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20-01-01 00:00

2020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扣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稳”的基础,守住了“保”的底线,保持了“进”的态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76.8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40.62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77.91亿元,增长9.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036元,增长4.0%。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5.5:37.3:47.2。其中,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

“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小康社会实现金色更足、绿色更浓、底色更暖。桂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十强,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榜400强、中部经济100强行列,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产业承接实现大突破,累计引进“三类500强”企业21家。桂阳工业园升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家居产业园”全面提速,蕴藏潜力,前景可期。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县33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东江引水工程即将通水,城市供水瓶颈将被打破,获省级节水型城市。12052户29870名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制度试点工作等相关经验典型被中、省、市媒体深入推介。疫情防控在全省50万以上人口县中唯一保持“零确诊”的县,获评全省健康促进县。打造了教育扩容提质的桂阳样本;文体事业长足发展,桂阳被誉为“冠军摇篮”,跻身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先进县。烤烟种植稳定20万亩、实现烟叶税1.643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居全省前列。连续8年保持全省“平安县”,连续4年保持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县”。

二、农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0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61亿元,增长4.4%。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29亿元,增长8.3%。粮食种植面积74.32万亩,增长4.6%;产量29.70万吨,增长3.1%。烤烟种植面积20.58亩,下降1.0%;产量2.91万吨,增长2.6%。油料种植面积11.37万亩,下降2.7%;产量1.51万吨,下降3.7%。蔬菜种植面积20.76万亩,增长2.7%;产量43.56万吨,增长4.5%。全年出栏生猪60.71万头,下降0.8%;出栏牛1.01万头,增长1.0%;出栏羊8.12万头,增长0.2%;猪牛羊肉产量4.71万吨,下降3.9%;出笼家禽285.02万羽,增长9.2%;禽蛋产量1900吨,增长5.6%。水产品产量1.41万吨,下降2.3%。

全县市级以上规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7家,实现销售收入273.65亿元,比上年增长4.7%;实现利润13.08亿元,增长11.1%;实现利税13.15亿元,下降6.9%;休闲农业经营收入17.02亿元,增长0.7%;农民专业合作社1086个,增长13.11%;合作社成员965805万户,下降11.0%;种植专业大户877户,增长52.3%;家庭农场1177个,增长50.9%;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4.53万亩,绿色食品认证2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5个、国家级1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个数190个,增长1.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252万人次,增长0.8%。土地托管面积48.5万亩,增长30.0%;秸秆还田面积82.6万亩,增长8.7%。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21处,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资金1.32亿元,完成土石方10.98亿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3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5.9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5%。农村居民安全饮水达标率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4.3%;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4.1%;采矿业增加值下降6.0%,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1.4%。年末省级及以上园区集聚规模工业88家,实现增加值增长6.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18.66万吨,增长68.34%;铁矿石27.6万吨,下降42.3%;铅金属含量6.9万吨,下降30.3%;锌金属含量9.1万吨,下降4.2%;硫铁矿(折含硫35%)3.18万吨,下降16.3%;水泥20.1万吨,下降90.3%;铅14.5万吨,增长8.13%;白银111.6万千克,下降1.1%。发电量11.56亿千瓦时,增长16.5%。其中,水力发电量1.7亿千瓦时,下降22.45%;风力发电9.47亿千瓦时,增长28.1%。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2家,其中规模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6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0.1亿元,与上年持平;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2.6亿元,增长5.8%。全县24个工业小类行业中,有16个行业实现盈利,其中采矿业利润总额1.19亿元,下降43.5%,制造业利润总额29.53亿元,增长9.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利润总额1.8亿元,增长10.7%。

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3.72万平方米,增长1.0%;其中新开工面积189.22万平方米,增长4.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7.01万平方米,下降6.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281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44个,新开工项目200个,已投产项目161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投资下降20.1%;非公有制投资增长23%。从投资方向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0.1%;民生投资增长100.8%;生态环境投资下降18.7%;产业投资增长18.7%;工业投资增长20.3%;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5.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8%。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住宅投资17.65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77.56万平方米,增长14.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4.92万平方米,增长40.3%;商品房销售金额37.58亿元,增长2.7%;其中住宅销售额35.34亿元,增长55.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0.1万平方米,下降91.3%。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74亿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7亿元,增长11%。限上企业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68亿元,增长1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9亿元,增长10.3%。限上企业按行业分,批发业4.58亿元,增长0.9%;零售业35.66亿元,增长14.3%;住宿业1.01亿元,下降9.1%;餐饮业4.22亿元,增长2.8%。分商品类别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9%,日用品类增长2.2%,书报杂志类增长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3.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7.1%,家具类增长3.9%。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八大消费品中:食品烟酒类上涨8.3%,衣着类下降2.6%,居住类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5%,教育文和娱乐类上涨1.6%,医疗保健类上涨1.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5%。鲜活食品价格指数上涨11.9%,服务价格指数上涨0.1%,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3.5%,工业品价格指数下降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服务业价格指数上涨0.1%。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2.18亿美元,其中出口2.06亿美元,进口0.12亿美元。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0.39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79亿美元。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77个,实际到位内资79.05亿元,同比增长21.1%;完成境外投资企业1家,完成直接境外投资113.545万美元;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2%。

