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22-01-01 00:00

厦门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

(2023年3月22日)

2022年,厦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持应急和谋远相结合,着力稳主体、增信心、优服务、促改革,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超预期不利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综合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7802.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27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3233.56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4539.83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为0.4∶41.4∶58.2。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430.35千瓦时,比上年减少36.03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6.08吨,减少0.60吨。

图1 2018-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图2 2018-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财政收支 

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493.76亿元,同口径(下同)增长4.9%。其中,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3.77亿元,增长6.6%。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实现税收收入631.38亿元,增长1.7%,其中,增值税195.28亿元,增长12.5%;企业所得税126.40亿元,增长3.0%;个人所得税62.32亿元,下降33.1%;土地增值税84.53亿元,增长4.4%。

图3 2018-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8.66亿元,增长2.7%。其中,教育支出195.80亿元,增长9.3%;科学技术支出59.29亿元,增长17.3%;城乡社区支出119.73亿元,下降1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32亿元,增长31.0%;卫生健康支出114.89亿元,增长18.0%。

  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8%(详见表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1%,非食品价格上涨1.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2.2%。

表1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项目名称

指数(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8

一、食品烟酒

101.3

    1.食品

102.1

      #粮食

101.1

       食用油

104.4

       菜及食用菌

100.5

       畜肉类

93.6

       水产品

105.4

       蛋类

106.4

       奶类

99.4

       干鲜瓜果类

109.1

    2.茶及饮料

100.7

    3.烟酒

100.2

    4.在外餐饮

99.8

二、衣着

101.7

三、居住

102.0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01.4

五、交通通信

104.0

六、教育文化娱乐

101.3

七、医疗保健

100.3

八、其他用品及服务

100.2

图4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各区经济

  各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思明区2503.88亿元,增长5.2%;湖里区1681.94亿元,增长3.3%;海沧区1067.48亿元,增长4.7%;集美区956.58亿元,增长3.0%;同安区705.63亿元,增长3.7%;翔安区887.14亿元,增长6.0%。

  其中,各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速度分别为:思明区增长8.1%,湖里区增长3.5%,海沧区增长6.2%,集美区下降2.4%,同安区增长0.6%,翔安区增长9.0%。

各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思明区1028.40亿元,增长2.1%;湖里区527.52亿元,增长0.2%;海沧区323.79亿元,增长7.6%;集美区227.72亿元,增长1.2%;同安区423.13亿元,增长7.2%;翔安区134.81亿元,增长3.8%。

各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思明区276.84亿元,增长13.0%;湖里区516.67亿元,增长1.8%;海沧区475.41亿元,增长11.8%;集美区363.94亿元,下降8.9%;同安区473.15亿元,增长35.8%;翔安区865.06亿元,增长12.2%。

  全年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含市本级)275.88亿元,同口径(下同)增长9.7%。其中,思明区73.91亿元,增长7.1%;湖里区55.92亿元,增长15.5%;海沧区39.64亿元,增长7.3%;集美区46.07亿元,增长1.6%;同安区32.40亿元,增长12.5%;翔安区27.96亿元,增长20.1%。

二、农村经济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19亿元,增长1.7%。其中,农业产值30.61亿元,增长3.0%;林业产值0.15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12.20亿元,增长3.1%;渔业产值7.66亿元,下降5.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58亿元,增长2.2%。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31万亩,下降2.1%。粮食播种面积6.21万亩,增长0.8%,粮食总产量2.57万吨,增长1.2%;蔬菜播种面积22.48万亩,下降1.9%,蔬菜总产量55.75万吨,增长0.6%;水果总产量7.12万吨,下降5.4%。肉类总产量3.61万吨,增长1.3%;蛋品总产量2012.87吨,下降18.0%;奶类总产量804.41吨,下降11.6%。至年末,全市生猪存栏数18.12万头,下降14.5%,生猪累计出栏37.37万头,增长3.5%;年末家禽存栏数147.05万只,下降15.5%,家禽累计出栏数454.06万只,下降0.8%;水产品产量6.45万吨,下降7.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0.6%,其中台资企业增加值下降6.8%;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0.9%,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2.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5.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3.8%,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为1:1.65。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3.31%,比上年回落1.42个百分点。

