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会泽院
云南大学会泽院
共 3245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2:00
历史沿革
会泽院奠基
民国十二年(1923年)4月20日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12月18日,在明清明远楼原址上修建主教学楼,并命名为“会泽院”。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上海的和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京的,东陆大学学生由会泽院出发,上街声援上海工人和北京市民的斗争。
民国十六年(1927年),立《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
民国三十年(1941年)5月12日,云南大学会泽院被日寇轰炸,炸弹洞穿楼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15日,昆明学生掀起“七一五”“反美扶日”爱国民主运动,学生据守云南大学会泽院与反动军警进行激烈斗争。
两根顶梁柱
抗战胜利后,在大厅加了两根顶梁柱,又加盖了第三层楼,命名为仰止楼。
2016年,云南大学决定将云南大学会泽院一楼作为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展厅进行布展。
2021年12月30日,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开馆。
建筑格局
云南大学会泽院坐北朝南,位于云南大学的中轴线上,占地面积2484.05平方米,建筑面积3953.49平方米,砖木、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主楼长77.58米,宽22.63米,高17米,为地上2层,局部3层,地下局部1层。立面采用西式建筑风格,横五段、竖三段构图。底层为基座层,块石,以青石与上部分隔,红砖墙开矩形窗。二层用拱形窗。外墙转角及门窗四周,均以细凿青石宽窄交替镶砌。正面4根10米高的古典柱子,中部设门厅楼梯,大门外有95级台阶,台阶中段第二平台有西式喷水池一座。主楼前后门的门楣之上镌刻“会泽院”三个字。
云南大学会泽院
文物遗存
九五台阶
“九五台阶”即云南大学会泽院主楼大门外95级青石台阶,也称龙门道。九十五级台阶中段第二平台有西式喷水池一座。
九十五级台阶
云南大学校徽
云南大学会泽院“九五台阶”,寓意《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九十五级台阶是进入校园的主要通道。从东陆大学首届毕业生开始,历届毕业生都在此合影。云南大学校徽上的图案是云南大学会泽院的正立面线稿图,院前阶梯将龙门道的95级台阶抽象简化为九条长阶与五条短阶。
铜碑
《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立于云南大学会泽院主楼大厅内墙上,记述了东陆大学建校始末和办学宗旨,由书法家所书。
《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
主要展览
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
云南大学会泽院一楼为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展厅,分左、中、右三段式对称布局,中部为序厅,左侧为云南大学校史展厅,右侧为云南大学专题展厅和特展展厅。
历史文化
名称来源
为了纪念私立东陆大学的创办者倡导教育、兴办大学的功绩,以唐继尧的家乡云南省曲靖市中的“会泽”二字命名。考虑到主楼建在明远楼旧址,为区别新楼与旧建筑,所以不用“楼”;而主楼又紧挨贡院的衡鉴堂、至公堂,所以也不用“堂”。最后用泛指一般屋宇建筑的“院”字,取名为“会泽院”。
相关人物
在云南大学的办学历史中,冯友兰、顾颉刚、姜亮夫、刘文典、费孝通、严济慈等先后在云南大学会泽院执教,提升了云南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等历任校长都长期在云南大学会泽院办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彭德怀、陈毅、贺龙多次来校视察,在云南大学会泽院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作出指示。
张邦翰
,云南大学会泽院设计者。张邦翰曾留学巴黎,到比利时学建筑,又获得电化工程师证书。民国九年(1920年)回国后,被任命为耀龙电灯公司工程师、无线电报局长、航空学校教官等,极力推广西方科学技术,后来曾任云南省建设厅长、云南省民政厅厅长。
普朝柱
,云南玉溪人,在“七一五”“反美扶日”运动中,普朝柱一边带领学生上街演讲,声讨帝国主义罪行,一边找同学交心谈心,坚定爱国学生参加斗争运动的信心和决心。当广大师生撤退到云南大学会泽院后,由于反动派的封锁,部分学生生活费告罄,伙食团面临停炊。关键时刻,普朝柱和另一名同学挺身而出,去向亲友借钱,结果被国民党特务跟踪,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3日被捕。普朝柱被捕后,敌人对他进行严刑拷打逼供,他只承认了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公开身份,没有暴露党和“民青”组织,保持了革命者的气节。经学校及亲友的营救,普朝柱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3日出狱,奉地下党组织的派遣回家乡华宁县继续做革命工作。
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期间,昆明遭到日寇飞机的41次轰炸,三次的目标都是云南大学会泽院,云南大学会泽院两次中弹。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13日,日军派出30多架飞机轰炸昆明,日机向云南大学投下了30多颗炸弹,炸毁学校房屋140余间、围墙80余丈,4270册珍贵的图书被毁,共造成学校损失130余万元(当时币值)。
民国三十年(1941年)5月12日,来袭的日机再次向云南大学投下10多颗炸弹,云南大学会泽院正中一颗炸弹,炸弹洞穿楼板直达地面,但大楼仍巍然屹立。此次空袭中,云南大学一名校工被炸伤,65间房屋、2991件器物被毁,还损失图书315册、仪器9套,造成学校损失超过75万元(当时币值)。
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14日,云南大学再遭空袭,一名校工被炸弹震伤,不治身亡。这次由于有所准备,空袭给学校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多。
抗战胜利后,由云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王景贤教授负责设计和监工,对云南大学会泽院进行了加固,在大厅加了两根顶梁柱,又加盖了第三层楼,命名为仰止楼。
反美扶日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号召“全国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者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反对美帝国主义者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的复活”。6月17日昆明学联在云南大学召开“反美扶日”大会,举行游行示威。7月15日凌晨,2000多名军警宪特在警备总司令指挥下,进攻云南大学会泽院和南菁中学的学生。守卫在云南大学会泽院的同学与军警奋力搏斗,敌人动用消防水龙、救火云梯和挠钩,施放烟幕弹,并鸣枪威胁,学生们最后退上三楼,砸断楼梯坚守。7月16日下午,云南大学有400多名学生被抓捕。除对年幼学生准予请保释放外,将近百名师生送进监狱,将其余400多人集中到警备司令部、教育厅共同举办的“夏令营”以便“训练思想”,到9月5日结束。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被关押在特刑监的76名师生全部出狱。“七一五”“反美扶日”运动为争取云南的解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物价值
云南大学会泽院见证了中国西南边疆地区高等教育从发端走向发展的历史过程及云南大学近百年的办学之路,曾经发生在云南大学会泽院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云南教育文化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云南大学会泽院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形式和风格,空间布局完整,保存完好,对于研究和保护中国西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和历史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及社会文化价值。
保护措施
1987年,云南贡院与云南大学会泽院一起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1月24日,云南大学历史建筑群(包括云南大学会泽院)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19年10月7日,云南大学会泽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