年末全县共有国家级旅游景区3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全年接待游客550.31万人次,同比下降20.44%;实现旅游总收入46.97亿元,同比下降24.98%。境外入境人数0.07万人,同比下降98.46%。

七、交通和邮电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6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年末通车里程5038公里,比上年增长0.5%。全县公路客运量202.97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13502.45万人公里。年末汽车保有量6.78万辆,新车注册登记7860辆,私人汽车保有量6.58万辆,轿车保有量3.6万辆。

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5.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7亿元,增长19.8%;电信业务总量34.79亿元,增长31.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96万户,减少0.2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4.1户/百人;移动电话用户50.62万户,增加0.7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9.9户/百人;互联网电脑15.1万户,增加1.91万户,互联网普及率达20.9户/百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县财政总收入23.43亿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96亿元,增长1.1%。按部门征管看:税务部门征收18.41亿,下降4.1%;财政部门征收4.67亿元,增长2.9%。上划中央收入4.88亿元,下降14.3%;上划省级收入1.59亿,下降5.8%。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1.95亿元,增长1.1%;非税收入5.01亿元,增长1.3%。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8.6%,比上年减少0.9个百分点。地方税收占地方收入的比重为70.44%,比上年减少0.04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7.51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个人存款余额218.27亿元,增长10.8%;非金融企业存款38.19亿,增长2.74%;政府存款31.02亿元,增长6.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9.49亿元,增长24.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07.53亿元,增长21.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41.95亿元,增长26.6%。全年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48.95亿元,增长97.7%。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盈利4.99亿元,同比下降9.7%。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3.2亿元,不良贷款率1.29%,下降0.14个百分点。

年末证券公司营业部2家,证券交易额17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4%。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59亿元,增长12.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54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11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8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65亿元,增长150%。专利申请556件,增长31.8%;其中,发明专利76件,下降6.2%。授权专利381件,增长39.1%;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件,增长366.7%。年末有国家气象站1个,区域自动站气象站63个,地震台站1个。

全县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49所,其中,新增3所。落实义务教育保障金1.35亿元。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64%,毕业生升学率95.84%。全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348人,在校生7369人,毕业生1488人;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98.4万元,资助中职学生984人次。普通高中招生6957人,在校生17465人,毕业生4905人。初中招生12103人,在校生36054人,毕业生11578人。普通小学招生9334人,在校生66558人,毕业生1193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9279人。特殊教育招生18人,在校生448人,毕业生19人。各类民办学校119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7329人。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2个,档案馆1个。电影下乡免费放映4932场次。年末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64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85%。

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7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个,妇幼保健院、卫生计生监督检验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个,村卫生室445个。卫生技术人员468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51人,注册护士229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42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9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997张。乡镇卫生院22个,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012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204人,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5所。

年末全县共有体育场地1635个,其中体育馆1座,运动场54个,游泳池9个,各种训练房60个。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36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36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60个。获得全国冠军6个。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耕地面积55.72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28万公顷。经省、市批准,全县新增建设用地133.84公顷,比上年下降32.5%;建设占用耕地16.11公顷,下降72.9%;补充耕地116.11公顷。提供地理空间数据成果124幅。全县已发现矿产44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9种。全年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21个。

全县年平均气温18.9度,年日照总时数1482时。年总降水量1466.7毫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1810立方米。总用水量3.335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351立方米。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0.24亿立方米。全县现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面积744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61.2%%;活立木蓄积462.8万立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757公顷,其中,荒地造林面积186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247公顷。

城市污水处理率98.61%,比上年增长2.1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45平方米;黑臭水体整治1个,农村危房改造335户,城镇棚户区改造1515套。

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1.34万吨标准煤,增长2.0%;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消耗31.26万吨标准煤。规模工业能源消耗合计41.34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35.37万吨,下降3.8%;焦炭2.69万吨,下降15.9%;天然气0.19亿立方米,增长58.3%,汽油0.03万吨下降25%;柴油0.2万吨,增长12.9%。全社会用电量12.18亿千瓦时,增长8.7%;其中,工业用电量5.32亿千瓦时,增长5.1%;居民用电量4.41亿千瓦时,增长11.1%。