图5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7.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3.8%,食品制造业增长44.9%。总量前三位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2%,医药制造业下降2.5%,三大行业合计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1%。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与上年持平,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2.2%。

  至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89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928家,合计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8.9%。电子、机械两大支柱行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61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50.6%,合计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0%,其中电子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4.5%,机械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6.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1.81亿元,下降14.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75元,比上年增加1.3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02%,下降1.38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8.28%,比上年末下降0.86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锂离子电池2531.98万只,增长1.3倍;新能源汽车1.87万辆,增长45.9%;液晶显示模组3091.49万套,增长15.6%(详见表2)。

表2 202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总量

增长(%)

液晶显示屏

万片

4459.57

-13.4

集成电路

万块

174287.77

-34.9

轮胎外胎

万条

1057.28

-21.0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068.36

-21.2

液晶显示模组

万套

3091.49

15.6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台

788.91

-15.6

笔记本计算机

万台

319.23

-19.8

移动电话

万台

165.94

36.9

印制电路板

万平方米

52.56

-6.8

数码相机

万台

69.16

8.9

民用钢质船舶

万载重吨

7.79

5737.3

路由器

万台

31.84

7.4

锂离子电池

万只

2531.98

129.8

新能源汽车

万辆

1.87

45.9

建筑业 

建筑业增加值809.42亿元,增长5.5%。全市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13.48亿元,增长9.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207.12亿元,增长6.6%;安装工程产值204.28亿元,增长20.8%。建筑业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3060.55亿元,下降4.2%。

图6 2018-2022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71.08亿元,增长1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97亿元,下降65.3%;第二产业投资644.07亿元,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2326.04亿元,增长6.2%。

图7 2018-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53.50亿元,增长19.9%,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完成401.15亿元,增长41.6%;工业投资完成645.34亿元,增长28.0%,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568.38亿元,增长28.5%;社会事业投资完成170.79亿元,增长3.1%。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64.78亿元,下降0.5%。其中,住宅投资726.73亿元,增长2.4%;办公楼投资38.06亿元,下降12.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9.60亿元,下降25.4%。全市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3514.91万平方米,下降4.0%;房屋新开工面积687.82万平方米,增长21.5%。

五、交通、邮电、旅游和会展

交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40.25亿元,下降3.2%。旅客运输量3772.92万人次,下降18.8%;旅客周转量241.44亿人公里,下降25.6%;货物运输量4.31亿吨,增长10.1%;货物周转量3183.90亿吨公里,增长13.0%。至年末,厦门港现有生产性泊位184个(含漳州),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9个;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19亿吨,下降3.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243.47万标箱,增长3.2%。

  厦门空港根据民航局2022年冬春航季时刻计划开通运营城市航线156条,含国际(地区)航线13条,其中,洲际航线4条。在厦门机场定期通航运营的外国(地区)航空公司8家,与12个国际及境外城市(含香港、澳门、台北、高雄)通航。空港旅客吞吐量1012.56万人次,下降32.3%,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48.11万人次,增长57.4%;空港货邮吞吐量26.21万吨,下降12.0%。

  邮电

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07.97亿元,增长18.2%;电信业务总量80.15亿元,增长14.0%。全市固定电话用户95.85万户,减少4.8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80.26万户,增加14.14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374.74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246.0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82.88万户,增加19.78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614.79万户,增加23.21万户。

 

图8  2018-2022年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旅游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568.75万人次,下降6.4%,旅游总收入855.17亿元,下降8.7%。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7.35万人次,下降10.1%,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7.35万人次,下降10.1%,旅游创汇1.80亿美元,下降23.3%。接待国内游客6541.40万人次,下降6.4%,接待国内过夜游客1939.89万人次,下降24.4%,国内旅游收入843.15亿元,下降8.5%。至年末,全市共有旅游住宿单位3579家,其中,星级饭店43家,五星级饭店19家。

  会展

  全年举办各类展览活动113场,增长8.7%,展览总面积134.47万平方米,增长6.5%。举办50人以上的商业性会议2056场,下降31.0%,参会总人数31.73万人,下降44.5%。会展经济总体效益155.01亿元,下降11.2%。

