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庆观古建筑群
真庆观古建筑群
共 1610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58
历史沿革
真庆观始建于,原名真武祠,内供真武大帝及龟蛇二将。
明代,道士长春真人刘渊然的弟子蒋日和主持重修与扩修,明元年(1425年),由明仁宗赐名为真庆观。
清代,增修了都雷府(祠雷神)。清七年(1881年),云南地方盐商又集资修建了盐隆祠(祠盐神)作为盐商同业公会。历史上曾占地4万平方米,后因城市建设等原因,占去一部分,今尚占地1.6万平方米。
1984年,昆明市和盘龙区两级人民政府,拨出专款,按明代建筑风格修复了真庆观主体建筑紫微殿。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前夕,政府又拨款将紫微殿修葺一新。
建筑格局
真庆观古建筑群由真庆观(真庆观又包括前殿,紫薇殿,老君殿等建筑)、都雷府、盐隆祠三个建筑群组成。是昆明市中心区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明、清两代中原地区官式建筑风格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真庆观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建在同一轴线上。古建筑群入口处的山门,面阔12米,飞檐冲天,古朴典雅。两扇朱漆金钉大门内是前殿天井,花木扶疏,东西两侧的回廊,把前殿与紫微殿连接起来。宏丽的紫微殿,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土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金黄色琉璃瓦顶正脊中立宝顶,戗脊饰以走兽。殿内四角斗拱粗大疏朗,中顶为细木雕花藻井。殿门上镂刻有龙凤呈祥、鹿鹤长春图,刻工精细,形象生动。真庆观建筑群除了前殿、紫微殿和老君殿外,还有盐隆寺、都雷府、火神庙、土主庙、古戏台等建筑。
真庆观古建筑群
主要建筑
文物价值
真庆观古建筑群囊括了明代和清代早、中,晚期的建筑,是云南建筑发展史的实物例证,亦是宗教文化、艺术发展的实物载体。有较高的原状保护和研究价值。真庆观古建群落较好地保存了当时昆明地区建筑结构特征,各建筑构件理刻精美细致,外檐彩绘部分贴金,工艺档次较高,也较完整地保留了精美的地方风格彩绘。
真庆观的紫薇殿正中的藻井按九宫八卦设计制作,大殿的斗拱形制特殊,为云南全省仅有,在全国亦属少见。都雷府、盐隆祠建筑也富有特色,仅从外部的石雕、木雕看,也是工艺绝巧。真庆观古建筑群对云南古代建筑史、艺术史、宗教史、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史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历史文化
真庆观是昆明市区最大的道教宫观,位于白塔路南段东侧,始建于元代,最初称真武祠,内供真武大帝及龟蛇二将。明代道士刘渊然(号长春真人)因秉性刚直,杵逆权贵,被贬谪云南时即在观内居住。明洪熙初年(1425年),刘渊然奉明仁宗诏征回京,受封“兼领天下道教”,遂将真武祠改为真庆观。刘渊然的弟子蒋日和也被加封为“明显道弘教法师”。明正统年间,蒋日和“募材鸠工”,主持真庆观的重建和扩建工程,使其规模远远超过元代的真武祠,成为接受诏命使节往来昆明时的休憩之所。这说明了真庆观在中国道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真庆观建筑精巧,清代诸朝曾对真庆观进行过多次修葺。其建筑艺术上充分显示了东方建筑艺术之美。
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
1983年,真庆观古建筑群公布为昆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升格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真庆观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保护开发
今真庆文化广场集文化、建筑、绿化和旅游休闲为一体,成为昆明的一个新亮点,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真庆观的五座主要建筑将按不同特点开展文化经营活动,展示云南木雕、斑铜、斑锡、紫砂等云南手工艺精品,成为云南省最大的古玩古董展示和拍卖中心。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