生在初入科研阶段有很多局限性,有些学术想法,显得有些幼稚,或明显不靠谱,如很多研究生以为的问题在学术界可能早已都不是问题了,或者有些问题很有意义,属于学术界的公开的问题,但由于缺乏实验技术或方法而无法解决等。还有些想法,要么没有新意,要么是低层次的重复,这显然是由于学生没有阅读足够的文献所导致的。
以上这些问题,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自己就会逐渐意识到。有时候导师一点拨,学生就明白了。但在学生还没有足够知识贮备的情况下,就会有些复杂。如果此时导师简单粗暴地给以否定,会对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打击很大,但导师明明知道却又不及时给学生指出来,也会影响学生的课题进展。
所以,导师对研究生的一些想法不宜轻易否定,要采取鼓励加建议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去涉猎一些相关文献,导师也借机把自己了解的学术进展与学生交流一下,这个时候也是导师发挥指导作用的时机,适时给以科研方面的相关指导,会有很好效果的。
记得我刚做导师不久,读到我的学生在学术总结时写的一句话,学生有些可能具有创新性的火花,很多时候被导师一句否定的话就浇灭了。这句话对我刺激很大,在以后的导师工作中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刚刚产生的想法或火花。
最关键的是,对于研究生提出的一些想法,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想法,如果导师自己都不明白,对课题发展也没有把握,更需要慎重。最好导师自己去查阅一些相关的文献,了解一下相关的发展,或与研究生进行深入地交流,多多了解,然后再表态或发表意见。
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尤其是学生的想法与导师的想法或理念相冲突的时候,导师是需要有一定的学术胸怀的。
与之相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导师的学术视野。有了学术视野,才可能对学术发展和课题意义具有判断能力,也才能对学生的课题进行有意义的指导。一个人的学术视野,需要很多方面的训练,如需要多年的学术积累,需要科研经历,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需要有思考的习惯等。科研阅历与学术视野是直接相关的。
所以,做好导师,既需要学术视野,也需要学术胸怀。
研究生阅读文献是很重要的内容,文献阅读需要读到一定的数量,也就是量变到质变的火候。需要提醒研究生的是,读文献也需要有所节制,不能做文献的奴隶。文献是为开拓思维、开阔视野服务的,不是限制自己的思维、禁锢自己创新的。
一点随感,记录下来。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