六、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5.36亿元,增长3.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2386.69亿元,增长3.2%;餐饮收入278.67亿元,增长2.9%。

图9 2018-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716.84亿元,增长6.7%,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4%;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948.53亿元,下降2.6%。全年零售额超亿元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有232家,实现零售额1399.55亿元,净增134.74亿元,增长10.7%;零售额超千万元的住宿餐饮企业有189家,实现零售额122.90亿元,净增21.24亿元,增长20.9%。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403.89亿元,增长4.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457.23亿元,增长5.1%;粮油食品烟酒饮料类零售额221.79亿元,增长13.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95.25亿元,增长22.3%;通讯器材类零售额38.77亿元,下降8.9%;日用品类零售额128.41亿元,增长21.4%;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48.82亿元,增长4.4%;金银珠宝类零售额26.75亿元,下降25.5%;化妆品类零售额26.48亿元,增长3.9%。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9225.5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出口4657.39亿元,增长8.2%;进口4568.20亿元,增长0.1%。

  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3714.26亿元,增长13.9%,其中,出口2430.51亿元,增长14.0%,进口1283.75亿元,增长13.8%;外资企业进出口总值2254.96亿元,下降11.8%,其中,出口1482.89亿元,下降3.2%,进口772.07亿元,下降24.6%。

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6744.65亿元,增长4.5%,其中,出口2991.86亿元,增长9.7%;进口3752.79亿元,增长0.7%。

对台进出口贸易总值454.52亿元,下降9.6%,其中,对台出口193.84亿元,增长31.8%;进口260.68亿元,下降26.8%。

  利用外资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41个,合同外资65.8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2.12亿美元。

  全年设立千万美元以上外资企业77个,合同外资64.94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其中,新设外资企业49个,合同外资55.38亿美元;增资外资企业28个,合同外资9.57亿美元。至年末,历年累计共有64个全球500强公司在厦投资115个外资企业,合同外资41.7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6.50亿美元。

  对外劳务与投资

  全年对外协议投资项目13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5.11亿美元,增长2.3%。实现对外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500万美元,下降88.5%;实现营业额4225万美元,下降39.5%;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0147人,下降22.6%;至年末,在外劳务人数10403人,比上年末减少587人。

八、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

  至年末,全市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主体46家(不含外资银行代表处),其中,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12家,与上年末持平。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167.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5%;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211.31亿元,增长9.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202.63亿元,增长24.2%,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6126.58亿元,增长15.0%。

  至年末,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319.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1%;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538.72亿元,增长14.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698.51亿元,增长11.6%,中长期贷款余额10326.90亿元,增长15.7%。

  保险

  至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主体39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21家,人身保险公司18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80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70.45亿元,增长11.4%,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78.83亿元,增长10.6%;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191.63亿元,增长11.8%。2022年全年提供保险保障金额43.07万亿元。赔付支出84.07亿元,增长2.6%,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50.55亿元,与上年持平;人身险赔付支出33.52亿元,增长6.9%。

  证券

  全市法人证券公司2家,与上年持平;证券公司分公司38家,增加4家;证券营业部103家,减少5家;法人期货公司2家;期货分公司25家,增加2家;期货营业部20家,增加2家。至年末,全市证券投资者开立资金账户数243.74万户,下降9.6%;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206.37亿元,下降2.7%;全年证券交易额7.72万亿元,下降6.5%。至年末,期货投资者开立资金账户数10.91万户,增长48.4%;客户保证金余额214.82亿元,增长13.7%;全年期货交易额9.45万亿元,下降6.4%。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城市信息化

  教育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1465所,学年初招生数30.25万人,在校学生数111.36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6所,学年初招生数(含研究生)6.66万人,在校学生数(含研究生)21.20万人;普通中等学校143所,学年初招生数10.36万人,在校学生数28.68万人;小学300所,学年初招生数7.09万人,在校学生数40.37万人;幼儿园999所,学年初在园人数20.9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学年初在校学生1177人。在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中任职的专任教师6.83万人,平均一名教师负担学生16人。

