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钟鼓楼

共 151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50

历史沿革

永昌钟鼓楼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建。
1984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拨款维修。
永昌钟鼓楼景观

建筑格局

永昌钟鼓楼景观
永昌钟鼓楼的规制,仿西安钟楼,为楼阁重檐庑殿顶式建筑,分台基和楼体两部分,楼体二层三檐,屋顶为塔式宝顶,四面悬巨匾,皆为古今名家所书。二楼置大钟一口,大鼓一面。从造型艺术看,是汉族建筑风格,而从布局看,则有蒙古族建筑的手法,这在全国为首例。钟鼓楼造型艺术精湛,结构严谨,美观大方。楼上宝顶矗立,直插云霄;楼内通柱直竖,似箭凌空:楼外飞檐重叠,犹燕展翅。登楼远眺,祁连雪峰,金川碧野,尽收眼底,是“声间四达”之名楼。分合基与楼体两部分,通高24.5米;合基边长22米,周围88米,高8米,中置两道拱洞,通达四街,楼体二层三檐、下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面正中置福扇门,边筑厚墙,紧抱四角劲柱、斗拱为双翘单昂,造型浑厚雄壮。上层层檐柱向内收缩,檐下置望台,四面连同。面阔进深仍同下层。上为庑殿式屋顶,人不可及。台基为夯土板筑。四周包砖,东西、南北两道,拱洞纵横其中,可通达四街。整个建筑,结构严谨。登临其楼,南望祁连,西观焉支,北凭大漠,东临绿洲,西部风光尽览其中。

文物遗存

永昌钟鼓楼景观
永昌钟鼓楼楼体四面悬名家书写巨匾十二块。楼上置大鼓巨钟,以“晨钟暮鼓”激励人民,是永昌县数百年沧桑巨变的见证,又是文蕴深邃的旅游景点。明崇祯期间毁于战火。永昌钟鼓楼上每面挂匾三块,四面共书十二面挂匾,均是全国著名书法家书写赞美永昌之词。匾文为:“金阕迎恩”(东下)“民淳俗美”(东中)“丽日摩云’(东上);“云锦天香”(南下)“奎壁联辉”(南中)“文运天开”(南上)“玉关通道”(西下)“怀柔西域”(西中)“中天一柱”(西上);“威宣沙漠”(北下)“保障金川”(北中)“声闻四达”(北上)。其中的“民淳俗美”“中天一柱”“声闻四达”。最能反映永吕的特点。

历史文化

永昌钟鼓楼景观
永昌县城地处河西走廊东部,是汉、唐中外交通要道“”上的一座古城。从历史上看,永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反映在钟鼓楼这一古建筑上,具有蒙汉党项等多民族文化交融一体的风格。其一,从艺术造型上看,形体是由屋顶,木构架,台基三大要素所构成,沿袭了汉朝的做法,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二从平面布局看,钟鼓楼设在全城正中,掌管全城作息和夜禁时刻,是元朝的制度,也是蒙古族建筑的布局手法,它置钟鼓于一楼,与宋金明清时期“鼓楼在东,钟楼在西”的形制不同;三、从建筑形式上看,盝顶式屋顶是元代常见的造型之一,明初,元朝宫殿多被拆除,唯独永昌钟鼓楼上有蒙古族风格的宝顶,这在国风的古建筑中尚无先例。永昌钟鼓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盝顶之上加了一个八卦宝顶,突出了民间盛行的五行之说;其四,围栏共分三格,扶手下一空格,中有垫墩,中间一小格,用木版装实,刻有卷草花纹图案,下一大格,用木版装实刻有降幕云图案,系西夏宫廷建筑风格。

文物价值

永昌钟鼓楼内置钟鼓,晨钟暮鼓,声闻四达,籍以振兴文教,教化民众,是永昌历史文化的象征。永昌钟鼓楼建筑结构严谨,雄伟壮观,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古建筑之一,是研究明清以来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永昌钟鼓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永昌钟鼓楼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中心。

交通

自驾前往永昌钟鼓楼:从出发,大约28公里,约需27分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