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
共 3669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4-05-28 15:06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会昌县境内,由会昌山片区、洞头片区和清溪片区3个独立片区组成,包含江西会昌山省级森林公园范围、师公岩周边林地和洞头畲族乡、清溪乡的部分区域。地理坐标位为东经115°32′44″-115°54′16″,北纬25°11′34″-25°37′12″,规划总面积3423.87公顷。
其中,会昌山片区位于会昌县县政府驻地,在县城西部,东与富城乡和瑞金市拔英乡毗邻,南与麻州镇相接,西与珠兰乡、北与瑞金市谢坊镇和庄口镇和西江镇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4′59″-115°47'8″,北纬25°35′11″-25°37′12″,规划面积830.34公顷。
洞头片区位于,在会昌县东南部。东与福建武平县大禾乡、永平乡交界,南与福建省武平东留乡相邻,西与筠门岭镇接壤,北与中村乡、永隆乡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0′55″-115°54′16″,北纬25°15′56″-25°19′34″,规划面积2149.15公顷。
清溪片区位于,在会昌县西北部,武夷山西麓。东与于都县黄麟镇交界,南与庄口镇毗连,西与于都铁山城镇接壤,北与于都县黄麟乡相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2′44″-115°34′29″,北纬25°11′34″-25°14′35″,规划面积444.38公顷。
地形地貌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南段西麓,为中、低山及丘陵地貌。其中会昌山片区坐落在会昌县城西、贡江北岸,为低丘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势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最高峰石脑崠海拔403米,会昌山海拔400.1米。洞头片区以中、低山地地貌为主。最高峰炉形崠,海拔1015.5米,最低海拔位于片区西南太平塅,海拔360米,相对高差655米,另外森林公园雪莲山牛牯骚顶崠,海拔941.4米。清溪片区以中、低山地地貌为主。最高海拔1150米,最低海拔位于宋屋场南侧溪谷内,海拔590米,相对高差560米。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
气候特点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的,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温暖温润气候区,具有山区立体气候明显的特征,其特点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裕,雨水不均,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3℃,一月份平均气温8.3℃,七月份平均气温28.7℃,极端最低气温-6.7℃,极端最高气温39.5℃;年平均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624毫米。
水文特征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会昌山片区涉及河流主要为。贡水由湘江与绵江于森林公园东侧汇合而成,流经安远、于都,于赣州章贡区八境台与章水交汇而成赣江。公园范围内贡水宽约12-16米,长480米,另有贡水南侧集雨面积较小的季节性山溪,直接汇入贡水。
洞头片区处于大照河、小照河及中村河的源头区域。大照河位于森林公园南部,经大坪塘、石门迳水库流入森林公园,自东向西经樟下山、太平塅流出森林公园,流经半照村小照河,于千江坡汇入湘江。公园范围内大照河全长约6.2千米,河面平均宽4-8米。小照河发源于森林公园,自东向西经小崠背流出森林公园,汇入大照河,公园范围内全长2千米,平均河面宽约3-6米。中村河发源于洞头乡北部,经洞头村流入森林公园,自东南向西北经洞下村流出森林公园,经中村镇、周田镇汇入湘江。中村河在森林公园内全长约600米,河面宽4-7米。
清溪片区的南部盘古嶂为清溪河的源头区,北部的溪流为电站北河,经安远县汇入濂水。清溪河在森林公园内全长约1.8千米;电站北河在森林公园内全长约1.5千米,溪流宽2-5米。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7.9%,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南岭山地丘陵栲、楠、阿丁枫(蕈树)林、松杉林区。公园有207科779属1764种,包括蕨类植物32科71属145种、裸子植物8科11属14种、被子植物167科697属1605种。植物主要有藤石松、垂穗石松、蛇足石杉、胎生狗脊、松树、杉木、刺柏、侧柏、红豆杉、榧树、三尖杉、石栎属、润楠、木荷、枫香属、冬青、赤杨叶、银钟花、刚竹、木莲、泡桐、虎皮楠、茜草、沙参、马蓝等。其中,国级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和伯乐树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闽楠、香果树、等12种。