图10 2018-2022年各类学校招生人数 

  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66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490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4家,其中国家级10家。全市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21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8家,企业技术中心254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4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4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60家。全市国家备案众创空间45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92家,市级众创空间134家。国内专利授权量3844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274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67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8件。新登记科技成果272项,84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省科技奖。

  城市信息化

  “i厦门”平台掌上办服务渠道覆盖APP、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三端,平台实名认证用户867万人,企业用户数9.8万家,汇聚我市54个部门,总应用和服务集成数575个。闽政通“i厦门”小程序经过多轮迭代升级,通过不断整合和优化各部门分散的资源,截至目前,767项服务可通过“i厦门”小程序实现“掌上办”,内容涵盖公安、人社、教育、卫生健康、民政、住房等领域相关高频服务事项,并推动市民卡企业业务全面入驻“i厦门”平台。

3家企业入选全国互联网百强,3家企业入选全国互联网成长型企业20强,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35家企业入选福建省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评价前50家企业,27家企业入选福建省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50强,118家企业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独角兽”“瞪羚”企业,3家企业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APP典型案例,5家企业入选省级软件业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

  厦门市专业文艺院团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荣誉16个;深入社区、乡村、景区、剧场、学校、军营等地开展文化惠民演出513场,惠及群众8万余人次。创作和打磨提升剧目7个,其中,南音《文姬归汉》入选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该剧片段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提名。5个剧目入选2022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厦门市选送的厦门六中合唱团凭借《我和我的祖国》《彩色锦鲤》2个曲目的出色表现,荣获合唱团队类全国“群星奖”。

  全市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不可移动文物250处(共303个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50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61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98个点),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94个点);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89处。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0个,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个(南音、送王船)、国家级15个、省级47个、市级48个;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75人,其中,国家级12人、省级65人、市级98人。

  全市共有公共文化馆7个;经福建省文物局登记备案博物馆、纪念馆12家;公共图书馆10个。出版发行各类报纸6种,期刊26种,侨刊乡讯14种。共有广播节目7套、电视节目7套。全市院线影院66家、银幕数443块,全年商业电影票房2.47亿元。

  卫生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9个,其中,医院6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个、卫生院10个、门诊部538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防治院1个、疗养院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2796人,其中,执业医师17561人,执业助理医师1110人,注册护士18769人。医疗机构实有床位22747张,其中,医院21410张,疗养院14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395张,公共卫生机构床位数792张。

图11 2018-2022年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

  体育 

在第十七届省运会青少年部体校组现场比赛中共获得139金130银146铜,总分4415分的好成绩,位列金牌榜第二,总分榜第一。在青少年部社会俱乐部组比赛中获得32金25银28铜,取得金牌榜、总分榜第一。举办了“龙腾虎跃”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和海峡两岸龙舟模型竞赛、2022年全国健美健身锦标赛、2022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角斗舞仕街舞超级联赛2022赛季全国总决赛、2023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厦门站、2022年全国羽毛球锦标赛和冠军赛等多场国家级高水平赛事。策划举办了首届厦门运动时尚展,连续成功举办了海沧半程马拉松赛、厦门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环东半程马拉松赛三场马拉松比赛及体育消费生活节。虞琳敏在2022年全国体操锦标赛中获得女子跳马冠军。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530.8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0.19%。全市人口出生率7.56‰,人口死亡率3.40‰,人口自然增长率4.16‰,比上年下降1.12个千分点。

全市户籍人口293.0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87.6%。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256.59万人。思明、湖里两区合计131.90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45.0%。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别为142.46万人、150.54万人,性别比为94.63(女性为100)。

  人民生活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99元,增长5.7%。其中,工资性收入48144元,增长5.4%;经营净收入5829元,增长5.0%;财产净收入8944元,增长9.4%;转移净收入5083元,增长2.5%。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970元,增长5.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67元,增长4.9%。其中,工资性收入50079元,增长4.6%;经营净收入5731元,增长5.5%;财产净收入9453元,增长8.3%;转移净收入5205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165元,增长5.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3元,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20175元,增长7.7%;经营净收入7245元,增长4.1%;财产净收入1585元,增长7.6%;转移净收入3317元,增长21.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696元,增长6.6%。

