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 15岁,流媒体电视从少年迈向成年

流媒体网

共 3833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0-12-19 18:38



流媒体网(ID:iptvott)原创

作者|哈利汪特 林起劲


在达到3亿+家庭用户规模的同时,IPTV少年也必须直面青春期的烦恼,这个少年要如何做自己?如何走出内卷化困境?


开首语:IPTV之青春少年


一周前,BesTV以“青春正当时”为主题庆祝了公司成立15周年的纪念日,并设计了一个很像“少年”字样的“十五”图案。


是的,15岁——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从15年前,哈尔滨网通的第一户IPTV用户诞生,到2009年上海IPTV用户破百万户,再到2017年全国IPTV用户破亿户,直到如今的3亿+户,中国IPTV经历15年的成长,已超过有线电视,成为中国广播电视媒体最主流的传播渠道。


图为:华纳兄弟(Warner Media)旗下IP


近期,好莱坞巨头华纳媒体(Warner Media,即原华纳兄弟)宣布一项震惊业界的操作:其2021年北美上映的全部17部电影将同步登陆HBO Max流媒体平台——也就是说Warner Media的院线窗口期没了(参考《深度|疫情打开不可逆大门,重塑好莱坞格局?》)。而此前上线《花木兰》真人版电影的Disney+,其在本月初也就是上线大约一年时间里已经发展8680万订阅用户,迪士尼在流媒体的转型已经收获成果。流媒体平台,正在逐渐成为美国主流的影视娱乐传播渠道!


IPTV,作为流媒体电视,青春正当时!


成长的烦恼,从少年迈向成年


如果从2005年在新浪博客组织“IPTV俱乐部”博客圈算起,从网友群聊到现身实干,汪特也算是一直见证着IPTV的成长。看着IPTV这个“少年”,回顾过去15年历程,汪特反倒是有一种“青春期”的感受。


所谓青春期 


就是指由少年逐渐发育成为青年的过渡时期,


就是从成长进入成熟的蜕变时期,


就是从未成年人升格为成年人的转型时期。


所以,作为一个覆盖了中国3亿+家庭用户的主流电视媒体服务,IPTV应该要迈向独立自主的成年人行列了


15年前,由于中国家庭互联网的宽带升级,需要更多大流量的业务创造高带宽的需求,而基于流媒体视频播放技术的IPTV能够持续消耗大量流量,成为中国家庭固定宽带接入事业先锋队的一名成员,跟随着家庭宽带的普及,进入了中国百姓的家中。15年里,固网宽带从ADSL升级到光纤入户,从几十兆升级为几百兆乃至千兆入户,IPTV也从标清升级到高清和4K。装宽带,就送IPTV。IPTV一直是电信公司宽带产品家族里的一个附送的子产品。


然而,如今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固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已达4.5亿户,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已占用户总数的85%。固网宽带的人口红利已经没有了,IPTV也不再是宽带流量需求的唯一抓手。并且因为电信运营商这些年从固网宽带到移动互联网,从青涩的3G到少壮的4G再到即将打开新战场的5G,一直在奔跑的电信运营商们的拓展重点正在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事实上,近两年来,部分省市的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不送IPTV盒子了。虽然有的还有一定的补贴,但也已经开始将IPTV宽带电视业务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拿出来销售了。


从青春期迈进成熟期,这是必然的,成年人就是要独立自主为自己负责。所以,IPTV这个长大长高的“少年”需要走出“家门”,学会独立自主,自立门户。IPTV也必然要作为独立产品去面向用户进入市场。


成年的标志,是从学别人到做自己


相比“更早当家”的视频网站,IPTV最大的缺失可能就是“人设”。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IPTV服务商都还处于“农夫山泉”的模式中——我们不生产内容,我们只是视频节目的搬运工。按照版权方的档期,全国的IPTV每天上线着相同节目的海报推荐位,节目供应商之间相互的竞争也已经到了媲美F1赛车的精准计时水准,谁比谁早那么0.01秒上报/注入,谁就赢得了该节目内容在某平台上线的机会。而这,对用户的体验来说其实并没有任何价值。


图为:IPTV是否只是农夫山泉的“搬运”模式?


