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进退两难

运营大叔

共 4306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0-12-19 16:42



作者ID:深刻运营(WhiteDeerPark)


作为备受年轻人喜欢的B站,已经不甘心做一个小众产品,而是寻求更广阔的新天地。


曾经承诺“永远没有贴片广告”的B站,现在正在往首页、内容槽位甚至是个人动态上添加广告。


小众一词,似乎早已不适用于B站。


据其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B站月活用户数量达到1.97亿人,其中18-35岁用户占比78%。


尽管用户数量已不再小众,但从用户心智层面,每当提到这个社区:亚文化、AGC、鬼畜等字眼又往往第一时间占据眼球。


在其日益增长的用户数量和平台在市场上所占据的用户心智之间,显然已逐渐产生了差异。


是继续作为年轻人打造潮流文化的主流占地?


还是迈向更为广阔的航道,成为中国版的YouTube?


如今这个成立了11年的视频平台,来到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继续往前走,摆在前面的选择主要有两个:


  • 要么放大亚文化、AGC垂直领域的市场受众
  • 要么让更多其他领域‍的用户加入进来


这两者B站其实都在做。


但是要让一个从未接触过ACG文化的新用户喜欢上藤原书记:



又或是让他到生活区看看美食挑战或者沙雕视频:



前者的难度显然高于后者,毕竟用户的喜好也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


于是你会看到大量的内容开始在生活区涌现,正所谓万物皆可生活区。


用户数量的增长必然导致口味的多样化,内容的多样化供给也需要跟上。


那么就需要更多不同品类的创作者,去生产更多类型的作品。



但也就意味着,平台需要丰富变现途径去满足创作者的内容产出和留存。


毕竟平台要赚钱,人也要恰饭,用爱发电总不是长远之计。



就目前而言,兴趣驱动仍是许多UP主们贡献内容的主要原因,而非利益驱动。


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变现办法,内容的收益都覆盖不了创作成本的话,UP主们很难坚持长期输出优质内容,PUGC的内容生态也将难以持续。


而前面所讲的这些关于消费者和创作者层面的问题,无非都是在讲一个事情:如何让平台活得更好、如何让钱赚的更多?


是躺着挣钱,还是站着挣钱?这是一个问题。


当其他视频平台的会员都逐渐开始涨价的时候,B站还在坚守“永远没有贴片广告”的承诺。


要知道广告收入至今仍是许多内容平台的主要营收来源之一。


而去除视频贴片广告,无疑是一早断了自己的财路。


因为视频会员,核心作用无非两个:


  • 一是用户不用看广告
  • 二是可以看VIP内容


而去除视频广告,所造成的直接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 用户付费意愿降低
  • 广告和会员收入减少


在全站观看视频免广告这一点,B站无疑堪称是当代互联网活雷锋,并且也获得大量年轻用户的青睐。


但与此同时,却也把自己的任督二脉封印了起来。


在后来的发展里,B站并非没有进行过贴片广告的尝试:


在2016年,有用户发现在看番剧的时候,视频片头居然出现了广告,一下子引发大量用户关于B站是否在打自己脸的吐槽。


使用贴片广告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反响,源自15年B站自己的一份声明,其中明确写着”bilibili购买的正版新番,永远不加视频贴片广告。”


而那次短暂的尝试,最终仍是以官方的出面道歉告终。


一条路自己给堵上了,只能去找其他的路来走。


在过去,游戏业务曾是B站最大的营收来源,其占比甚至一度超过60%。

但这毕竟是一个内容平台,而不是一个游戏分发平台。


单一的营收结构显然无法撑起其迈向远大航道的野心,B站必须丰富其营收来源。


而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可以投放广告的场景就那么多。


不在视频开头贴广告,那么就只能增加其他页面的广告数量。


登录PC端,用户会发现:在首页第一屏的13个资源位里,广告就占了4个:



而在移动端,基本上每屏6个内容槽位中,就会出现一个广告:



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B站继续坚持没有贴片广告的传统,那么其他用户场景的广告势必将会越来越多。如开屏广告、推荐页、视频详情页、评论区等。


甚至包括一直以来都没有嵌入广告的个人动态页面也不能幸免:



但如果连动态这种相对个人化的用户场景都开始出现广告,那么其用户体验肯定是会直现下降。


毕竟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哪都是广告的应用。


因为用户的目的很明确:我是来看视频的,不是来逛淘宝的。


除了页面广告,大会员收入也是B站的主要营收来源之一。


目前B站的用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 注册用户(未通过答题,不可发弹幕)
  • 正式用户(已通过答题,可以发弹幕)
  • 付费用户(大会员)


而在其1.97 亿的月活用户中,通过 100 道社区考试答题的正式会员只有9700 万。


也就是说,在B站,还有1个亿的月活用户是发不了弹幕的。


而弹幕又是作为B站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


一个无法参与其中的用户,终归会觉得自己像个路人。


想要让用户掏钱,你得先把路人转化为认同你社区文化的一份子。


那么转化这部分用户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 一是允许注册用户购买大会员后可发弹幕,那么相当于花钱免答题;
  • 二是降低答题门槛,如将题目数量减少、降低难度或延长答题时间;


此前为100题,时间限制为60分钟


但是这两种路径,无论选择哪一种,都难免会降低社区整体氛围。


当越来越多的用户说着“关弹幕,保智商”时,对B站而言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算法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针对不同用户群去做内容推荐和弹幕展示,减少直接碰撞。