图12 2018-2022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就业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69万人。至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26万人。

图13 2018-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社会保障

  至年末,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36.91万人、290.50万人、287.3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0.8%、6.3%、6.3%。其中,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325.43万人、184.23万人、181.80万人,分别增长16.5%、7.0%、6.6%。三项社会保险基金全年收入260.14亿元,支出237.91亿元。

  全市有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30家,工伤保险协议辅助器具配置机构5家,工伤保险协议康复机构11家。共发放本市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3.58万人、3.66亿元。43.51万名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服务,全市社会化管理率为100%,社区管理率达到100%。

  医疗保障

  至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为470.54万人,其中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280.11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9%、3.4%。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6.1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2%。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66.04亿元,支出138.37亿元,历年累计结余327.35亿元。

  全市有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720家,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1295家,纳入医疗保障定点协议管理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30家、一体化管理公益性村卫生所293家。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46亿元,救助134.99万人次。

  社会福利与救助

  全市10.10万户次、15.42万人次低保对象全年发放低保金1.47亿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0.03万人次,发放低保金9786.25万元;农村低保对象5.39万人次,发放低保金4946.97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095.43万元,救助5565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145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03人次。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7家、床位12324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7家(含公建民营)、床位2528张;民办养老机构40家、床位9796张。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和治理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6)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9,PM2.5浓度17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一;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主要流域省控断面、小流域省考断面、小流域“以奖促治”断面实现“五个100%达标”;近岸海域水质良好,全年优良水质点位比86.4%,比上年上升4.6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全年城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100%、86.2%,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城市绿化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78.06平方公里。拥有公园198个,占地面积4030.8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0501.01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4.11%;污水集中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公用事业 

  全年全市自来水用水总量4.58亿吨,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02亿吨,居民家庭用水2.09亿吨,公共服务用水0.89亿吨。全市用电总量335.79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162.17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4.85亿千瓦时。全市天然气供气总量41260.54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量6137.57万立方米,用气户数73.12万户。

  安全生产 

  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8起、死亡57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农林牧渔业、采矿业、水上运输业未发生事故,商贸制造业发生事故4起、死亡3人;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不含高速公路、铁路运输)发生事故50起、死亡29人;建筑业发生事故21起、死亡22人;其他行业发生事故3起、死亡3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73。

注释: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不做机械调整。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及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本公报万元GDP耗电、万元GDP耗水指标GDP按现价计算,耗水、耗电以全社会口径计算。

4.财政收入同口径为剔除留抵退税口径。

5.航线数量、航司数量、通航城市不包含临时货运。

  6.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电信行业业务总量按照2020年不变单价进行计算,速度按照可比价口径进行计算。

  7.全市对外协议投资额由2020年的中方及外方口径变更为中方口径。

8.实际使用外资为商务部统计口径。

时光轴

RAG29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厦门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2023年3月22日)2022年,厦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持应急和谋远相结合,着力稳主体、增信心、优服务、促改革,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超预期不利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一、综合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7802.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27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3233.56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4539.83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为0.4∶41.4∶58.2。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430.35千瓦时,比上年减少36.03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6.08吨,减少0.60吨。RAG-ES2024-09-10
图1 2018-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图2 2018-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财政收支 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493.76亿元,同口径(下同)增长4.9%。其中,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3.77亿元,增长6.6%。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实现税收收入631.38亿元,增长1.7%,其中,增值税195.28亿元,增长12.5%;企业所得税126.40亿元,增长3.0%;个人所得税62.32亿元,下降33.1%;土地增值税84.53亿元,增长4.4%。RAG-ES2024-09-10
图3 2018-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8.66亿元,增长2.7%。其中,教育支出195.80亿元,增长9.3%;科学技术支出59.29亿元,增长17.3%;城乡社区支出119.73亿元,下降1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32亿元,增长31.0%;卫生健康支出114.89亿元,增长18.0%。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8%(详见表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1%,非食品价格上涨1.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2.2%。表1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RAG-ES2024-09-10
浏览 6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