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龙山寺
共 734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5-24 10:42
历史沿革
安海龙山寺始建于隋皇泰年间(618~619年),初名普现寺,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殿。
明天启三年(1623年),重修安海龙山寺。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等捐资修葺,建山门、华表、殿堂门、钟鼓楼。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1年),扩建安海龙山寺,以后历有修葺。
布局结构
安海龙山寺坐北朝南,由山门、放生池、钟鼓楼、拜亭、前殿所组成。东西两侧祠庙、禅房、斋厨,总占地面积4250平方米。安海龙山寺大殿有三大门,大门门楣悬挂历代书法名家字匾。大殿肃穆清静,幢幡垂扎,宫灯高悬香烟缭绕。在第一支楹梁底下钉着一长木条,上而写着,“大唐贞观十三年鲁国公程知节捐奉壹仟督修”。
主要建筑
文物遗存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安海龙山寺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同时有遍布台岛数以百计的分灵,为泉台儿女开发宝岛台湾的丰碑,成为密切泉台关系的重要桥梁之一。
文物保护
2013年3月5日,安海龙山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