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祖陵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后,于洪武十九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
文化
文化特点
明祖陵建造规制与神道21对石刻继承唐宋风格,是朱元璋重树中原正统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建筑特点
明祖陵原有殿庶、金门、玉桥、厨库、井亭、宰牲所、拜斋、宿直房、铺舍、碑亭、仪从等,栽植柏树万株,神道全长250多米,两侧立望柱二对,石像十九对,并有祭田149顷,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历史
建筑历史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尊其高祖朱百六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并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修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祖陵全部建成。
历史典故
《泗洪合志》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杨家墩家有一个洼窝,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常在那里睡觉,有一次,一位道士经过这里,勘舆地形,说:“葬于此处,后代可出天子。”朱初一将道士的话告诉了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十年后,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朱初一病死,朱世珍听从道士所言,将其葬于此,次年,朱元璋出生。朱元璋自幼家贫,童年时期父母、长兄先后病逝,公元前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王,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即皇帝位。随即追尊高祖朱百六为玄皇帝,高祖朱四九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为了光宗耀祖,公元1386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标,到泗州城北杨家墩,开始修建祖陵,后来相继增建,至永乐十一年(1413年)朱棣又建了棂星门和围墙,祖陵全部建成。至此杨家墩改名为明祖陵。
主要景点
神道石刻
祖陵石刻共有21对,分布在北南向约200米长的神道上,此为(麒麟、雄师、华表、马官、拉马侍、文臣、武将、近侍)等。
地下宫殿
朱元璋三代祖宗的衣冠冢
享殿遗址
明祖陵祭祠大殿,1680年毁于洪水,现仅剩28个石柱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