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观

联合创作 · 2023-08-05 19:27

白云观,位于甘肃省临夏市凤林路,是临夏地区道教全真派重点宫观之一。该观历史悠久,初为文昌观,继为文庙,再建文昌宫,后又增建白云观。白云观,年久失修,殿堂零落。多已倾塌。知州王全臣主持,徙州衙西南之旧文庙于文昌观,建大成殿于三清殿废墟上,又建两庑、戟门、泮池、棂星门、塞门、牌坊以及启圣祠、明伦堂、名宦祠、乡贤祠、文昌阁、四贤祠、庄毅公祠、学正署、学训署等诸多建筑,河州城内文庙街之名自此始。

历史

建筑历史

白云观的前身文昌观,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行宣政院经历善麻建。明洪武初,又有河州西南玉伦沟(今榆林沟)三清观并入。三清观,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道人何廷秀建。洪武七年(1374年),指挥徐景主持重修文昌观。二十六年(1393年)作道纪司。成化四年(1468年)增修三清殿。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编修《河州志》时,已改为道正司。明末道正司废。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白云观 初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9),是玄宗奉祀圣祖玄元皇帝—老子之圣地,名天长观。金明昌三年(1192)重修,改名太极宫,金泰和三年(1203),太极宫毁于火。元初全真派长春真人丘处机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驻太极宫掌管全国道教,更名长春宫。金天会五年(1127)丘处机逝世,其弟子在宫东建立道院,取名白云观。元代末年,长春宫等建筑毁于兵燹,白云观独存。明洪武、正统年间大规模重建和添建,使观之规制趋于完善。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新大规模重修与扩建,逐形成今日白云观的整体布局和主要殿阁规制。解放后,政府于1956年拨款进行修缮,1957年定为中国道教协会会址。“文革”期间,观再次受到破坏,1981年又拨款全面修葺。白云观内收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有“三宝”:明版《正统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及元大书法家赵孟頫的《松雪道德经》石刻和《阴符经》附刻。

邱祖殿

邱祖殿奉祀全真龙门派始祖长春真人邱处机。殿内正中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瘿钵”,系一古树根雕制而成。此钵为清朝雍正皇帝所赐。传说观内道士生活无着落时,可抬着此钵到皇宫募化,宫中必有施舍。邱处机的遗蜕就埋藏于此“瘿钵”之下。

祠堂院

祠堂院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堂上奉祀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坐像,堂下埋藏其遗蜕。堂内左右室墙壁上嵌有元赵孟頫书《道德经》、《阴符经》石刻,为白云观之珍宝。

三清四御殿

三清四御殿上层奉三清,下层奉四御。三清像为明朝宣德年间所塑造。四御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都是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所铸造。香炉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图案,共有43条金龙。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