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

联合创作 · 2023-08-06 03:36

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落在万荣县闫景村,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整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山西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因李子用曾留学英国,部分院落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晋无匹的晋商大院,浓缩着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文化

文化特点

李家大院,传统的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的大宅门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有晋南地区汉族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吉祥含义,体现出晋南的汉族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因西院院主李道行(李子用)曾留学英国,并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为汉族地方特色民居中的独例。

建筑特点

走进李家大院,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汉族传统民居,青砖高墙、棹楔鸱吻的巷陌老街,砖木石雕、字画、碑帖等遍布景区。主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体量宏阔,用材肥硕;结构严谨,通风透光。

历史

建筑历史

明永乐年,相里百泉东渡黄河,落户万泉县薛店村;

明朝末年,第八代李永山迁居万泉县闫景村;

1826年,李文炳始在陕西定边县凝条梁镇设立商铺;

1830年,李文阶、李文蔚兄弟在闫景村成立了“敬信义”商号;

1886年,光绪十二年创建李氏祠堂;

1938年,日军占领万荣,李氏后人逃散四方,大部分逃到西北自家商店所在地,只有少数几户仍住在闫景村,李氏家族生意渐趋衰落;

1946年春,被编为晋绥34军汾南特务团的雷文清(雷哼哼)部因听到34军有北调的消息,从原日军兵营(今运城棉科所)驻地撤驻闫景村,司令部设在李家大院。后因其扰民抢劫闫军物资,4月17日,中央军新三师和34军44师围剿,雷部被太岳区收编为汾南人民自救军(一说汾南人民独立支队)。李家大院又被国民党胡宗南占用。

2006年8月10日,运城市政府成立运城市师范学校闫景分校移交工作领导组;运城市民俗博物馆筹建领导组;运城民俗博物馆协调领导组8月底,运城师范闫景分校迁往运城。9月,运城市政府批准成立市民俗博物馆,接收李家大院。10月,李家大院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成立。12月,对李家大院进行古建修缮、复建设计并对周边区域按旅游景区进行了规划;

2007年4月13日,李家大院景区暨民俗博物馆工程奠基开工;

2008年10月,景区建设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意义

李家大院中所涉及的李氏家族的发展脉络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李氏家族迁居闫景以后,以传统农业为立家根本,逐渐进入商贸领域,后投资经营近代工业实业,从而由农转商,后又转为民族资本家。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和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至今仍有参照意义。

文物保护

2001年6月,李家大院被公布为万荣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6月,李家大院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李家大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研究

晋商文化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辛勤劳作,耕读传家,后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李氏家族以农为本,以商贾兴,以诚信立,以慈善而名扬天下,演绎了一个白手起家、诚信经商、富甲一方、善行天下的晋商故事。李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其以传统农业聚集资本,进而转入商业领域。又由封建商人积极进取,成功进入近代工业领域,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家族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这在同一时期并不多见,李家大院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

慈善文化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壁”,用不同字体书写着365个“善”字,意在要求自己及后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李家经过10余代努力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行善。万荣是多灾多难之地,突出表现在干旱,旱起来便赤地千里,庄稼绝收,无数人被饿死。李家大行善举,出钱买粮,广设粥棚,接济穷人。李家的粥有标准: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李家第十二代“廷”字辈里的李廷槐、第十三代“文”字辈里的李文阶、李文蔚,第十四代“敬”字辈的李敬修,都救活无数灾民性命。凡闫景、薛店村因婚丧嫁娶困难者,李家均施舍钱粮;对特别贫困户的丧葬之事,李家亲送棺材一口,让其入土为安。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