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 Wang Shuzeng
人物经历
王树增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作家研究生班。1992年,加入。2008年10月1日,在百家讲坛讲《长征》。十分生动,形象,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
2010至2011年,先后在百家讲坛主讲《》《》《》,同样引起轰动。在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1911再读辛亥》(六集)、《脚踏着祖国的大地》(六集)中任节目总撰稿。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21年10月29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邀请著名军旅作家、《长津湖》顾问王树增作专题报告。
主要作品
王树增
长篇纪实文学:《》《》《》《》《》《》等。长篇历史随笔:《》。
作品欣赏
《》
作品注重对生动情节的描述,注重对历史事件中人物的描摹和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的渲染。还特别讲究挖掘与披露众多生动细节以及珍贵历史资料。作者将长征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考察,竭力提取的是长征这一伟大行动所蕴涵和映射出的那一群人的不灭信念、坚定追求和永恒理想,从而使长征精神具有了“泛人类精神”的意味,也就使其具有了普适性。
《》
王树增已出版的两部历史随笔
《》
王树增
《》
王树增
《》属于其“战争系列”作品之一。该书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录了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对重大历史事件、战役均有所展现,对敌我双方统帅部的战役计划、兵力部署及战役经过等都做了详尽叙述,特别是对战役结局及经验教训,从军事学术的高度给予分析、总结。
“这是王树增作品中规模最为宏大、写作最艰难、写作时间最长的一部。”《》出版方,社长表示,全书刻画了中华民族在战争中自强不息的生动形象,顽强的精神意志贯穿始终,“全书结构坚实、叙述流畅,无疑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创作品之一”。
人物评价
综合评价
王树增
自我评述
王树增
在谈到军人和作家两种身份的关系时,王树增说:“军队的生涯使我走遍了中国的几乎所有的地方,这样我跟社会的接触、跟 这块土地的接触十分紧密。另外,军队生活给我们性格上带来了某种塑造,英雄主义、荣誉、责任、信念等,还有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军人的那种锐气和韧力,我想对于作者来说,这些品质都是必须的。”
创作缘由
王树增说,他打算写两个系列,一是中国革命史系列,包括《远东朝鲜战争》、《长征》和《解放战争》;还有一个是中国近代史系列,包括《1901》、《1911》和《1921》。他说,这些书都是写给当代中国青年人看的,他希望青年人通过自己的作品读懂历史。
王树增说:“当代青年对历史的解读还远远不够。一个民族把自己经历的悲伤的或者欢乐的往事当作珍宝一样捧在手里,把它作为照耀未来民族前进的一盏灯。我们的青年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环境之中,无论如何不能丢失信念和信仰。中国人一直是生存信念最坚定、生命力最强的一个民族。”
王树增
王树增介绍说,自己为写《长征》,差不多翻阅了数千万字的资料,仅笔记就做了二百多万字,写作时参阅的长征地图几乎都被“时间”磨破了。对于一个严肃的写作者来说,这是一次漫长而艰苦的精神之旅。
王树增
王树增觉得,长征是一个解读不完的历史事件,从任何角度解读都可以发现感动,而这种感动常常令读者思索中华民族的前途,思索这个国家的前途。
获奖情况
王树增
(2004—2006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重磅发布,王树增以30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引发广泛关注。
人物轶事
王树增
在长征题材的写作中王树增的《长征》算得上“空前绝后”,它以全景式客观再现,细致的个体人物描写,全球化认知高度使红色题材的写作有了全新的面貌。《百家讲坛》风格定位是偏重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大众化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多角度、多立场和多样式的展示,百家纷呈,各领风骚,奇谈异说,相持共存,作为电视栏目因此获得极高的收视率。而与选题相关的图书,也都成为久居排行榜的畅销书,如的《心得》、的《品三国》。这次《百家讲坛》首次讲述红色题材,也是希望在讲述风格、题材方面有所突破。
王树增认为,作为《百家讲坛》这样的栏目,除了选题的“大众化”、“社会化”和允许多种解读的特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主讲人的讲述能力和表现魅力,他在必备广博的杂识和专业的水准的前提下,还要必备讲述的技巧,因为这是电视节目,无论如何也有“秀”的成分,主讲者不得不承担类似演员的表演力和亲和力。
《长征》原是一部字数超过60万的巨著,这次被搬上,被录制成几期节目连续播出,有限的时段无法容纳著作中的海量内容,王树增对原著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选择。《百家讲坛》的听众是极其大众化的,录制现场的观众不是栏目组织而是自愿前来的,观众几乎包含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观众有坐下来的自由,同时也有中途退场的自由。
王树增说,在录制的过程中,让他能够继续下去的,正是这些现场观众。他们在倾听过程中的屏神静气或会心一笑,都使他觉得他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不过,王树增拒绝出版“百家讲坛”版的“长征”,他希望读者能够喜欢出版的那本《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