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运河钞关

临清运河钞关

共 1200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基本介绍

临清运河钞关
临清运河钞关始设于明宣德四年(1429),(1435),临清钞关升为户部分司,由户部直控督理关税,下设五处分关,直控督理关税。万历年间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余两,多于京师,居全国八大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运河停止,钞关署治遂废。
临清运河钞关为一组建筑群,自运河而西依次为河口正关、阅货厅、“国计民生”坊、关堞、仪门、正堂等。南北三进院落,置设穿厅、船料房、鼓铸坊等,占地四万平方米 ,厅堂坊舍室四百余间。占地东西长130米 ,南北宽96米 。现存两进院落,前院为公署办公区,后院为仓储区,南部住宅区现大部分成为民居。主要古建筑为仪门、南、北穿厅、科房、船料房等80余间,面积六千余平方米。此外尚有原官员住宅若干,保存较好。建筑大都为建筑,青色灰瓦屋面。

历史影响

临清运河钞关是全国仅存的运河,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发展均具重要价值,是研究漕运历史、封建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形态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它还是明代万历年间王朝佐反税监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著名小说《》一书中多次描写的一处重要史迹。
明代内地征税的关卡,因规定以钞﹐故名。宣德四年(1429)始创设。隶属户部﹐税收多用以支付军事抚赏费用。前后设有十三所。宣德时﹐设关地区以北运河沿线水路要冲为主﹐包括漷县关(移至)﹑﹑济宁关﹑徐州关﹑(在今江苏)﹑(在今江苏)﹑关(在今南京)。景泰﹑成化年间﹐又在长江﹑沿线设置金沙洲关(在今湖北武昌西南)﹑(在今安徽)﹑(又名苏州关﹐在今苏州浒关镇)﹑(在今浙江杭州)。钞关几经裁革﹐万历六年(1578)﹐尚存河西务﹑临清﹑九江﹑浒墅﹑﹑杭州七关﹔崇祯时﹐又在设立钞关。
设置钞关旨在征收船税﹐临清﹑杭州两关也兼收货税。由各差御史及户部主事监收。船税以载运商货之船户为征课对象。初期按运送路程之远近和船舶大小长阔不同分等称船料﹐估料定税。宣德四年规定,南京至淮安﹑淮安至徐州﹑徐州至济宁﹑济宁至临清﹑临清至通州各段均每一百料纳钞一百贯﹔自北京与南京间的全程﹐每一百纳钞五百贯。后又以估料难核﹐改为计算广狭定税﹐其标准自五尺至三丈六尺不等。
成化十六年(1480)﹐各钞关岁收钞两千四百万贯﹐当银十二万两。嘉靖至初﹐岁收银大体维持在二十三万两左右。万历中期﹐明神宗朱翊钧大肆搜刮﹐钞关税收大幅度上升﹐至二十五年上升为三十三万五千五百两。天启元年(1621)又猛增至五十二万两﹐是万历二十五年前的两倍。
钞关初建时﹐以钞为征收本色。成化元年规定钱钞均为本色。六年(1493)又定钞关税折收银两例﹐但钞关之名未变。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