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遗址
共 2026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1:24
历史沿革
1984年春,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在潜江龙湾发现了东周时期大型楚文化遗址——龙湾放鹰台遗址。遗址的发现引起了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遗址保护、调查、考古和论证工作随即展开。
1985年至2022年,进行了5次调查和勘探、9次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7626平方米,揭露出排水管、贝壳路、连廊、水井、大面积瓦片等一系列与高等级建筑相关的遗迹,厘清了放鹰台1、2号台基间的布局。出土文物包括陶器、漆木器、青铜器、石器、玉器、铁器、金银器等类型共10000余件。
1987年至2020年,相继召开4次学术论证会,确定龙湾遗址东区放鹰台遗址群为楚国宫殿基址群,西区黄罗岗遗址为春秋楚城遗址,认为龙湾遗址的发现、发掘与研究,是楚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件大事,对楚文化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
龙湾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的稳步推进,为遗址公园建设不断提供科学依据,满足了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展示工作需要。考古工作全程参与且推动了遗址公园的建设,确保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有序进行。
遗址特点
龙湾遗址位于湖北省潜江市西南约30公里处,面积100.9平方公里。分为东、西两大区,东区以龙湾镇放鹰台楚宫殿基址群为主体,由22个夯土台基组成龙湾楚宫殿基址群,西区以张金镇黄罗岗楚城遗址为主体,结合附近周代遗址和墓地,组成黄罗岗周代楚文化遗址群。
龙湾遗址是全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延续时间最长、建筑形式最独特、保存最完好的楚国宫殿建筑遗址,将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在时段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楚文化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是长江文化的典型代表性资源。在遗存类型上具有稀缺性,出土的三层台式宫殿基址、贝壳路、完整的地下排水管道、土木结合的榫卯结构大型柱洞等遗迹,在全国东周遗址中属首次发现。持续多年的考古成果,以确凿的实物证据,佐证了史料中对于章华台“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等记载。龙湾遗址考古成果获“200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龙湾遗址是中国东周时期离宫的遗址,位于湖北东,西距纪南城的遗址50千米 ,1984~1987 年调查试掘 。遗址平面呈长方形 ,南北宽1000米 ,东西长2000米 。东南部发现有十余座宫殿基址 。其中以为最大 ,长约300米 ,宽约100米 。高约5米 ,由4个相连的夯土台基组成 。其中1号台基为双层台基,下层是夯土的,上层是砖坯的,基址上部分布着东西侧门、贝壳路、砖坯墙等遗迹,出土有瓦当 、板瓦、铜门环等遗物。据《国语·楚语》等文献记载,此地为楚灵王所建的章华台。
文物遗存
考古发掘发现了沿台环绕的古河道、大面积古楚湖及古墓葬群等,发掘出了古井、贝壳路、排水管、大型夯土墙体、层台基址、建筑回廊等重要遗迹,出土青铜、陶器、漆木器等文物和文物标本近10万件。
历史文化
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章华台建成,楚灵王想举行一次盛大的祭庆典礼,以炫耀一下楚国的实力,意欲再会诸侯,谋得霸主地位。列国诸侯都托词不往,鲁昭公作为唯一的国宾前来贺礼。楚灵王派人引导鲁昭公参观,每登一层就绕台一周,向鲁昭公夸耀一番,中途休息了三次才登顶章华台。虽然中途休息有故意夸耀之意,但休息三次也显示出章华台之高。
展区有一条长53.2米、宽1.1米的贝壳道路,由于贝壳在当时也被当做货币,用贝壳铺路,就是用钱币铺路,说明楚国的富有,楚灵王意在以此对外展现楚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这也与屈原在《九歌·河伯》中描述的“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相吻合。
章华台建成后,楚灵王广选美女在章华宫内排练歌舞。因楚灵王喜好以纤细为美的女子,不少宫女为求媚于王,少食忍饿,以求细腰;大臣们也拼命瘦身以争宠。“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一事在《战国策》、《墨子》等众多书籍中均有记载,所以章华宫又名“细腰宫”。
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12日,楚纪南故城 (含龙湾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2022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23年4月18日,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授牌。
文物保护
2001年6月25日,龙湾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