动物资源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有33种、鸟类102种、鱼类15种、两栖类28种、爬行类31种。哺乳动物主要有大灵猫、小灵猫等,鸟类主要有黄腹角雉、白鹇、红嘴相思、鸳鸯等,鱼类主要有鲫鱼、胡子鲇、马口鱼等,两栖类主要有长肢林蛙、华南湍蛙、福建大头蛙等,爬行类主要有崇安地蜥、丽棘蜥、翠青蛇、王锦蛇等。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和黑麂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等32种。
主要景点
会昌山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
会昌山又名明山、南山、岚山、岚山岭,位于会昌县城西,在贡江北岸,海拔400.1米,是江西省级森林公园。
龙光宝塔
龙光宝塔位于会昌县城西北方向,坐落在贡江边一座以中生代紫色页岩为基岩的小山岭上,是一座以关拦水口功能为主,同时具备文峰功能的宝塔。始建于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塔高38.89米,塔身8面,底层边长4.61米,塔底最长对角线长12.16米,塔基占地面积116平方米,为8面9层楼阁式砖塔,内部为“壁内折上,双上双下”式结构。
太平飞瀑
太平飞瀑位于洞头片区太平塅,是由瀑布上游沿着河道四处漫流的溪水,汇集到太平飞瀑顶端的山崖边,经河床纵断面断崖与陡坡倾泻而下形成。瀑布整体落差120余米,平均宽约10米,分四级。瀑布第一级为龙椅瀑,落差15米,平均宽约4米;第二级为龙须瀑,落差14米,平均宽约5米;第三级为棋盘瀑,落差11米,平均宽约9米;第四级为飞龙瀑,落差18米,平均宽约14米。
荣誉表彰
1993年2月,江西省林业厅批准建立江西会昌山省级森林公园。
2017年12月,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获批成立。
交通线路
交通
外部交通: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会昌山片区紧邻会昌县城,有三级公路连接;洞头片区距会昌县46千米,有G206国道和四级公路连接;清溪片区距离县城65千米,有四级公路连接。G35济广高速公路经会昌县县境,并设有多个出口,其中会昌山片区距出入口7千米,洞头片区距出入口30千米,清溪片区距出入口18千米。
内部交通:
会昌山片区:
1)会昌山车行道,县道至望江亭长0.8千米,县道至诗词碑长0.5千米,宽8米,水泥路面;
2)岚山岭步道,长3.2千米,宽2米,水泥路面和砖砌台阶路面;
3)外环山脊小路,长2.6千米,宽1.5-3米,砂石路面;
4)欢乐谷-欢乐亭车行道,长1.2千米,宽4.5米,水泥路面;
5)欢乐亭-健康亭游步道,长0.9千米,路面宽2-3米,以水泥路面为主;
6)塔峰-灵应祠,县道,长4.2千米,宽6米,水泥路面和砂石路面;
7)增坑水库-师公岩,车行道,长3.2千米,道路宽5米,水泥路面。
洞头片区:
8)洞下-下东坑-上东坑-河头村,长13.2千米,宽4.5-6米,砂石路面和水泥路面;
9)小崠背-东坑-樟下山-河源头,长16.5千米,路况5-8米,水泥路面;
10)樟下山-太平塅,长1.5千米,宽8米,水泥路面;
11)太平塅-太平飞瀑-崠背,长1千米,木栈道及砂石路面。
清溪片区:
12)崠脚下-第一党支部-宣誓厅,长4千米,平均宽8米,砂石路面;
13)盘古嶂步道,长1.3千米,宽1.5-3米,石板路及砂石路面;
14)宣誓厅-青峰村,电站北河小路,长3千米,宽1-1.5米,砂石路面。
线路
江西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
1)洞下村服务区(森林公园外)-特色植物园-寻道迷踪-鸡公岩观景塔-炉形崠观景塔-杜鹃花海-迷幻森林-花团锦簇-素质拓展基地-竹海听风-森林观鸟-背扶岭特色植物园-森林露营地-牛栏窝路口-特色果园-七彩梯田-森林观景塔-迷踪森林;
2)雪莲山度假服务区-白马寨-素质拓展基地-森林露营地-森林绿道-梯田花海(雪莲山度假景区)-田园人家-太平绿道-太平飞瀑-太平飞瀑管理服务区;
3)清溪片区主入口(进园)-清溪科普宣教区(会昌县第一党支部、古榕树、森林植被科普宣教馆、竹林听风、乡村民居、梯田花海、梯田音乐广场)-清溪生态体验区(健康步道、杜鹃花海、大草坪、盘古嶂、森林植被分布宣教长廊、宣誓厅、临流台、寒秋潭)-次入口(折返)-清溪片区主入口(离开公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