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陵庙

太昊陵庙

共 3213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0:19

历史沿革

唐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李世民颁诏“禁民刍牧”。
宋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守陵户,诏示三年一祭,牲用太牢,造祭器。
明洪武四年(1372年),朱元璋御制祝文致祭。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知州张志道奏立寝殿、廊庑、戟门、厨库、宰牲等房。
明天顺六年(1458年),太昊陵庙进行增修。
清乾隆十年(1745年),发帑银八千两大为太昊陵庙修葺。
1949年,成立羲陵保管委员会
1970年,太昊陵庙午朝门前照壁被毁。
2010年9月,太昊陵庙午朝门内东陵墙因连降大雨部分坍塌。
2011年4月1日—6月30日,太昊陵庙中轴线部分陵墙进行修缮,玉带河进行防水处理及整修。
2013年8月,太昊陵庙蓍草园前和显仁殿周围安装青石护栏。
2014年4月26日,太昊陵庙统天殿、显仁殿及部分陵墙维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同年10月20日,竣工。
2020年1月3日,太昊陵庙统天殿神龛正式施工

建筑格局

太昊陵庙占地面积875亩,南北长750米,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从南至北的中轴线上依次为渡善桥、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陵墓、蓍草园

主要建筑

渡善桥

渡善桥是一座横跨蔡河的石桥,宽11米,俗称“面桥”,原桥始建年代不详,1985年重新恢复,为敞肩式拱桥,1997年又改建为平桥,宽11米,长25米。2004年又加以改建,并在东西两侧与东天门、西天门对应增添两座便桥,均改为汉白玉桥栏。在桥北面东西两侧原有石牌坊两座,东曰开物成务,西曰继天立极,东护城河与蔡河交汇的那座桥叫上马桥,西护城河与蔡河交汇的那座桥叫下马桥

午朝门

午朝门
午朝门是太昊陵庙的第一道大门,依宫殿式建筑规制所建,是太昊陵庙的正门。午朝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3间,红门金钉,中门9排9路,两侧7排9路,属帝王规制。门前有台,台前有三连体五级垂带式踏跺,两侧有硬山式“八”字墙。东西两侧有两掖门,分别叫东天门和西天门。古代,只有皇帝或手捧圣旨的钦差大臣朝拜人祖才走中间这道门,平时文官走东天门,武官走西天门,俗称“文东武西”

道仪门

道仪门高两丈四尺,硬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一丈六尺,六架椽,三门砖券,清水大脊,龙形正吻,垂脊有兽,兽前饰鱼和海马,兽后饰天马和龙。灰筒瓦覆顶,龙纹勾头,凤纹滴水。道仪门又称仪门,即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恭恭敬敬地严肃前行。道仪门两边有“望斗牛挟飞仙以遨游,御清风抱明月而长终”的楹联,集自的《》。右边“开天立极”匾额,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题写,指伏羲始作八卦,一画开天,揭示了“天地”、“乾坤”、“阴阳”之道。左边“真道道真”匾额为中国现代书法家、诗人题写,这是一幅回道文,怎么读都是“真道道真”,寓意只有真的道才能道出真的理

先天门

先天门
穿道仪门,沿主神道北行36丈,有座高台建筑即为先天门。先天门根据伏羲创制的八卦命名。匾额上两字“滥觞”,意指江河源头水量小得只能浮起一只微小的酒杯,用在这里引申为文化源头的意思。先天门属门洞式高台建筑,明朝所建,原只可望而无梯可登。20世纪70年代,为了方便游客登临,两边加砌了楼梯,可上登至阁

