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

共 8155字,需浏览 17分钟

 ·

2024-05-30 15:56

概况

东部中山陵东、西的林海中,溪流绿树掩映着一座仿清喇嘛庙的,它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这里就是保存展示一代伟人先生史迹的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纪念馆原名,是中山陵园众多之一,原由中国佛教会捐建,初为收藏佛经所用。建筑包括主楼、僧房和三个部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师卢奉璋设计,1936年冬竣工。来到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央石阶上矗立的一座孙中山全身。这尊高2.9米,重达一吨多,以向民众发表演说的姿势为造型,气势磅礴,栩栩如生。这尊生前的日本友人赠送的。
饱含历史沧桑。抗战前,曾珍藏了一批珍贵和佛经,这些文物和佛经都是该楼落成后各地佛教界人士赠送或荐送的。抗战爆发后,遭到严重破坏,僧房、毁于日军炮火,与佛经也不知去向。新中国建立后,多次拨款,逐步修建了主楼、僧房和。1986年11月,为纪念先生诞辰120周年,在这里举办了内容丰富的先生史迹及著作展览。首次接待了由港澳各界人士组成的大规模的海外谒陵代表团及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先生的亲属孙穗英、孙穗华、及许许多多海内外知名人士先后来此参观,1987年5月7日,正式批准将藏经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1989年5月30日,在先生奉安60周年前夕,该馆正式对外开放。

景观集萃

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1934年中国佛教协会发起募建。
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又名藏经楼。主要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现辟为孙中山的经典菱处,还展出奉安大典珍贵史料。
主楼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
楼后回廊壁面镶砌有冯玉祥将军捐赠的“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6讲138块,计15万5千余字。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等人书写,是一组书刻俱佳的珍贵文物。
登上雄伟的中山陵,向东眺望,在密林深处的万顷绿浪中,有一座金碧辉煌的,犹如仙境中的琼楼玉宇,这就是南京纪念馆。
纪念馆包括、《等建筑。是一座中国传统式建筑,包括主楼、僧房、,是抗战前总理陵园的纪念建筑之一,1938年爆发,藏经楼主楼和《》碑廊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纪念馆主楼前为一椭圆形的广场,四周花木扶疏。广场北侧两段石阶上便是主楼。第一段石阶正中矗立着先生,铜像高2.6米,重一多,是先生的日本友人赠送的。尊曾矗立于广场的中央,时间长达24年,为许多南京市民所熟悉。第二段石阶平台上置有一对铜鼎,系南京化学工业总公司于1989年开馆之际捐赠。主楼是重檐宫殿建筑,挑檐飞角,气势不凡,檐脊覆黄色,主脊与垂脊以龙凤、狮头吻合,脊顶中央饰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整座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三楼正中悬有一方直额,上书“”三字,黑底金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手笔,大门门楣横匾上书有“纪念馆”六个大字,这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名誉主席所书。
外观为三层,中间还有一夹层,共四层。底层大厅里连续不断播放《总理奉安大典》资料录像片,这部录像片是根据当年先生病逝、安葬时拍摄的实况影片录制的,真实地再现了孙中山先生病逝、公祭、建陵、迎榇和奉安的全过程,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大厅的四壁镶嵌着先生手书的全文巨匾。正面壁上镌刻有手书《》,两侧是手书“人类进化,世界大同”对联。
孙中山纪念馆
三楼室外回廊四壁设大型图片资料展,展示各国领导人及知名人士晋谒中山陵的历史镜头。展橱里则展出有关先生的书籍。三楼和四楼是纪念馆的主体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共有五个展厅,分为七个部分。展线长180米,展出历史图片共315幅,还有各种、模型近百件,展示了先生伟大而光辉的一生。陈列设计新颖,制作精良,在陈列方法上采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T-段,大大增强了展出效果,特别是四楼结尾部分的大型电脑喷绘《世纪伟人》,生动地诠释了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阐述的从、毛泽东到20世纪三位伟人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所起的巨大作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主楼后的是国内罕见的一座大型碑廊。长125米,左右对称,上建有僧房五间,两翼有回廊及二座相连。廊壁嵌有冯玉祥将军赠送的青石碑138块。爱国将军先生十分崇敬,早在1920年秋,冯玉祥就开始同孙中山联系,此后,孙中山不断地做冯玉祥的工作。1928年底,中山已即将建成,陵园正在积极筹备安葬事宜,冯玉祥通过向孙中山葬事筹备处表示,愿意捐一批河南嵩山青碑石,在中山陵园镌刻孙中lJJ的《》全文,得到同意后,他精心挑选了90多块碑石,运到南京,准备镌刻在中山陵正对面的邵家山上,并在那里建造一座13层的。1930年爆发了蒋、冯、阎的中原大战,冯玉祥要在中山陵园邵家山刻碑建塔的事也就化为泡影。直到1935年,中国佛教会在中山陵墓东侧建造,这批石碑才被用来在藏经楼后面建造了一座,镌刻的《》全文。冯玉祥所赠送的90多块碑石不够,又从河南嵩山选购了40多块碑石,精心镌刻了《》全文,共16讲,15.5万字,由民国时期14位书写,全部是楷书阴刻,风格各异,造诣精湛,堪称当代书法艺术中的,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孙中山纪念馆
安提瓜华人、香港意利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健先生、董事蒋明先生捐资兴建的于1995年3月12日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日落成,正式向海内外开放,成为孙中山纪念馆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西侧,占地2800平方米,楼外铺以草坪,广植各种名花佳木。主楼为两层,整个建筑典雅秀丽,令人赏心悦目。书院主要用于有关先生的纪念活动、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楼下辟三个陈列展厅,厅内展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照片及《著作及学术研究成果展》。另在东厅还举办《中山陵收藏书画精品展》,陈列中山陵园收藏的著名书画家林散之、、费新我、等人的书画精品。
名人蜡像馆是纪念馆下属机构之一,位于东侧有六百年历史的灵谷公园内,展出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蜡像。这些蜡像组成22组场景,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风貌。按真人大小1:1制作,造型准确,形态逼真。
纪念馆在史料陈列、文史研究和馆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先后出版了《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中山陵园史话》、《民国名人与中山陵》、《孙中山手书碑刻》、《吴敬恒碑刻》等,并刊出《中山陵文史信息》与各地同行交流。纪念馆与海内外孙中山、纪念地建立了广泛交流和合作关系,每年都要举办大型联谊活动并进行学术交流,还与台湾国父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建立了联系和交流。纪念馆是景色最佳处之一,莺飞草长的江南三月,、杏花、次第开放,这里花团锦簇,暗香浮动,美不胜收;七月流火,这里浓荫匝地,溪水潺潺,悠长的蝉鸣伴着徐徐清风给人们带来无与伦比的惬意;到了桂子飘香的金秋,坐落在万株桂园中的纪念馆香气袭人,使人们久久徜徉,不忍离去,更有那深秋,似火的枫林,顿使您吟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句;而瑞雪后的孙中山纪念馆,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则令游人更有一番情趣。

