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和爸爸” —— 陈颍系列绘画故事

爱倒腾的程序员

共 2701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5-20 19:34

在生活中,我们有不同角色,既是参与者也是观察者,而再现生活的创作,无异于孕育生命。"石头和爸爸”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产生的。作为一个曾经工作了多年的程序员,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系列绘画“石头和爸爸”的成长故事。

 ——     陈颍, 2021年5月


陈颍绘制“石头和爸爸”

2019 年夏天,儿子高中毕业典礼之后,他的英文老师 Mr.Fiddler 问起我系列创作的进展情况,我不是很有信心,但是儿子在旁边却对他的老师说:“她一定行的!”


对话中的这个系列就是“石头和爸爸”,儿子石头,是这套绘画的主人公之一,而这些画的创作,一开始也是因他而起。


再回头翻看这些画,从七年前在小卡片上画下第一笔,不知不觉已经画了一百张,从一开始零零散散的单张,到现在已经形成一个个小故事系列。时间飞逝,画纸留痕,回想起来,创作过程也有不少点滴值得记录。

 


第一张“石头和爸爸


石头和爸爸在密西根湖边,绘于2014年


凡事,必有缘起。


第一张“石头和爸爸”画的是父与子在芝加哥密西根湖边的背影,画中的石头不到三岁。而再现这个画面是在十年以后,那时我刚刚从美国回到北京不久。那次大搬家几乎把所有东西都卖掉送掉了,仅仅将部分书籍和衣物海运到中国,唯一放在手提行李里带到北京的,是所有的照片和底片。在机场,那些照片让行李超重被罚款200美元,但是这些折腾都是值得的,记忆无价。


到北京以后,我开始清理从美国带回的照片,发现每一帧都不忍放下,以前的生活像电影胶片一样在眼前掠过,有些场景即便不在照片上,也能脑补,就想:何不把那些瞬间画下来?


石头和爸爸-芝加哥美术馆修拉画前,绘于2014年

也许是因为刚刚离开,想留住过去,一开始画的基本都是在回忆芝加哥的生活。我有用图像记录生活的习惯,逐渐地,我发现我的记录里都是父子俩,他们是我日常观察的对象:父子俩在芝加哥美术馆,在芝加哥书市,在小区骑自行车,在厨房修理下水道,去天文台,在一起扫雪……



于是我发现,这些零星的绘画有了主题:


石头和爸爸。



第一个“石头和爸爸”系列


石头和爸爸-父与子的机场,绘于2014-2015年


随着画的增多,它们也渐渐有了叙事性,一些零散瞬间也逐渐变成了自成体系的小故事,我开始了有计划的系列创作。


第一个小系列是“父与子的机场”。从石头刚刚会走路起,有好些年爸爸不常在身边,那些难得的父子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加珍贵,那些画面,都存于我的记忆深处,无比鲜活。选择画“父与子的机场”,也非偶然。那些年,石头每年都会去机场接送爸爸几次。机场对他来说,意味着爸爸带回了礼物,也意味着与爸爸分别。到后来,去机场又成了一家人的旅行,去参加比赛,去参加婚礼和葬礼……那些一次次机场往返,记录着爱和成长。


从机场系列开始,开启了一个个“石头和爸爸”小故事


石头和爸爸-早晨一刻钟


石头和爸爸-天文台


石头和爸爸-长沙老家


石头和爸爸-下棋


石头和爸爸-计算机


石头和爸爸-足球




分享与激励


我断断续续画着这些小卡片,石头放学,爸爸下班,他们回家经常能看到过去的某一个瞬间杳然纸上。间或我也分享给朋友,而朋友们,也在不断地鼓励我“发表吧!”。于是尝试将绘画给配上文字,发表在几个公众号上。更多的读者看到读到,采访和讲座,展览和活动,接踵而至,这些,是认可也是鼓励,成为一股激励我继续画下去的力量。


在这些活动中,我想特别提一下“女主人文化展”,这是我参加的的第一个展览活动,当时我带去的是“石头和爸爸-32个瞬间”,后来每年参加,“石头和爸爸”也发展到“64个瞬间”、“100个瞬间”,可以说,这个文化团体见证了“石头和爸爸”的成长。


历届“女主人文化展”



《中国击剑》父亲节封面(左),TimeoutBeijing 采访(右)


绘画素材和画材


朋友们经常问起,素材何来?用的什么绘画材料?


我的绘画素材很多来自以前拍摄的照片,同时也有记忆里的画面回放。有时候为了一个场景细节,也会去查找资料还原。近两年的绘画,增加了跟拍环节,好在画中人近在咫尺,很容易办到。


跟拍以及老照片


最近的一次跟拍是为了绘制“石头和爸爸-离家远行前的一个半月”,这是记录石头上大学前跟爸爸一起坐地铁去上班的一系列情景。我选择早上去跟拍他们,一路从离开家坐地铁到公司这一段,然后再专门去拍地铁场景,最后再计划出绘画的几个场景,有点像电影分镜头,只不过是静态的。前期准备就绪后,开始起稿绘制。



我用来绘画的纸张尺寸都很小,基本就是四寸照片大小。画纸是偶然得到的,有一次在美院旁边一个画材店买笔,看到他们堆放着一叠叠的裁好的乳黄色卡纸,用碳素笔试了试,发现着墨均匀,画起来流畅。一问,原来是做本子剩下的边角料做的,价格便宜,当即买了几沓。


画笔都是碳素墨水笔,主要使用辉柏嘉(Faber-Castell)整套粗细软笔,颜色有冷灰到暖灰两大类。勾勒也用了不同粗细笔尖的针管笔,从0.01到1.0不等,针管笔主要使用了樱花牌(Sakura)和雄狮(SIMBALION)。购买合适的画笔,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画纸拿到画材店去尝试效果。



绘画是一种记忆和表达方式


绘画与写作,是我喜欢的表达方式,也教会我去观察生活。点滴的生活,过往的记忆,都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我有不同角色,当我观察生活再现生活,我又回到自我。而来自生活的创作,会有共鸣,儿子那句“她一定行的!”,无疑又给我注入一剂强心针,是对母亲的理解,也鼓励我继续前行。


绘制父与子的十八年生活瞬间,带给我很多安慰和温暖,现在看来,看似偶然,又似前定。


而石头的名字由来,也已经画在画中,写在文里。



一块石头落地,绘于2018年








【作者简介】陈颍,毕业于成都石室中学,1987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高分子物理,后赴美国留学。在芝加哥Motorola做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十多年后,2011年起定居北京。自幼喜爱美术,闲暇之余,爱逛画展,爱翻画册,翻译艺术史,还不时画上几笔。近些年,她创作的“石头和爸爸”系列,银杏叶画系列以及“医院组画”深受大家喜爱

文中的爸爸,是一个爱倒腾的程序员,现为“涛思数据”创始人;儿子石头,已经迈入大学,也爱倒腾程序,而且将代码全部开源。



【石头和爸爸】系列:


【石头和爸爸】离家远行前的一个半月

【石头和爸爸】长沙老家

【石头和爸爸】下棋

【石头和爸爸】早晨一刻钟

【石头和爸爸】计算机

【石头和爸爸】一块石头落地


浏览 5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