从而实现在降低会员准入门槛、扩大会员数量的同时,又不影响社区氛围和用户体验。


但这些能力需要更精准的算法、更多的内容供给和内容分发能力,以及不友好的弹幕和评论过滤功能等等。


在这一方面,目前YouTube远远的走在了行业的前头。


而仅就算法的精准度而言,B站和油管之间,还隔着好几个抖音。


以上部分属于存量用户转化的讨论。


除此以外,外部拉新也是一种增加ARPU的手段。


月总收入 / 月付费用户数 = ARPU 值(元/月)


在过去,B站将重点放在用户留存上,而不太在意拉新,几乎很少看到有什么外部渠道的重大营销。


但如今打开个人主页一栏,你甚至会发现B站竟然还做起了老带新的活动。一时间还以为自己进了个买菜APP:



在过去一年里:跨年春晚、后浪演讲等营销事件,更凸显了B站在加快破圈和拉新步伐上面的速度。


那么以上这些涉及端内现有存量用户的问题,到此又演变为如何平衡好新老用户之间的问题。


如何既让新用户来了之后感兴趣,又不会影响老用户的消费体验?


这个话题其实并不新鲜。


因为如今困扰着B站的难题,同样也发生在知乎、豆瓣等较为优质的内容社区身上。


优质的内容往往需要专业人士的输出、经历较长时间的沉淀,也就意味着早期的用户具有一定的准入门槛。


在2009-2013这四年间,B站开放用户注册的天数累计不超过13天。


知乎、豆瓣等早期也有一定的限制,如采取邀请制等。而那些沉淀下来的优质内容和社区氛围,也使其得以长久的发力而不至于被时代过早的淘汰。


但如今这种新老用户之间的撕裂,随着用户数量的激增越发地显现出来。


在豆瓣上,坚持进行书影音评分的,和豆瓣鹅组里八卦着明星私事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拨人。


甚至会有许多爱豆粉丝为了所谓养号,跑去其他不相关的作品里刷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评论。


在知乎上,早期那些乐于输出优质干货回答的,如今逐渐被各种测评带货、编故事的、教你如何月入上万的回答所淹没。


而为了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除了利用算法将不同的用户分隔开来,为其推送千人千面的内容之外——热门榜单,似乎成了一个人人皆可到此一览的公共场所。


为什么要特地说这个呢?


因为像榜单这样一个用户场景,表面上是一个给用户“看热闹”的地方,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本质上代表着平台整体内容的取向和用户认知。


整个平台的用户流量、热门内容都聚焦在这里,充当着平台对外的窗口。


通常想要快速了解一个平台的整体内容调性,你只需要翻看一下这个平台的热门榜单即可:



而如今打开B站每日排行榜,你会发现在全站TOP100榜单上,AGC相关内容的占比已不到10%。许多内容正在变得越来越泛娱乐化。



因为泛娱乐化的内容无疑有着更为广泛的用户群体,娱乐始终是人性的刚需。


但泛娱乐化的下一步导向会演变成什么?有没有可能是饭圈文化的入侵?


这里或许可以留下一些想象空间。


但谁又愿意看着B站沦为一个流量明星的韭菜地呢?


到此,人们不禁会问:难道问题真的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海外:目前在商业模式上比较成功的两个视频网站,分别是Youtube和Netflix。


油管的核心是高质量的PUGC内容供给和高效的算法分发机制。其平台的主要特点为:


  • 消费者可选择跳过片头广告
  • 创作者可借助流量获得可观的收益分成
  • 广告主利用精准的算法进行广告投放
  • 平台对流量收成进行抽佣



Netflix主要内容则来源于OGC自制和版权采买,通过付费订阅的模式进行变现。


基于长期的市场用户教育和版权意识,用户的付费意识也相对较强。其主要特点为:


  • 独家内容版权采买或自制内容
  • 海量优质内容供给
  • 高度的付费用户占比


而Netflix付费收入占比达到总业务的98.5%,与其相比,国内会员付费50%左右的收入占比显然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国内主流长视频平台,采取的基本是油管+网飞的模式:


即通过花钱采买内容版权、或自制影视综艺,再通过广告投放和会员付费进行变现。


而无论是OGC模式的影视综版权内容,又或是PUGC模式的UP主内容创作,在B站都同时存在。


那么在这两者之间,B站又会倾向于选择走一条怎样的路呢?


选择Youtube模式,贴片广告始终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因为那里一直是最大的流量资源位。


但11年来所养成的用户认知,一旦改变必然会导致大量用户的反对和流失,短期内的阵痛在所难免。


而如果真到了需要贴片广告的阶段,或许可以选择用户能忍受范围内的时长,如10-15秒,且超过5秒可选择跳过,也算是“两权相害取其轻”。


毕竟相比一上来就是90-120秒的广告,15秒内还是一个可接受的长度。



选择Netflix模式,内容版权的采买费用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优爱腾的现状摆在眼前。


在ACG领域,B站当前仍是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而对于其他领域的影视综作品版权,则要逊色很多。


上架众多“爷青回”的老剧,表面上看是B站更懂年轻人,但背后对于采买新热作品所需付出的巨额版权费用,也是其考量的现实因素之一。



往前走,前方有星辰大海,也有冰山和暗礁。“永远不会使用贴片广告”的承诺,是B站和二次元用户之间的底线,轻易不能违背。


往后退,“在中国低于100亿美金这个体量的内容平台都将被淘汰”,这是B站董事长陈睿对于这个行业的判断。加速商业化变现能力仍然是当务之急。


此刻的B站,正进退两难。


养成好习惯,分享+在看~~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