历史沿革

抗战胜利后,当时的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曾打算修复这座宫殿建筑,还把列入应修复六项工程之一,但由于在内战中迅速溃败,国父陵园仅对主楼作了一些小的维修。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5年拨款对主楼加以维修,一度辟为,当时,一些书画名家曾来此作画。“文革”中,这座隐蔽于密林中的宫殿建筑也没有逃过劫难,再次遭到人为的破坏。残存的碑文竟被全部凿毁。过去,党和政府对的修复给予高度重视,省、市多次亲临藏经楼指导修复工作,解决具体问题。从1982年到1989年,国家和地方先后拨款200多万元修复了主楼,重建了和僧房。1985年3月12日,主楼修复后,辟为纪念馆对外试行开放。随后,经过两年的准备,1989年6月1日,奉安中山陵60周年之际,孙中山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89年,又拨款200万元,对纪念馆的陈列进行了全面改造,整修一新的纪念馆不仅充实了内容,外观也变得更为绚丽多姿。抗战前,南京民众出于对的崇敬,曾要求在南京的市中心上竖一尊孙中山铜像。当时的南京市政府也曾计划另铸一尊,后来因为抗战爆发,这一计划未能实现。1942年11月,诞辰72周年前夕,为了笼络民心,粉饰自己的卖国罪行,将中央军校内的这尊移到中心,从此,这尊铜像在新街口广场度过24个春秋。1966年“文革”期间,一些无知的红卫兵竟要砸毁新街口广场上的孙中山。南京市委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把运到中山陵保存。1968年6月,又移到中山陵广场南面的孝经鼎石座上。
孙中山纪念馆
1985年3月12日是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日,修葺一新的已决定辟为纪念馆。主楼外观为三层,实际中间还有一层夹层。底层为大厅,大厅中央矗立一座先生半身,神态逼真。这尊孙中山是由著名戴广文创作,南京晨光集团公司铸造。大厅正面壁上是阴刻的手书《》巨幅匾额,两侧对联是手书的“人类进化,世界大同”,蓝底金字,隶书阴刻。大厅四壁嵌挂着反映从事革命活动的“出国宣传”、“商讨革命”、“振聋发聩”、“讨袁护国”四幅大型木刻浮雕,每幅浮雕高2.5米,宽2米。人物呈象牙白色,底色为木质本色,整个画面在质朴中透出历史气势,辉映着大厅庄严、肃穆的气氛。二楼是一座走马楼,四周有回廊,可凭栏俯视底层大厅。回廊北壁为长12米、高1.8米的大型木匾,镌刻先生-T--书的全文,这是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毕生实践经验的总结。木匾底色为宝蓝色,金字阴刻。另三面壁上悬挂反映革命生涯的ll幅。这些油画,以领导和发动的的历史为主线,选择重大的历史事件,刻画了光耀中华的杰出历史人物,反映了风起云涌的群众革命运动,给观众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 十年动乱中,的碑文遭到人为的破坏。1986年11月,经中国文物局批准修复,由中央财政部拨款,省市各方面专家共同研究修复方案,根据南京市档案局所保存的碑刻原文及拓本,逐一按原样重刻。到1989年3月12日逝世64周年前夕全部竣工,1991年并进一步将全部碑刻镶配玻璃框,加以妥善保护。
2021年8月经中宣部正式批复,同意进行孙中山纪念馆改陈布展,由原来的藏经楼展馆,搬迁到现嘉麟楼展馆。
2022年12月31日起,搬迁并改造一新的孙中山纪念馆新馆试运行开放。

