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开始成熟的3个标志:承认父母普通,承认自己普通,承认孩子普通

互联网全栈架构

共 1651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0-12-17 16:00

中国有句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意思就是说,如果父母牛逼,那么孩子大概率也会躺着牛逼。


真的是这样吗?英国著名生物学家高尔顿,对此提出了质疑。


高尔顿的研究表明:父母身高非常高,孩子的身高大概率会倾向于正常值,小概率还像父母那样高。而到了孙子辈,会更倾向于正常值。


在个人成就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父母成就高,那么孩子成就高的概率是36%,孙子辈是9%,尽管还是比普通成就家庭高一些,但也是呈现回归正常值的态势。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极少数牛逼的人下一代也会向普通跌落



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人生开始变好


老K以前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又庸俗又正常,总觉得自己骨骼清奇,是个做大事的人,甚至宁可做个神经病也不愿做个普通人。


后来发现很多身边的朋友也有这个困扰。


科学家研究表明,整个人类社会中的普通人占比68%,比较聪明的占比13.6%。


据我观察,很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定位有问题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


你一定以为她是万中无一的运动奇才。恰恰相反,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是个当运动员的料。甚至都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也将她拒之门外。


幸运的是,邓亚萍和她的父亲很早明白了这个道理:资质普通、身体条件不突出,一样也可以通过合适的训练方法进行提升,达到很高的水平


邓亚萍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刻苦练习。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当时,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球拍换成了铁球拍。


10岁的她,一鸣惊人,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进入了国家队后,她并没有松懈。因为知道自己资质普通,她更加刻苦的练习基础训练,每天比队友多练习4小时以上。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


老K之前讲过,这辈子最豁然开朗的时刻,就是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于是那段时间里,静下心来学习和练习,就是在那时,读了这辈子最多的书。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才有了抓住机会的能力,实现了职场生涯的跃迁,成为别人眼中的牛人。


因为不会表达,所以抓住任何一次分享表达的机会。


因为智商一般,所以拼命做笔记、思考,将基本理念和方法烂熟于心。


因为阅读不快,所以静下心来慢慢看,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


认识到人生唯一可靠的路就是下苦工重复练习,反而踏实了很多。虽然也曾经痛恨自己不是天才,不能过目不忘,不过好在后来发现我并不需要那个技能。



承认普通,就是自我放纵吗?


许多人都误解了承认普通的意义,承认并接受普通,并不意味着放弃自我、破罐破摔。


恰恰相反,通过正确认识自我,采取正确的努力方式,才是平凡人做非凡事的关键所在


一个人努力的区域有三个:舒适区、训练区、挑战区。


有效的努力区域,就是在比舒适区高一点点的训练区,通过大量的练习去提升。而不是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一下子调到挑战区,弄得灰头土脸、丧失信心。


这是许多对自我认知不正确的人,常常犯的错误,以至于经常发出时不我与的感慨,殊不知对自己的定位一开始就错了。


如上面提到邓亚萍的例子,她一开始就在体能、耐力、基本技法等方面加强练习,在训练区逐步提升自己,而不是一上来就跑到挑战区,练习很多刁钻和独特的技能。


其实,大家看到的很多大牛,往往也都属于这一类,资质并算很高,也没有天分,但是在某个领域投入的时间量很大很大,进行的有效练习越来越多,才会显得很熟练、举重若轻,达到了很高很高的境界。

浏览 2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