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7-01-01 00:00

巴中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巴中调查队

二00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2007年,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实施“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争取大政策、促进大和谐”的发展战略,把握关键环节,奋力开拓进取,战胜各类困难,开创新的局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加快增长。全年实现GDP176.12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比2005年加快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3.28亿元、40.11亿元和62.73亿元,分别增长5.3%、24.8%和12.3%,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0.4%、31.6%、27.9%。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5632元,同比增加927元。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财税增收、企业增效。全年完成国税税收收入2.94亿元,完成地税税收收入3.67亿元,分别增长17.8%和26.8%,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达到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2亿元,增长2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3%。

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变化明显。在农业增产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上涨的双重因素的作用下,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1.5:21.1:37.4变化为41.6:22.8:35.6。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支撑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年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6.90万人、注册资金达到22.2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9.1%和19.5%;全年上缴税金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56.6%。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1.83亿元,增长14.5%,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52.1%,提高1.7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6%;其中: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达到31.29亿元、28.61亿元、31.93亿元,分别增长5.9%、29.4%和15.0%,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的民营经济份额分别为42.7%、71.3%、50.9%。

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07起、死亡132人,分别比上年减少1起、6人。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75人,下降20.2%。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扎实开展惠民行动,努力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安,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通过对我市城乡居民“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感”的问卷调查,有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很安全”,有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或基本安全”,而认为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不太安全或不安全”的调查对象为零。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物价涨幅过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是拉动物价涨幅攀高的主要因素;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2%。同时,基础设施差,瓶颈制约仍然突出;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缺乏,产业层次低,经济总量小;地方财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公益事业投入不足;贫困人口多,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改革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农 业

尽管6、7月份巴中遭受了罕见的特大暴雨洪灾袭击,造成人员伤亡,基础设施损毁,农房、医院、学校跨塌,农牧业损失严重,但通过采取有力的生产自救措施,加之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上涨的拉动,农村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3.57亿元,同比增长 6.0%。其中:农业产值40.83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 4.06 亿元,增长4.4 %;畜牧业产值71.83亿元,增长6.8 %;渔业产值4.92 亿元,增长9.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3亿元,增长5.8%。

种植业结构有效调整,粮食总播面中优质粮食所占比重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油菜籽总播面中优质油菜籽所占比重达到81.1%,粮油单产水平提高,粮食实现恢复性增产,油料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64.14万吨,增产5.5 %,其中:小麦31.42  万吨,增产2.0 %;稻谷50.66万吨,增产15.5%;玉米45.97万吨,增产0.9 %;豆类2.88万吨,增产0.7%;薯类32.69万吨,增产2.3%。油料产量达到10.72万吨,增产3.9%,其中:油菜籽9.38万吨,增产3.5%;花生1.25万吨,增产6.4%。

林业生产进一步加强,全年成片造林13.71万亩,累计退耕还林52.60万亩,全年兑现退耕还林还草资金12153万元。

畜牧产业全面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4.7%提高到58.1%,成为整个农村经济的骨干支撑。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51.15万吨,增长6.4 %。全年出栏生猪543.03万头,增长4.7 % ;出栏肉用牛33.94万头,增长7.7%;出栏羊135.41万只,增长4.0%;出栏家禽2996.81万只,增长8.1 %;年末生猪存栏333.04万头、牛存栏74.78万头、羊存栏99.16 万只,分别增长2.4 %、0.9 %、1.9%。

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末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8.99万亩,增长8.6%;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5.22万吨,增长10.0%。

扶贫工作有力推进。全面实施了新村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劳务扶贫、助残扶贫、科技扶贫等扶贫工程,全年无偿投入扶贫资金9223万元,对76 个重点贫困村进行了扶持建设,搬迁农户341户,建培训基地19个、培训人员4875人、安置就业4857人。全年解决了2.11万绝对贫困人口和6.30万低收入人口脱贫,年末贫困人口减少到47.54 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15.06 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到32.48万人。

劳务开发成效显著,劳务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突出。全年转移和输出劳动力106.50万人,增长4.1 %;实现劳务收入43.20 亿元,增长11.9%,劳务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7.9%,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29.3%。

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生产条件和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45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劳动工日1982万个,当年共动工各类水利工程12850 处,完工12850     处,新增蓄水能力452万立方米,解决了18.95万人的饮水困难,自来水通村率达到29.1%。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10.0 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07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6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7.23万千瓦,增长9.1%;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到24.85万千瓦,增长5.8 %。全年农村用电量达到1.79 亿千瓦时,增长5.3%,电通村率达到99.8%。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22.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由上年的12.3%上升到12.8%,对GDP的拉动力由2.4%提高到2.6%。其中:7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32亿元,增长26.8%。

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5.54亿元,增长28.7%;轻工业实现增加值9.78亿元,增长25.7%.