展览与藏品

孝经鼎

孝经鼎位于中山陵广场南端的正中,是由戴季陶和中山大学师生捐建的。因为鼎内有六角形铜碑,上刻戴季陶母亲黄氏所书写的《孝经》全文,所以称为孝经鼎。
孝经鼎由张镛森设计,金陵兵工厂(今南京晨光集团公司)于1932年铸造,造价1.3万元。高约4.25米,腹径1.21米,重约1万斤。铜鼎外观为圆形,三足二耳,由三节构成,可以拆卸开来。鼎壁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字,这是孙中山对革命军人的要求,他要求革命军人必须区别于一切为军阀卖命的旧式军人。

音乐台

音乐台位于中山陵以南,由美国三藩市(旧金山)华侨与辽宁省政府捐款建造。关颂声、杨廷宝设计,利源公司承建。1932后秋天动工,次年夏天落成。占地4200多平方米,造价9.5万元。音乐台的全部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它的平面为半圆形,圆心处建造舞台,台高3.3米。台背部建弧形大壁,以汇集音浪。照壁长22米,宽13.3米,用水泥假石镶面。壁顶端雕回龙花纹,回纹下有石兽头三具,内导水管,水由兽石喷出,成弧形射线,注入台下池中,景象十分动人。台前边缘有三层波纹形层梯。台下紧围前沿,有一汪月牙形莲花池,池底有伏泉,水甚清澈,终年不涸。池前依坡就势,修整成以50米为半径的半圆形盆状大草坪,放射形直道与半圆形圈道使之分割成12块小扇形的草坪,作为听众席,可容纳3000余名观众。沿草坪外缘绕以钢筋水泥回廊,廊长150米,宽6米,上架花棚,紫藤攀缘,下置石凳,供游人坐憩。音乐台整个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建筑精美,是中山陵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之一,现已成为南京市普及高雅艺术的首选阵地。

流徽榭

流徽榭建于中山陵二道沟筑坝蓄水的人工湖之上,俗称中山陵水榭。
这座优美的亭子,是当时的陵园工程师顾文钰设计的,造价1.1万元,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建,1932年冬天落成。
流徽榭长14米,宽10米,顶为卷棚式,盖乳白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铸筑,十分坚固。亭的四周围有1米高的栏杆,游人可在此凭栏眺望紫金山的湖光山色。亭内地面镶有八角形红色小磁砖,亭中设有水泥座栏,供游人坐憩。整个亭子三面环水,只有南面有石阶与驳岸相接。流徽榭是紫金山下一处风光绮丽的景点,这里山青水秀,湖平如镜,乳白色的水榭倒映入湖,衬以绿树蓝天,构成一幅梦幻般的画面,沁人心脾,是游人摄影、作画的理想之所。
“流徽榭”三字楷书匾额,由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徐向前元帅题写。

光化亭

光化亭坐落于中山陵陵墓广场东侧的小山丘之顶,是一座由海外广大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捐款所建的石亭,是陵园众多纪念性建筑最为精美的。它通体灰白,高雅庄重。光化亭为八角形,高12.2米。亭下两层平台,下层平台基边长22米,上层平台,对边距12.6米。亭有圆形柱12根,外圈8根,内圈4根,内圈沿柱设有石凳。光化亭由建筑学家刘敦桢设计,全部用巨大的福建花岗石建造,福建著名雕刻铺蒋源成石厂承建。850吨石料经过石匠们的精心雕凿,不施一根铁钉、一块木片,将屋脊、屋面、檐椽、斗拱、梁柱、雀替、藻井等装饰部件,巧妙组合成这座中国传统的八角形石亭。

