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初名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校址在河北省保定市,1957年开始招收中医学专业本科生,1958年定名为河北中医学院。1962年与天津中医学院合并,校名为天津中医学院,隶属河北省。1969年天津中医学院整建制迁至石家庄市,与河北医学院合并组建为河北新医大学。1983年恢复独立设置开始招生。1995年与河北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重新恢复河北中医学院设置,2023年6月6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北中医药大学。建校60余年来,虽历经分合,但中医药本科教育持续开展,培养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吴以岭、张英泽,国医大师李士懋、李佃贵在内的数万名优秀人才。现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院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学校拥有杏苑、橘泉、祁州、东垣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96855.63平方米(895.28亩),建筑面积32.19万平方米,主校区为杏苑校区,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杏苑路,环境优雅,风景宜人;橘泉校区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南路,毗邻火车站,交通便利;祁州校区位于千年药都安国市,中医药文化浓厚,区位优势明显;东垣校区位于石家庄市中山路,为临床教学主阵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3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9.97万余册,其中线装古籍图书2.28万册,珍善本1354册。现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1所,教学医院40所,社区实践教学基地7个,药学类专业实习基地21个,其他实习实训基地20个,其中5个获批省级研究生实践培养基地。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临床医学院、体育教学部、人文管理系12个教学机构。形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9896人,其中普通本科生8668人,硕博研究生1228人。
学校开设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工程、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口腔医学技术、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骨伤科学、药学、助产学、应用心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制药工程、卫生检验与检疫26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强化以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的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注重中医经典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拥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针灸推拿学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4门。
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河北省重点学科2个,河北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3个,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河北省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7个,河北省重点中医专科12个。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与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与中医、中药学、护理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涵盖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
学校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创新平台服务体系,现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研究室1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实验室1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技术创新中心6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高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1个。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3031人(含直属单位),其中,校本部865人,第一附属医院1872人,第二附属医院206人,省中医药科学院88人。学校拥有专任教师766人,其中,正高职196人(含教授158人),副高职249人,博士学位240人,硕士学位435人。
学校拥有一支学养深厚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61人、硕士生导师517人。拥有一批学识渊博、享有盛誉的名医名师,李士懋、李佃贵教授分别于2014年、2017年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李佃贵、方朝义教授2016年12月被评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梅建强教授2020年9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疫优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同时拥有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中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以及省管优秀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各类人才工程专家人选共计100余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20年)》结果显示,我校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中总分排名第一。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是全省最早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校之一。与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联合创办拉美地区首家中医孔子学院,与十余个国家的20所大学、医疗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韩国、美国、新西兰、巴西等多个国家开展学术交流。
学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中医药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求源,厚德济世”校训,恪守“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中医药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推进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医教协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丰富多彩,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中医药社杯”“挑战杯”“创青春”等多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
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医鼻祖扁鹊故里,河北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医辈出,中药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影响的中医药大省。面对中医药振兴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良好机遇,河北中医药大学将进一步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作风,全面建设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大学,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