各种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长14.4%、集体企业增长16.4%;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增加值10.43亿元,增长28.0%;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4.32亿元,增长27.9%。

中型企业带动增强。10户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88亿元,增长27.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1.4%。

骨干企业贡献突出。19户重点企业和35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48亿元、8.99亿元,分别增长26.8%、25.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4.3%、59.2%。

重点行业支撑明显。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占绝对优势的重点行业增加值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0.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3.1%、食品制造业增长75.8%、饮料制造业增长29.9%、纺织业增长38.2%、医药制造业增长50.6%、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40.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量)增长29.8%、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20.4%、罐头增长53.1%、白酒增长27.2%、啤酒增长20.6%、瓶(罐)装饮用水增长53.5%、丝增长20.3%、丝织品增长33.4%、中成药增长2.0倍。

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3.73亿元,增长27.0%。利润总额达到1.34亿元,增长15.3%;利税总额达到3.22亿元。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19.6%、劳动生产率提高53.6%、产品销售率达到98.0%,新产品产值率提高1.1个百分点,综合效益指数上升到152.8%,提高14.6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60亿元,比上年增长29.4%。101户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1.20亿元,缴纳税金8268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4.8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5.2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4.2%、17.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80.32万平方米,增长2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投入拉动作用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在建施工项目425个,比上年增加12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09个,增加 140个;项目投资额完成56.16亿元,增长39.5%,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81.82亿元,增长38.1%。

项目投资完成额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施工个数达259个、投资额达52.90亿元,增长36.1%,推动了全社会投资强劲增长。基本建设投资44.37亿元,增长51.0%,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4.2%,以高额投资和高速增长的绝对优势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5.3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10.47亿元,增长31.4%。

全社会投资完成额中,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投资13.73亿元,上升59.1%;农户投资11.93亿元,增长15.0%。第一产业投资6.99亿元,增长12.1%;第二产业投资16.91亿元,增长38.0%,第三产业投资57.92亿元,增长42.1%。

五、交通、邮政与信息传输

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全年交通建设施工项目5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9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地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实施顺利,二级路网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30亿元,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0.60亿元,26条县通乡油路建设投资计划全面完成。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519.35公里,其中:省道682.07公里、县道1568.63公里、乡道1640.75公里、专用公路56.31公里、村道5571.59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中,等级公路达到3918.16公里,比上年增加1475.78公里,占总里程的比重提高到41.2%,其中:二级公路536.77公里、三级公路459.59公里,四级公路2921.82公里,等外级5601.19公里。

运输行业稳步发展,邮政业务大幅增加。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10.43万辆,全年旅客和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23.42亿人公里和16.90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0.3%和51.6%。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000价)达到10380万元,增长43.5%。

通信条件大为改善。移动基站密度增大,移动网络首次实现了对乡镇的全覆盖,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1.42万户,新增5.29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1.3部/百人。年末无线市话用户达到7.60万户,新增2.21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9.56万户,新增5.56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4.7部/百户,其中:城镇普及率达到67.7部/百户,乡村普及率达到25.0部/百户,固定电话通村率首次达到100.0%。全年实现电信主营业务收入5.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分城乡看,城市和县城零售额增长20.0%,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4.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6.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4.5%、其它行业零售额增长12.2%。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市场涨幅不大,国有、集体经济零售额分别增2.9%和1.4%,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和其它经济分别实现零售额51.99亿元、8.7亿元,分别增长18.7%、19.9%,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份额提高到93.2%。

对外经济再创佳绩。全年在建招商引资项目63个,引进资金9.44亿元,其中:国内省外项目53个、资金8.57亿元,省内市外项目10个、资金0.87亿元。全年引进国外资金67万美元,增长42.6%。外贸出口达到1942万美元,增长80.8%。外派劳务672人次,增长27.8%。

七、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款攀升,贷款投放增速较缓。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3.50亿元,比年初净增37.21亿元,增长27.3%;贷款余额89.93亿元,净增6.19亿元,增长7.4%。贷款总量中,中长期贷款27.19亿元,增长23.8%;短期贷款62.70亿元,增长1.6%,其中:农业贷款26.77亿元,增长0.1%;工业贷款2.49亿元,增长2.0%;建筑业贷款0.21亿元,增长10.4%;商业贷款20.97亿元,下降6.0%;乡镇企业贷款1.65亿元,增长11.8%,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1.12亿元,增长1.5倍。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05.16亿元、增长19.4%,现金支出415.11亿元,增长21.5%,货币净投放9.95亿元,同比多投放7.62亿元,增长3.3倍。