行健亭

行健亭是陵园一座纪念性建筑,由广州市政府捐款所建,著名建筑师赵深设计,王竞记营造厂承建,1933年夏落成。
行健亭为方形,边长为9.3米,高12米,重檐攒尖顶。亭的每个角有4根支柱,4个角共16根柱,均饰以红漆。行健亭为钢筋水泥构筑,外形美观,坚固实用。亭内横梁、额枋、藻井、雀替都饰以彩绘,两重亭顶均覆以蓝色琉璃瓦。在万绿丛中的行健亭,恰如一枚彩色斑斓的明珠,光彩熠熠,生辉不已。
行健亭四周,设有水泥栏杆,高40厘米,可供游人坐憩。这里是中山陵陵墓大道与明陵路相接之处。凡到此的游人,无论是到中山陵,或是前往明孝陵,都已是颇感劳累,亟思觅一坐处暂憩片刻了。见了此亭,自然进来略坐片时,消除疲乏。古人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行健亭以此命名,是最好不过的了。

现状

孙中山纪念馆
纪念馆不仅是陵园的一个重要景点,而且已经成为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它的知名度和影响越来越大,已先后同日本神户纪念馆、台湾国父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等海外的孙中山纪念地建立了联系。 十多年来,纪念馆接待了数百万中外游客,多次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外知名人士。孙中山的亲属等都曾来过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同胞和海外侨胞来到中山陵谒陵后,也都要来纪念馆参观。台湾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参观了纪念馆后说:“纪念馆与中山先生之陵墓紧密结合,浑然一体,这是海内外其他纪念地所无法媲美的。”1993年3月,台湾老庄学会谒陵团在先生率领下来南京谒陵后,指名要参观纪念馆,他们参观了纪念馆及其后面的,交口称赞“不虚此行”、“大开眼界”,还精心制作了一幅孙中山墨迹赠送给纪念馆,谒陵团的每个成员都在上面恭敬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1996年9月,台湾财团法人化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陈诚之子)在谒陵并参观了纪念馆后,特地来信表示感谢。信中说:“此次南京之行,承蒙引导参观纪念馆,得以瞻仰石刻经文,重温中山先生之伟大行谊,接待盛情,十分感谢。此行目睹宁市经建迅速,高楼林立,工商发展,方兴未艾,确属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纪念馆开馆以来,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领导人也都曾来纪念馆参观指导,同志在调中央工作以前,曾任市长,他对中山陵有着很深的感情。孙中山纪念馆开馆以来,他曾三次莅临指导,还建议纪念馆应该将的全部石刻编印《碑刻》正式出版,并要加强与海外特别是与台湾方面的交流和往来,以扩大影响。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和夫人朱琳也在纪念馆陈列改造完成后不久,前来参观指导,还非常认真地观看了《先生生平事迹展》。1996年11月1日,同志到中山陵视察,参观了纪念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山书院位于西侧的丛林间,是纪念馆的一个组成部分。1993年秋,香港意利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蒋明向中山陵园投资100万元人民币,中山陵园自筹资金80万元,在西侧抗战前的总理陵园办公厅旧址兴建,工程于1994年11月竣工,1995年3月12日逝世七十周年正式启用。
嘉麟楼位于中山陵墓中轴线博爱坊东侧80米,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游客量大。重新布展后,纪念馆展陈面积将由550平方米增至2700平方米,展线达480米。展馆搬迁后,藏经楼将作为孙中山纪念馆文物史料保管中心,继续发挥其中山陵附属纪念性建筑的文物展示与活化利用功能作用。
改陈后的孙中山纪念馆基本陈列名称仍为《世纪伟人—孙中山生平史迹展》,具体包括:“少年萌愿立志救国”“推翻帝制创建民国”“百折不挠捍卫共和”“国共合作伟大转折”“与世长辞万众景仰”“崇高精神宝贵遗产”六个部分。共展出文物藏品164件(套),其中40多件为首次展出,展出图片305幅,使用场景、雕塑、艺术品、多媒体等表现形式32项,力求精益求精,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奋斗的一生。

获得荣誉

2020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

邻近景点

、中山陵

交通指南

公交9路、游1路、游2、游3路可到达。中山陵园内有旅游小火车可以到达,或可以租用陵园内的8-10座的电瓶车。

门票信息

1、中山陵景区门票,80元,包含景点中山陵、灵谷寺、音乐台、孙中山纪念馆。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