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房香严寺

共 145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17

历史沿革

仓房香严寺始建于唐朝(618~907年)。
仓房香严寺屡废屡建,现存建筑多为清代(1616~1911年)所建。

建筑格局

仓房香严寺坐北朝南,原有上、下两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1970年,下寺被丹江水库淹没,今仅存上寺。上寺依山势而建,计五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牌坊、山门、韦驮殿、过厅、大雄宝殿、凝月轩(望月亭)、法堂、藏经阁等建筑。韦驮殿是个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硬山式建筑,韦驮殿前有一株千年银杏树,枝繁叶茂,传为慧忠所植。院子里古树很多,有唐柏、唐皂荚树,还有宋代侧柏、香圆树和桂花树等。藏经阁前东西两侧有文殊殿、普贤殿。过厅面阔、进深各三间,建于高台上,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拱三踩单昂,一楼供奉元始天尊佛像,二楼供奉千手观音像,二梢间各有一层夹楼,是一些重要的佛教经书和活字印版的藏身处。厅内砌青石踏步至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覆灰板瓦,檐下斗拱三三踩单昂,均作45度斜拱,各构件均施旋了彩画,殿内三面墙上有明代璧画,据说出自民间画家之手。殿内清代彩色壁画保存完好。藏经阁高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木构件上均施彩绘,楼内有清代壁画。

文物遗存

仓房香严寺宋(960~1279年)至清的砖石和尚墓塔27座牌坊为石砌,明代(1368~1644年)建,四柱三间,当心间额枋上书“救赐显通禅寺”,阴面题刻“大明唐府重建”“嘉靖已亥年孟春立”。脊檩上书“大清光绪五年(1879年)三月”题记。

历史文化

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香严寺始建于唐”,原名长寿寺,还叫过显通寺。又据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所立《淅川香严禅寺中兴碑记》,香严寺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其以香严传,由国师人塔时,“异香百里,经月不散”,故名。慧忠是越州诸暨(今浙江绍兴)人,年十六到曹溪六祖门下出家,后云游白崖山党子谷,结茅为庵,修真讲经四十余年。慧忠之后,又有智闲、义端、智月禅师在香严寺传法,也是当时著名的高僧。在香严寺鼎盛时期,大大小小的建筑有四百多座,围墙七百余丈,号称“万顷香严”。
仓房香严寺中的藏经楼,相传是宣宗躲避追兵的藏身之地。那楼的地面颇具灵异,其主要表现就是不停地增高,已经高出了外边的地面,隔段时间要铲一铲,藏经楼都被它“顶”得有些倾斜了。寺里的人讲,可能是这潜居之地救过宣宗一命所致,太冲!那个望月亭后人称之为宣宗殿,相传是李忱当年的清修之地。每到夜晚,这位身份高贵的青年僧侣会在这里望月沉思。不知他心里想的什么,毕竟在此呆了那么久,香严寺有了其他寺院无法攀比的优势。像这大殿里的韦驮便与众不同地身着一件黄色披风一那也是皇权的象征,其他寺院的韦驮是不会有这种待遇的。那个过厅也是个很特殊的建筑,又名“接官厅”,一说是为迎送皇亲国戚建的,也有说是用来接待一些身份特殊的人物的,大概是一些知情的高官显贵吧。他们或许知道李忱隐居于此,便扮作一般香客,专程来向未来的皇上表表忠心,探探虚实。

文物价值

仓房香严寺建筑融合中原建筑风格与南方装饰特色,是研究明清时期中原地区木构建筑法式的重要实例。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仓房香严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仓房香严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西北部的白崖山。

交通

自驾前往仓房香严寺:从淅川县城区出发,大约77公里,约需1小时43分钟。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