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
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
共 1365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伪成立了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成为日寇在东北的重工业和军工业大本营。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9月,日伪组建了东边道开发株式会社,以图逐步建成一个新的“钢都”为侵略战争服务。经过多次勘察,由七道沟采矿所实施建矿作业。
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本侵略者在七道沟铁矿共掠走矿石150余万吨。在开采矿石期间,日本侵略者以残忍的手段对矿工摧残,导致矿上工人死伤无数。为将尸体和不能劳动的矿工处理,日本侵略者将其扔进坑中掩埋,形成铁道西、曹家坟和板房沟三处遗址。
1964年5月,通化县人民委员会为纪念死难矿工修建了纪念碑。
2020年8月,松果镇政府对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进行了修缮、环境整治。
遗址特点
综述
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由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七道沟日伪军营旧址、七道沟铁矿、劳工房、解放坑等5个部分组成。
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
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位于七道沟镇铁道西侧河滩地。即“万人坑”。分布面积约15533.4平方米。日寇为掠夺通化地区资源,开发了七道沟铁矿。在此期间日寇残杀矿工1.7万余人,当时这里白骨成堆,称“万人坑”。
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纪念碑高7米、宽2米、厚0.65米,石碑正面刻写着“日伪统治时期七道沟铁矿死难矿工纪念碑”。碑身后面阴刻罗衡同志题写的碑文:“纪念在战斗中死难的阶级兄弟,不忘旧社会的苦,发扬我们工人阶级的革命传统,坚决朝着党和毛主席指示的道路前进,将革命进行到底”。纪念碑采用传统建筑工艺,主要采用石砖砌造,整体规整匀称。混凝土基座,水泥与细石做塔砖砌筑塔身,呈现出了具有时代感的典型石碑类建筑。
纪念碑
七道沟日伪军营旧址
七道沟日伪军营旧址位于通化县七道沟镇镇内,骅丰实业院内及其西北角。建筑面积约3520平方米,骅丰实业院内一处建筑较为豪华,已有少部分被翻新,主体建筑风格为日式。
日式建筑
七道沟铁矿
七道沟铁矿,总占地面积约770000平方米,现残留选矿址、储备仓、粉碎仓、矿坑可见13处,办公区2处,铁道路基、满铁养护房、劳务系管理房、警察署、碉堡等建筑。
劳工房
劳工房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水泥基础,石砌、木梁结构。三栋五件房,保存较好。
劳工房
解放坑
解放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洞长1000米,宽约2.5米。解放坑为罗衡同志带领广大劳工逃出矿区的重要史证地。
解放坑
文物价值
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是日本侵华时期掠夺中国资源、迫害中国劳工的见证地,记录与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同时记录了广大劳工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带领下勇于反抗自救、不屈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果松镇七道沟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吉林省通化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路程约80.9千米,用时约1小时38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