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济桥

联合创作 · 2023-07-22 17:04

弘济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古城东的东桥村。明清时期,因其位于广府古城东,当地人也称之为“东桥”、“老东桥”。所处的滏阳河段为南北流向,东西横跨滏阳河上,故为东西横跨桥,东桥村因在桥东而得名。

明万历年间重修(1582年),俗称东桥。该桥结构于赵州桥相似,为单孔双敝肩石拱桥,全部用石块砌成,坚固结实又美观大方。板中部刻有“弘济桥”三个大字。

2006年5月25日,弘济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

风格特点

弘济桥,主拱券似长虹飞架,其两端各肩负两个小孔,造型宏伟壮观。桥长48.9米,宽6.82米,主券跨度为31.88米,矢高6.02米。

弘济桥外边券均有精美的浮雕,上刻狮子、猴、鹿、麒麟、石榴、桃和武松打虎、花饰及民间典故等图案,精工细雕,形象逼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券顶两侧各雕有一吸水兽。两端四小券外侧雕有龙、缠枝花等。

设计特点

弘济桥主拱券每道单券券石都是榫卯串联交接,石构件的这种用法实际上是采用了古代马车木轮的制作原理,其优点是整体性、稳固性和抗震性能加强。
弘济桥两侧边券拱背都是用出檐钩联石铺墁的。这种作法,不但造型美观,更主要的是钩联石把两侧边券紧紧地拢住,减少了边券外倾的可能性,增强了主拱券的整体性和稳固性。在修建时,每砌好一道单券,再砌另一道,单券彼此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结构的石拱桥突出的优点是:当其中一块或几块券石出现间碎裂时,只能对所在的单券构成影响,但不会对相邻的其它单券构成大的威胁。
弘济桥采用主拱券双敞肩的桥梁设计,既保证了航运的通畅,又达到了河水上涨时可以分流的目的,同时减轻了桥的重量节省了石料,也是出于美观的考虑。为适应通大船的需要,加上弘济桥两侧的地势较洼,弘济桥的失跨比是1∶5.3(安济桥的失跨比是1∶5.1)。

历史

建筑历史

弘济桥在建筑规模上略小于赵州大石桥,在全国现存的古代石拱桥中当数 第二位。弘济桥位于河北邯郸永年县广府古城城东2.5公里的东桥村,距邯郸20公里,所处的滏阳河段为南北流向,故为东西横跨桥,东桥村因在桥东而得名。又因其位于广府古城东,当地人也称之为“东桥”、“老东桥”。

弘济桥初为木桥,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改建为石桥。明嘉靖年间重修。该桥全部用石块砌成,与赵州桥结构相似。在大券两边附两个小券,美丽大方,雄伟壮观。弘济桥建于何时无可考,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重修。
南北栏板中部的外面有“弘济桥”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大字的侧面保留有石刻桥铭落款:(字幕)“推官公家臣通判周评同知董选广平府知府贾应璧创建;万历十年岁次壬午十月吉日。”弘济桥建于何时无考,明万历十年重修确为不谬。

文献记载

清《广平府志》载:(字幕)“又赖滏水,上达磁邯,下达津卫,舟楫所至,四外通商,故不为一郡一邑之民称便也。”行旅通商,极为方便。谓之:(字幕)“其功甚弘,其利甚济”,又因修桥之时,四面八方,捐金援人,共襄善举,共同奋战,因此名之曰:“弘济”。相当年,弘济桥凌烟卧波,一时陆路上晋商徽贾,车盖云集,水路中则津盐豫陶、峰煤邯铁,舟楫穿梭,浑有清明上河的景象。弘济桥则如“出水之月,饮涧之虹”,构成了滏阳河、广平府那些曾经繁华与辉煌的岁月。在这里,你将会感慨历史的沧桑变迁,对人生、对社会将会产生另外的一种感触。在桥两侧边券上有横三竖四,深达寸许的坑槽,这些坑槽是做什么的呢?原来过去的滏阳河是一条“黄金水道”,它的通航历史最晚开始与隋唐时期,一直延续到上世纪的60年代,至今桥两侧边券上坑槽就是当年的纤夫拉纤绳索留下的纤痕,深深记下了数百年来成千上万拉纤船工的辛酸血泪,这是滏阳河航运历史最真切的见证。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

弘济桥在建筑规模上略小于赵州大石桥,在河北省及至全国现存的古代石拱桥中当数第二位。 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当地政府为了更好的保护石桥,在它的两侧分别建立了生产桥和交通桥,既方便了生产和交通,又有效的保护了弘济桥。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弘济桥,明清时期,因其位于广府古城东,当地人也称之为“东桥”、“老东桥”。所处的滏阳河段为南北流向,东西横跨滏阳河上,故为东西横跨桥,东桥村因在桥东而得名。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