保险意识增强,保险事业发展加快。全年各类财产险保费收入3181.55万元,赔款及给付金额1374.07万元。年末实有寿险参保人数185.41万人,保费收入2.79亿元,已决赔案1.09万件,赔付金额3120.36万元。

八、教育与科技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年末有幼儿园150所,入园幼儿5.63万人,在园幼儿7.35万人,离园幼儿6.63万人,幼儿入园率达到75.0%。有特殊教育学校4所,招收新生172人,在校学生911人,毕业学生68人。

年末有普通小学266所、村校及教学点2142个,招收新生6.58万人,在校学生41.56万人,毕业学生7.08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5%,小学辍学率下降到0.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97.5%。

年末有普通初中学校166所,招收新生7.11万人,在校学生19.43万人,毕业学生5.41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0%,初中辍学率为2.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2.1%,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6.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7%。

年末有普通高中学校35所,招收新生2.15万人,在校学生6.07万人,毕业学生1.8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9.0%,高中辍学率为5.5%,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48.0%。

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年末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5所,招收新生1.85万人,在校学生3.83万人,毕业学生0.98万人。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509个、教学班(点)762个,注册学生7.61万人,结业学生7.53万人。

民办教育有序发展。年末有各类民办学校245所,其中:幼儿园 147所,入园幼儿1.37万人,在园幼儿2.17万人,离园幼儿1.28万人;普通小学59所、教学点16个,招收新生2453人,在校学生1.45万人,毕业学生2950人;普通初中17所,招收新生2674人,在校学生7491人,毕业学生1440人;普通高中2所,招收新生1745人,在校学生4765人,毕业学生122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9所,招收新生7552人,在校学生1.68万人,毕业学生5309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个、教学班(点)14个,注册学生468人,结业学生468人。

科技事业深入推进。全年发展科技创新企业21家、乡村科技信息服务站74个,选派科技特派员148人,建科技专家大院14个。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07项,取得科技成果46项,科技成果转化59项。申请专利55件,授权专利45件,实施专利82件。

九、环境管理与资源保护

全年72户重点监测单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0%、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2.6%、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1.0%、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7.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8.2%。全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0%,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10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0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6.2分贝,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类别为Ⅲ类。

资源节约与保护得到加强,万元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4.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9.0%。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53.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十、卫生、文化与体育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安全应急能力提高。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323个、床位5258张、卫生技术人员5987人,其中:执业医师3152人、执业助理医师2198人、注册护士1110人、药剂人员380人、检验人员242人。全年门诊诊疗528.30万人次,住院诊疗入院9.81万人、出院9.60万人,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达到73.2%和85.7%。

年末有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11个、总人员数822人,其中:执业医师272人、执业助理医师174人、 注册护士71人、药剂人员161人、检验人员9人,全年诊疗198.56万人次。

年末有村卫生室2370个、执业(助理)医师1243人、乡村医生3884人、卫生员140人,全年诊疗550.84万人次,孕产妇检查2.60万人次、接生5869人,儿童疫苗接种 39.84万人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实施顺利,农民参合率提高到87.0%。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3.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32.11万户, 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0.3%,光纤电视通村率达到67.0%。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37台、彩色电视机125台、摄像机1.2架、组合音响31套、照相机24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83台、影碟机24.7台、照相机0.9部。

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样,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运动会46次,参赛运动员1.50万人次,获省以上各类奖牌2枚。

十一、人口与劳动就业

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383.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76万人、城镇人口97.00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25.3%。人口出生率为7.68‰、死亡率为4.21‰、自然增长率为3.47‰。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从业渠道呈多元化格局。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3.18万人,比上年增长1.5%,其中:在岗职工12.88万人增长0.2%;城镇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89万人,增长3.8%。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2万人。年末实有下岗职工1338人,比年初减少60.0%;实有登记失业人数9920人,比年初减少2.7%,登记失业率与上年的4.2%持平。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194.50万人,比上年增长2.0%。三次产业从业结构比例演变为59.5:13.3:27.2,与上年的60.8:12.2:27.0相比,第一产业从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上升1.1个、0.2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20元,比上年增长15.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4651元,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2元,增长14.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29.27亿元,比年初净增23.23亿元,增长21.9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381元,增加557元,增长19.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6048元,比上年增长12.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204元,增长12.4%。