最近一周,在香港上市的泡泡玛特刷屏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娃娃在地摊上可以论斤称的国度,终于出现了一个仅靠4种娃娃就卖出上亿销售额的线下零售企业,为我们这个世界最大的娃娃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可以不拼价格的成功之路。要知道中国的娃娃玩具产量几乎占全球的90%。


影视娱乐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就像人们肚子饿了要找东西吃一样,脑子空了也需要找内容填补。同样,如同人们在美食街上选择去哪家餐厅吃一样,面对海量的影视节目,人们选择看哪部片子,既无所谓(因为吃啥都能吃饱,看啥也都能填空)又很有所谓(因为既然这么多可选,那为啥要选这家呢?)。而这,就是作为一个IPTV的服务商所能发挥的空间所在。


没有人可以聚合所有的节目,也没有人可以服务所有的用户。只有构建自己的独特的“人设”,为用户提供独特的服务体验,才能锁定属于/追随自己的客户群。差异化的用户定位才是每家公司的护城河。


IPTV,不仅是运营IP网络上的视频服务,更应该是经营内容IP价值的变现场景。作为一个IPTV运营商,也只有聚集足够多的好IP,并变现其内在价值,才能形成自己的“人设”和品牌,才能走出青春期逐步迈向成熟期。


没有效率提升的增长,很可能是自杀


从经济学角度,商业竞争的本质是对效率的追逐,哪个公司的综合内部效率高于同行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所以,一个公司的好外不能只看表面业绩的增长,除了表面的增长以外更要重视隐含的效率指标。有时候,没有效率提升的增长,甚至可能是自杀——一种“内卷化”之下的自杀参考《麻辣汇:IPTV内卷化之下—运营商向左,新媒体向右,SP左右摇摆》)。


前些年,受中国宽带普及的红利,IPTV的增长势头迅猛。然而,随着人口红利吃尽,固网宽带接入市场已经饱和了,盒子没有补贴了,IPTV躺着挣钱的时代也就结束了。


IPTV的效率,不仅是节目内容生产发布上线的效率,其实还应包括内容IP推广经营的效率,以及用户获取想看的内容的效率,这些都是IPTV业务运营的痛点,其中涉及技术一致性、沟通对接有效性、商务条款执行力、实施人员能力等等。


而现实情况是。对主流内容方来说,各地的IPTV平台几乎没有通用的,海报规格、标签规范很多都是一地一策,一个新片的全国上线基本主要得依靠人海战术,头部的内容公司不得不在各地招募代理来处理这些繁琐的、重复的发布工作。当然,这也为很多小的代理公司留下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但小公司一旦想长大也一样面临相同的效率问题。


对用户来说,看片的效率/体验同样也很低/差。从开电视、开机顶盒,到看完开机广告,再把IPTV的主界面显示出来需要按好几次按钮、等待好几分钟,而点开手机上的视频APP只需几秒。并且,一个IPTV平台上的多个服务提供商,每家的专区界面甚至业务逻辑还经常不一样,别说用户体验不好,内容放自己在上面找个节目都很费劲。这能怪用户们不开电视都去看手机了吗?


图为:内卷化困境


所以再强调一次,过去数年IPTV用户的高速增长隐藏着“内卷化”困惑,在IPTV要不得不从校园里的学霸少年走向社会里独立生存的成人时,这个困境已经无法隐藏!


近年来,电视的开机率、收视率都在大幅下滑,似乎是手机、短视频抢走了很多电视用户。经常也听大家说:电视观众老龄化,年轻人根本不看电视……。其实,我们根本不用着急“用户去哪了?”。用户一直都在那里。电视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手机同样也不是。回想多年的从业经历,汪特接触手机流媒体比IPTV更早,2003年的一家合作伙伴MobiTV,在当时的slogan就是“Anywhere,Anytime,you can watch TV”。虽然它的本意是在哪儿都可以通过手机看视频,但到了屏幕无处不在的今天,视频的载体已经不可能限制在指定的终端里了。


面向未来,不仅是所有的屏幕都将是电视内容的载体,从内容IP的角度看,线下和实体也需要IP的赋能!电视内容演化为一种文化符号时,TA的消费其实也可以无处不在。甚至,TA其实也可以反向为电信公司很多业务产品去拉流量、带热度,赋予文化的意义。


IPTV运营商不需要想着如何“独占”用户、“圈养”用户,而是像大型商场或泡泡玛特那样打开门,既与合作伙伴一起做好体验,一起经营好IP——如果有能力还可以培育自己的IP,让用户自由自愿的过来追随你。也就是说,IPTV运营商最需要做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效率与产品体验,同时建立好人设,让用户真正喜欢你,这样才可能走出“内卷化”困境。


结束语:归根复命


再回到上面举的泡泡玛特的例子,在TA作为文化IP的成功运营案例之前,谁会想如今开线下店向成年人卖玩具,居然还能卖出个上市公司?!



泡泡玛特在潮玩市场排名第一、形成规模经济的背后,是效率的达成以及文化意义(IP)的塑造。和泡泡玛特的玩具一样,电视的意义也在于陪伴,需要在形成规模背后也达成效率,并塑造自身的文化意义。IPTV服务于家庭,而家庭本身就应该承载更多的陪伴和精神寄托。


因此,IPTV运营商不能只是关注抢片的事,如何提高平台的管理水平,并通过差异化定位(包含赋予文化意义)粘住用户才是IPTV流媒体电视业务运营的重点。



重磅推荐



【微信转发点赞活动开始啦】


加入流媒体网官方会员福利群,解锁更多会员新玩法~


浏览 1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