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甲切木石窟

乃甲切木石窟

共 130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2:22

历史沿革

乃甲切木石窟大致开凿于11世纪晚期至12世纪中期。

建筑格局

乃甲切木石窟已发现的5个洞窟从西至东排列于距离地面高约10余米的山崖上,依次编号为第1至第5窟。窟顶平整,绘有壁画。石窟坐北朝南,窟内造像均位于四壁1.5米以上的位置,北壁(正壁)中央为大日如来,狮子座,左臂残缺,似结智拳印,有椭圆形头光(后人加绘身光),右上方为羯磨,右下方莲花,左上方为金刚,左下方为宝。东壁有两铺造像群,东壁北段一铺表现的是东方阿閎佛及眷属,主尊象座,右手触地印,左手禅定印,右上方为金刚王,右下方为金刚萨地,左上方为金刚爱,左下方为金刚喜。东壁南段一铺主尊为南方宝生佛及眷属,主尊坐于马座,右手与愿印,左手禅定印。主尊右上方为金刚光,右下方为金刚宝,左上方为金刚幢,左上方为金刚笑。西壁也是两铺造像群,西壁南段主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坐骑残缺,应为孔雀座。主尊双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右上方为金刚利,右下方是金刚法,左上方是金刚因,左下方是金刚舌。西壁北段为北方不空成就佛眷属一铺,主尊迦陵频伽座,右手于胸前施无畏印,左手禅定印。右上方为金刚护,右下方是金刚业,左上方为金刚牙,左下方是金刚拳。南壁窟门上方排列两行,上排为内外八供养菩萨立像,头戴:三叶宝冠,上身袒露,下着长裙,蜂腰寬臀;下排为四摄菩萨,天窗左侧为金刚铃、金刚锁,右侧为金刚钩、金刚索。

文物遗存

乃甲切木石窟中第1、2、5窟因长年雨水冲刷及自然破坏而残损,第3窟内残存壁画痕迹,已漫漶,唯第4窟保存石胎泥塑早期造像,因造像为金刚界曼茶罗主题,该窟亦被称“金刚界坛城窟”窟内呈圆角方形,进深3.2米,宽3.7米,高3.2米。

历史文化

乃甲切木石窟配置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围绕该窟正壁主尊大日如来四方的四波罗蜜菩萨是用四部中的三昧耶的形式完成的。三昧耶指在金刚界曼茶罗中,围绕在主尊大日如来四方的金刚波罗蜜、宝波罗蜜、法波罗蜜和羯磨波罗蜜这4尊不是以具体的尊格形象,即女尊菩萨象形出现,而是以金刚、宝、莲花、羯磨等4种象征物来代替。结合整个窟内各主尊眷属的配置及坐具(狮座、象座、马座,孔雀座及迦陵频伽座分别象征着大日如来、阿闋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与不空成就佛)看,该窟供奉的是金刚界曼茶罗。研究者认为,金刚曼茶罗题材在后藏地区不仅出现于乃甲切木石窟内,在距离它68公里处的定结恰姆石窟寺造像中也有发现,不仅如此,康马县萨玛达乡西1.5公里处的江浦寺内,在主殿二楼北侧也有金刚界大日如来殿,内主供金刚界五方佛及眷属,大抵也与金刚界曼茶罗供养有关。研究者认为这里之所以出现金刚界曼茶罗造像供养,直接原因是江浦寺的创建者江浦,却洛曾经是大译师仁钦桑布的弟子,曾两度受到大译师的直接教诲,大译师的瑜伽理论学派会对他产生影响。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乃甲切木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乃甲切木石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巴县纳加村。

交通

自驾前往乃甲切木石窟:从城区出发,大约23公里,约需25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