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浩

联合创作 · 2024-08-09 10:4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8年2月23日,张存浩出生于天津,祖籍山东无棣,爷爷曾任清末,父亲张铸早年留学美国,曾任天津化工局高级工程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抵制奴化教育,被送往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父家抚养,继续学业。姑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是一位物理化学家。姑母,也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是中国有机化学领域较早的女博士、教授。1938年,进入重庆南开中学就读。后因战事,又随姑父姑母辗转于重庆、福建等地。1940年,进入福建长汀中学学习。1943年,考入化学系。次年,转到重庆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47年,毕业于南京化学工程系(现为;同年,前往天津化学工程系攻读研究生。1948年,赴美留学,先入化学系,后转入化工系攻读研究生。1950年,获得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同年,放弃继续留学计划,返回中国。

科研经历

管理经历

1996年,张存浩(左)李振道(中)讨论中国科学基金工作

1986年至1990年,张存浩出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开始“科研管理一肩挑”的学术生涯。1991至1999年,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在这期间,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增加了近8倍,先后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界建立合作关系,增设了管理科学部,新增了13个资助类别。并两次上书国家领导人,最终成功申请设立“”。在任期间,还推动成立中国科技管理部门中,第一个专业学风管理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1998年,当选委员。

晚年生活

晚年的张存浩,仍积极关心激光实验进展,并致力培养学生。2002年,他将获得的何梁何利奖金和在香港等地讲学所得的的酬金,全部捐赠给大连化物所,设立奖学金,以激励更多的青年学者发奋学习、献身科研、报效祖国。他所带领的团队共有8项成果先后表得过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成果入选“”。

2013年, 张存浩(右二)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人物逝世

2024年7月12日13时08分,张存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7月16日上午,存浩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学术论著

张存浩先后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100余篇,下表列出其部分代表性论文。

人才培养

张存浩一贯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他积极创造和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团队中一批中青年骨干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在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期间,积极推动制定了资助青年科学家成长的政策和制度、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环境,为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他主持启动了中国首个人才项目“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资金”,于1994年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奖。该奖在20年间资助了逾3000名青年科学家,至2014年,已有近200位受资助科学家当选为两院院士。

他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生30余名。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事或带过的中青年骨干和学生,有等。

荣誉表彰

社会职务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家庭生活

兴趣爱好

张存浩热爱古典音乐,会唱上千首歌。家中收藏有留声机和很多古典音乐唱片,常为拜访他的朋友即兴演唱。对于不同的作曲家、乐队、指挥家,都如数家珍。喜欢读战争史,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人物评价

张存浩院士一贯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几十年来,他积极创造和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团队中一批中青年骨干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在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期间,积极推动制定资助青年科学家成长的政策和制度,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环境,为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 评语)

作为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面对科技界的不正之风和弄虚作假,他推动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赢得社会赞誉。(新华社 评)

张存浩是“任务带学科”的典范。他在开创我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多项杰出成果的同时,还推动我国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等学科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他用一次次研究成果解了祖国的燃眉之急,也实现了他的科学报国梦。(人民网 评)

急国家之所急,张存浩是一位真正的“追光人”。他研究激光,追寻报国为民的信念之光、求真唯实的科学之光。他奉献自己,燃起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希望之光,点亮了净化科研生态的精神之光。(学习时报 评)

张存浩宽厚待人,严于律己,善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他尊重知识,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对一些有才干的中青年科技人员,他敢于大胆提拔并委以重任,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良好条件。张存浩学识渊博,学术思想活跃,具有求实与创新精神、敏锐的学术判断力和旺盛的科学研究活力。他涉足的领域从催化、化工、化学反应动力学直到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激光化学等尖端和前沿科技领域。他的科研成果具有开创性,不少成果居世界领先地位。(厦门大学 评

张存浩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大连化物所的一面旗帜,对大连化物所的发展和成就产生了巨大影响;张存浩的君子风范、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战略洞察力以及爱才情怀值得每个人用一生去学习。(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评)

张存浩为推动我国化学激光领域的快速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院士 评)

人物影响

小行星命名

2016年1月4日,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1928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存浩星”。

整肃学界风气

张存浩认为,高尚的科学道德是履行科学对社会的责任的外在要求,是保证科学工作质量的内在要求,更是凝聚和激励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精神力量。针对中国学界存在的科研不端行为、学术失范和浮躁学风等问题,他指出,必须依靠长期细致的、制度化的科学道德建设来逐步达到完善。1998年,他倡导设立基金委监督委员会,成为中国科研管理部门中第一个专门从事学风管理的机构。此后,又领导和参与了多项科学道德和学风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诱因,并借鉴国际经验,向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出进一步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振臂疾呼。2002年9月6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2年年会上,他作了题为《科学道德建设与科技工作者的责任》的特邀报告,指出中国学术界存在浮夸浮躁、弄虚作假、缺乏民主以及自由主义与部门或学科保护主义的“四大不正之风”,并就此,提出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建议。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