全县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50%和66.7%;亿元GDP事故死亡人数0.0026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出生人口7269人、人口出生率为7.82‰,死亡人口4417人、死亡率4.75‰,自然增长率为3.07‰。全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3718人,发放奖励扶助金535.39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406人,发放扶助金389.76万元。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21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工资性收入22054元,居民经营性净收入5542元,转移性净收入6450元,财产性收入5086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42元,比上年下降0.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8102元,衣着支出1430元,居住支出5638元,家庭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521元,交通通信支出3079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933元,医疗保健支出1387元,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452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99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工资性收入10060元,家庭经营性净收入6880元,转移性净收入4746元,财产性净收入913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012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997元,衣着支出696元,居住支出3351元,家庭设生活品及服务支出918元,交通通信支出2209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026元,医疗保健支出1665元,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151元。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3.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5.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7平方米。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7%;失业人员再就业34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67人,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16.37万人,在外务工总收入51.24亿元;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5.55万人,其中职工4.03万人,离退休人员1.5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6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2.8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30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470人;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70.5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8万人,其中职工2.34万人,退休人员0.9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2.31万人。

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3332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115.1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19958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6473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3.2%。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5764张,收养各类人员3245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9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515.7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847万元。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公报中涉及的人均指标根据人口

预计数计算测算。

3、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还未公布,公报中不再单独发布人口和就业人员相关数据。

时光轴

RAG14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0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扣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稳”的基础,守住了“保”的底线,保持了“进”的态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76.8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40.62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77.91亿元,增长9.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036元,增长4.0%。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5.5:37.3:47.2。其中,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小康社会实现金色更足、绿色更浓、底色更暖。桂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十强,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榜400强、中部经济100强行列,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产业承接实现大突破,累计引进“三类500强”企业21家。桂阳工业园升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家居产业园”全面提速,蕴藏潜力,前景可期。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县33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东江引水工程即将通水,城市供水瓶颈将被打破,获省级节水型城市。12052户29870名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制度试点工作等相关经验典型被中、省、市媒体深入推介。疫情防控在全省50万以上人口县中唯一保持“零确诊”的县,获评全省健康促进县。打造了教育扩容提质的桂阳样本;文体事业长足发展,桂阳被誉为“冠军摇篮”,跻身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先进县。烤烟种植稳定20万亩、实现烟叶税1.643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居全省前列。连续8年保持全省“平安县”,连续4年保持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县”。RAG-ES2024-09-11
二、农业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0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61亿元,增长4.4%。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29亿元,增长8.3%。粮食种植面积74.32万亩,增长4.6%;产量29.70万吨,增长3.1%。烤烟种植面积20.58亩,下降1.0%;产量2.91万吨,增长2.6%。油料种植面积11.37万亩,下降2.7%;产量1.51万吨,下降3.7%。蔬菜种植面积20.76万亩,增长2.7%;产量43.56万吨,增长4.5%。全年出栏生猪60.71万头,下降0.8%;出栏牛1.01万头,增长1.0%;出栏羊8.12万头,增长0.2%;猪牛羊肉产量4.71万吨,下降3.9%;出笼家禽285.02万羽,增长9.2%;禽蛋产量1900吨,增长5.6%。水产品产量1.41万吨,下降2.3%。全县市级以上规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7家,实现销售收入273.65亿元,比上年增长4.7%;实现利润13.08亿元,增长11.1%;实现利税13.15亿元,下降6.9%;休闲农业经营收入17.02亿元,增长0.7%;农民专业合作社1086个,增长13.11%;合作社成员965805万户,下降11.0%;种植专业大户877户,增长52.3%;家庭农场1177个,增长50.9%;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4.53万亩,绿色食品认证2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5个、国家级1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个数190个,增长1.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252万人次,增长0.8%。土地托管面积48.5万亩,增长30.0%;秸秆还田面积82.6万亩,增长8.7%。RAG-ES2024-09-11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21处,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资金1.32亿元,完成土石方10.98亿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3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5.9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5%。农村居民安全饮水达标率100%。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4.3%;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4.1%;采矿业增加值下降6.0%,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1.4%。年末省级及以上园区集聚规模工业88家,实现增加值增长6.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18.66万吨,增长68.34%;铁矿石27.6万吨,下降42.3%;铅金属含量6.9万吨,下降30.3%;锌金属含量9.1万吨,下降4.2%;硫铁矿(折含硫35%)3.18万吨,下降16.3%;水泥20.1万吨,下降90.3%;铅14.5万吨,增长8.13%;白银111.6万千克,下降1.1%。发电量11.56亿千瓦时,增长16.5%。其中,水力发电量1.7亿千瓦时,下降22.45%;风力发电9.47亿千瓦时,增长28.1%。RAG-ES2024-09-11
浏览 5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