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天花板
分享一篇我好朋友武哥(那个见证我丢相机的好朋友哈哈哈),对程序员职业天花板理解的一篇文章。
今天,就借用知乎推送给我的话题:程序员如何突破职业天花板?谈一谈最近的思考,其实也代表着我个人职场观的进化过程。
到底怎么才算突破了「职业天花板」?
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都跟上面这个知乎题主类似,直白点说:就是拿到更高的薪水。也许你会说,不应该是获得更高的职位嘛,但其最终目的还是在为高薪水打基石。
回顾我自己 8 年多的职场历程,现在的薪水对比毕业之初,已经有了 7 - 8 倍的增长,算是做到了同龄人里中上等的水平了。
但我并非一入职场就很有目标,真正从意识、到思维、再到行动,全方位地去对待这个问题,也是在最近 5 年,薪水也是在这个阶段加速突破。下面就展开聊聊我的心路历程。
— 1 —
用这句话来形容我职场前 3 年的状态,一点也不为过。
毕业后去到 Amazon 工作,自己水平很菜,加上骨子里不喜欢社交,所以在狭小的圈子里,只会兢兢业业的工作,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Amazon 的技术级别很粗,只有大级别,没有小级别,从 SDE 1 晋升到 SDE 2,快的一般都要两年。
这两年里,我没有获得过晋升答辩的机会,另外确实见识不够,所以前两年里,对职级晋升没有任何概念,更没主动思考过:通往下一个职级,我到底有哪些短板?又该怎么发力?
就是在这种懵懂的状态下,我按部就班地做着 Boss 分配给我的事情,虽然偶尔也会打个鸡血,看看技术书,但是成效很一般,找不到真正的源动力。
这两年,我的职级一直是停滞在 SDE 1,薪水也始终是匀速增加。
记得有一次团建,一个同事将他的薪水说漏了嘴,他比我要晚一届入职,但他入职时的薪水已经远超我工作 1 年多的薪水了,当时的我那真叫一个心态炸裂。
这便是我的职场启蒙,第一次认识到:居然还有薪水倒挂这一回事。
又过了半年,我打算从 Amazon 离职了,跟大学同学去创业。当时 Boss 极力挽留我,说我表现一直很不错,准备让我去参加这次的晋升答辩,我心气很傲,没有因为这个饼而留下来。
后来证明,我这次创业也是极其不成功的,显然我低估了创业的难度,对于行业更是缺少深思熟虑,折腾了 1 年,后来决定放弃了。
而彼时,那些留在 Amazon 的同事,都晋升成 SDE 2 了,而且吃到了股票翻 2 倍的红利,有几位离开 Amazon 的同事也都去了其他大厂,职级虽然没有变化,但是薪水涨幅都不错。
这样一对比,我算是将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烂。
— 2 —
放弃创业后,我其实很慌,还处于混沌的状态,只想先找一份工作稳住自己的心态,没经过太多思考,又加入了另一家初创公司。
大概 2 个月之后,才算走了狗屎运,遇到了我职场上的第一个贵人:鹏哥。他是我在 Amazon 的 Boss,在一家发展还不错的创业公司担任技术总监,想让我过去带团队。
为了劝我加入,鹏哥跟我聊过好几次,并引导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这几次沟通,对我触动很大,似乎有一点打开我的任督二脉。
有句话说: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我意识到,对于职场我其实很欠考虑。
而我经过 2 个月的心态调整,状态恢复得还不错,内心深处其实也想走技术管理这条路,凭借这个偶然的机会,算是迎来了我职场上第一次职位上的转变。
回过头来看这次突破,运气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另外还有两点也很关键:
1、在 Amazon 的工作表现赢得了鹏哥对我的认可,放在大机会面前,做事的能力其实是 base。
2、工作 3 年多后,我开始有意识去寻找激发我职场欲的源动力,能够想清楚自己最想走的职场路线无疑是非常关键的。
— 3 —
进入独角兽公司后,也算再次证明了自己耐操的脾性,适应速度比较快。刚加入半年,我就获得了一笔不错的期权。
在工作以外,自己也变得更加主动去接触更优秀的人,愿意跟同行和高手去交流。这一阶段,我的职场视野进一步打开。
此外,很关键的一点是:「主动逃离舒适区」,我将工作以外的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以及总结上了,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对于职场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差不多 1 年半后,工作已经驾轻就熟,当时的环境已然让我觉得很难有质的突破,我便开始寻找新的机会。
因为还挺看好公司的前景,首先想到的是内部异动的机会,但确实没找到好的坑位。然后,又经过了差不多 4 个月,最终选择了大厂。
这次回到大厂,职位上没有质的变化,但是薪酬还算达到了自己的预期,将总包中的期权换成了更稳定的大厂股票。
这一阶段,对于职场发展,我认为自己学会了主动思考,嗅觉更灵敏,自控力更强。
— 4 —
上面便是我职场 8 年,不断突破的 3 个阶段。
行动力我觉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意识和思维上的打开才是关键所在。这些转变,的确实打实地换来了我收入上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