太极门

太极门
穿过先天门,沿主神道北行25丈,即为太极门。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混沌的时期,宇宙万物由此创始,是派生万物的本源,故太极门处在太昊陵的中心位置。太极门两侧各有一掖门,东边是仰观门,西边是俯察门,取自《易经》“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象征太昊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万物,始画八卦,掌握了事物的本源和变化规律。“日精、月华”匾额为书法家李中华题写,歌颂伏羲创始八卦的时候,吸收天地灵气,博采日月精华。中间的楹联“庶绩熙照九野,群生茂泽千秋”,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岫女士题写,歌颂伏羲的功绩像阳光一样普照九州大地,滋润着万物生灵世世代代繁荣昌盛

统天殿

统天殿
统天殿,俗称大殿,建于明代,是太昊陵内等级较高的殿宇,殿前连接直壁式月台,台面墁青砖,周有压条石,面积300多平方米,是历代举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场地。东西南均有垂带式踏跺,砖砌象眼。它与东西廊房,钟鼓二楼,太极门形成古老的四合院格局。1998年在殿台周围安置青石栏杆。统天殿两侧为东、西廊房,廊房北端各有一门,东曰两仪门,两仪指阴阳。统天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部用帝王象征的黄色琉璃瓦覆顶,龙凤大脊,脊上装饰考究,中间突出的是三节彩釉陶楼,上有“天下一统”4字,下书“太昊伏羲殿”,左右的28个小人,象征28星宿,代表天。殿四挑角上的骑马彩陶是历史上选出来的四绝人——庞涓、子都、韩信、罗成

显仁殿

显仁殿
北距统天殿10丈许,即为显仁殿,俗称“二殿”。《易·系辞上》:“显诸仁,藏诸用”,意思是以仁爱的面貌显现,使其恩泽普施于天下万物,故曰显仁殿。显仁殿通高16.4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高台走廊,周围巨柱林立,里面供奉的是女娲像

太始门

太始门
太始门又称寝殿,于显仁殿相距7米,为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通高16.6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灰筒瓦覆顶。该殿下为古城门式门洞,门洞下方嵌有阴刻楷书“太始门”三字,右悬“继天立极”,左悬“赞神明”铁匾。同时因为上面存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御碑一通,也就是明正得八年(1513年),所以又成为“御碑亭”,是太昊陵庙现存古碑中有年款的较早者,碑文开头有“洪武四年”的字样。原来距陵墓较近,在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皇帝派钦差大臣吴疏山视察陈州时下令改建。太始门上筑的就时寝殿,两厢有台阶,角门,可以绕殿循游,因此又称“转厢楼”。整座建筑建筑始建于明代,分三此垒砌而成

八卦坛

先天八卦坛
太始门后,太昊陵墓前有八卦坛,距太始门后墙5.22米。2004年9月将原砖砌改为青石雕砌。须弥座式样等边八角形,边长1.8米,坛高0.6米,坛上正中为太极图,原有铁铸龙马负图,周为先天八卦图

太昊陵墓

太昊陵墓
太昊陵墓方座边长182米,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也是中国唯一的上圆下方形制的陵墓。明代以前的陵墓都是方形的,经朱元璋才改为圆形,唯独伏羲陵下面仍保持方形,一是反映了朱元璋对人祖伏羲的尊崇;二是要体现出人祖的至高无上;三是代表天圆地方,是人祖一画开天,分出天地四方的。陵前竖有一块巨型墓碑,高3.46米,宽80厘米,字大径尺,既无题跋又无年款

蓍草园

蓍草园
蓍草园位于太昊陵墓的后面。传说人祖伏羲就是用这种草的杆,结合白龟龟背纹理“揲蓍画卦”,所以被称为“神草”。蓍草为菊科多年生之草本,稀有植物,茎圆象天,德圆而神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活动建设

2009年8月10日,由周口市电视台、太昊陵管理处联合主办的“太昊陵杯”讲解员大赛决赛在太昊陵庙统天殿月台广场举行
2011年3月6日,辛卯年公祭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大典在太昊陵庙统天殿月台广场举行

文物保护

1996年11月20日,太昊陵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太昊陵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内

开放时间

08:00—17:00

门票价格

40元/人

交通路线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