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林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7:53

地名由来:因唐代境内枣树成林而得名。

枣林镇地处岐(山)、扶(风)、眉(县)三县结合部,位于县城南部16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4公里,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眉林路、张强路、南环路、大枣路等四条公路形成二纵一横框架,贯穿全镇东西南北,南接西宝高速公路,西接岐蔡路。全镇共辖11个村,63个村民小组,9021户,34765人。有枣林、罗局两个商贸古镇,镇区布局合理,规划科学,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农、工、商、贸门类齐全,人流物流集中,商贸交易活跃,边贸优势突出。罗局古镇是著名扶眉战役主战场。民风纯朴,人民勤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热情好客,乐善好施。资源优势比较丰富,发展环境较好。全镇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41名,其中初中级技术人才136名遍布农、工、商、贸各行业。辖区总面积4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657亩,人均耕地1.3亩。村组主干道路全部实现姜石硬化。冯灌南干渠及三、四、五支4条主干渠道贯穿东西,支斗分引渠配套齐全,灌溉条件便利。

2003年,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兴镇富民,建设小康为主题,以增加群众收入和财政收入为重点,始终不渝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实施项目带动,科技兴农和镇区开发管理三大战略,按照创建农业大镇、经济强镇、建筑名镇的目标,立足镇情,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以建筑业带动劳务输出,以基地建设带动多种经营,稳粮促经,优果优牧,建设优质粮果、奶畜、药材三大基地的发展思路和“双万亩”(一万亩油莱,一万亩澳洲青苹)发展目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增长11%,镇村企业产值4.98亿元,增长10%,实现利税2545万元,增长5.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5元,增加205元。枣林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非典防治”先进单位,被县委评为农村小康建设先进党委,并有林业重点工程、土地管理、五型机关创建、药品监督管理、普法依法治理、信访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12项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

历史沿革:

明属永丰乡马碛里。

清改永丰乡为怀贤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第5区马碛乡。

1949年7月,设立碛石区,辖5乡。

1950年5月,更名为第六区公所。

1956年3月,撤区并乡设为枣林乡,辖58个村。

1958年10月,枣林乡归属红星公社。

12月隶属风翔县,为枣林管理区。

1961年9月,复隶属岐山县,设枣林公社,辖11个生产大队、78个生产队。

1966年,更名四新公社。

1969年,恢复原名。

1984年5月,改设乡,辖11个行政村、下设79个村民小组。

1997年8月,撤乡设镇。

2005年9月,崔牌村并人枣林村。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