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山寺
共 1127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09:46
历史沿革
岩山寺创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延祐二年(1315年)重修。明清屡有补葺。
岩山寺
现存建筑文殊殿为元代大修遗物,余皆为明清遗构。
建筑特点
岩山寺坐北朝南、南北长80米、东西宽100米,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中轴线上现仅存文殊殿、伽蓝殿、地藏殿、马王殿及东侧的钟楼一座。钟楼下设门洞,为寺之旁门。主体完整、风格古朴。
岩山寺
岩山寺内主体建筑文殊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简板瓦覆盖。檐下斗拱一周,用以承托和传递外檐与梁架上的荷载。前后檐两梢间未设补间斗拱,柱头斗拱四铺作出单昂,后尾交于大额枋或四椽栿上。补间斗拱亦为四铺作,后尾不设杠杆,砍制成蚂蚱形耍头。柱头无卷杀,柱子生起、侧脚显著,石质柱础素平无饰。大殿明间设板门,次间置直棂窗。殿宇采用减柱造,内柱仅四根金柱,空间宽敞。梁架结构为大额枋上架四椽栿,两端与襻间斗拱相交承下平槫。
文物遗存
岩山寺文殊殿
文殊殿内宽大的砖砌佛坛卜有佛、菩萨、弟子、金刚等塑像共八尊,均为金代原作。四周墙壁上保存壁画97.71平方米,是金大定七年(1167年)宫廷画师王逵所作。西壁为佛传故事。东壁为经变和本生故事,情节多变,瑰丽动人,天上人间、宫廷市井、海市蜃楼、云气腾没,山林园囿,婴儿戏耍,官贵庶民,无所不有,是研究宋金时期宗教、建筑、美术的宝贵资料。画面构图严谨,笔力刚劲,建筑瑰丽精巧,人物神态逼真,设色浑厚,技法纯熟,是金代壁画优秀作品。
文物价值
文物保护
1982年2月23日,岩山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岩山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城东南40千米五台山北麓天岩村。
交通路线
自驾
繁峙县人民政府—155县道—京昆线—055乡道—岩山寺
忻州市人民政府—二广高速—灵河高速—京昆线—055乡道—岩山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