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帮贫济困投入显著增加。年末实有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0.64万人,发放养老金5.79亿元;医疗保险参保11.59万人,发放基本医疗保险金10013 万元;生育保险参保3.21万人,发放生育保险费72.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4.94万人,发放工伤保险费540.06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06万人,失业金发放6985人、846.4万元。全年抚恤、补助优抚对象4.82万人,抚恤、补助金额11020.6万元。全年优待优抚对象1.30万户,优待总金额346.8万元。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11万人,保障支出7600.5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90万人,保障线救济费1925.7万元;五保户供养人数1.65万人,五保户救济费2090.6万元。全年城乡医疗救助15.23万人次,医疗救助支出1223.7万元。全年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5098.8万元

十三、扩权试点县经济

平昌县是全省27个扩权试点县(市)之一,2007年末,平昌辖区面积2227平方公里、总人口101.95万人,分别占27个扩权试点县(市)的4.3%和3.8%。全年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县GDP达到3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28亿元,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9.5%,为全县经济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81亿元 ,增长25.2%,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贡献率达53.1%,居三次产业之首。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15亿元,增长10.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7.4%,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41.2:25.7:33.1调整为41.5:27.5:31.0,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07万元,增长17.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94亿元,增长27.1%。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70亿元,增长14.6%,占GDP的比重为50.2%,提高1.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5%,提高3.7个百分点。

农业稳步发展,畜牧业较快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7.45亿元,增长6.6%。粮油生产稳定增产,粮食总产量37.02万吨,增产5.5%;油料总产达3.10万吨,增长8.1%。全年出栏生猪128.92万头,增长4.6%;出栏肉牛9.13万头,增长14.1%;出栏羊6.50万头,增长8.3%;出栏家禽732.60万只,增长10.4%;肉类总产11.89万吨,增长7.2%。

工业加快发展,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06亿元,增长24.8%,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8.0%,提高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实现增加值5.75亿元,增长34.3%;实现利润2401万元,增长26.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8.5%,提高15.0个百分点。

投资大幅增长,交通、邮电通信发展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8.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4%。年末各类营运机动车达4101辆,全年客运量达759万人、货运量达1641万吨,分别增长16.8%和17.6%。年末拥有固定电话9.93万部、移动电话15.63万户,分别增长20.3%、增加2.43万户。

消费品零售市场快速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7亿元,增长18.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85亿元,增长21.9%。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572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0元,增长19.6%。 农民人均纯收入2490元,增加314元,增长14.4%。

注:1、公报中GDP 、三次产业增加值、各行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所有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时光轴

RAG20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巴中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巴中调查队二00八年二月二十八日2007年,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实施“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争取大政策、促进大和谐”的发展战略,把握关键环节,奋力开拓进取,战胜各类困难,开创新的局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一、综 合国民经济加快增长。全年实现GDP176.12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比2005年加快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3.28亿元、40.11亿元和62.73亿元,分别增长5.3%、24.8%和12.3%,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0.4%、31.6%、27.9%。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5632元,同比增加927元。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财税增收、企业增效。全年完成国税税收收入2.94亿元,完成地税税收收入3.67亿元,分别增长17.8%和26.8%,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达到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2亿元,增长2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3%。RAG-ES2024-09-10
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变化明显。在农业增产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上涨的双重因素的作用下,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1.5:21.1:37.4变化为41.6:22.8:35.6。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支撑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年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6.90万人、注册资金达到22.2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9.1%和19.5%;全年上缴税金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56.6%。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1.83亿元,增长14.5%,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52.1%,提高1.7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6%;其中: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达到31.29亿元、28.61亿元、31.93亿元,分别增长5.9%、29.4%和15.0%,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的民营经济份额分别为42.7%、71.3%、50.9%。RAG-ES2024-09-10
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07起、死亡132人,分别比上年减少1起、6人。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75人,下降20.2%。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扎实开展惠民行动,努力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安,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通过对我市城乡居民“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感”的问卷调查,有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很安全”,有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或基本安全”,而认为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不太安全或不安全”的调查对象为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物价涨幅过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是拉动物价涨幅攀高的主要因素;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2%。同时,基础设施差,瓶颈制约仍然突出;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缺乏,产业层次低,经济总量小;地方财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公益事业投入不足;贫困人口多,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改革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RAG-ES2024-09-10
浏览 7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