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遮镇
地名由来:勐遮为傣语地名。勐即平坝或区域,遮即浸泡。勐遮,意为被水浸泡过的平坝。
2022年2月,云南省爱卫办命名勐遮镇为2021年度云南省卫生乡镇。
2021年4月,勐遮镇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强镇创建名单。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勐遮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勐遮坝子,素有西双版纳第一平坝之称,面积为153平方公里,坐落在自治州西部的勐海县境内,像一只有着共纹图案的大盆,摆在邦敢山、西定山、南双岭、广塔香阵等群山中间。坝子中分布着130多个风光秀丽的傣族村寨,有10余万亩水田,是西双版纳的粮食主产区。
宽阔的勐遮坝子,四周有青山环绕,坝子有南央河与南哈河流过,分布着130多个自然村,居住着36000多傣族,是西双版纳傣族村寨和傣族人口分布较多的一个平坝。勐遮镇以产粮著称,被誉为“滇南米仓”。勐遮坝子土地宽广肥沃,阡陌纵横,田畴广布,全乡耕地面积104843亩。坝子边沿分布着曼满、勐邦、曼老等近十个大小水库,坝子中有水田十余万亩,是自治州的粮食主产地之一。勐遮坝子是粮仓也是糖仓。这里的农民田中种粮,地中种蔗,给景真糖厂和黎明糖厂提供制糖原料,这里的白糖产量约占全州白糖产量的40%。茶叶与樟脑也是勐遮坝子的特产。这个宽阔的平坝中间的边沿,有着许多隆起的低丘,傣族人民利用这些低丘栽培茶树与樟树,开辟了15000多亩樟茶间种的茶园。春茶嫩尖,冬初熬樟脑,让樟树茶树的尖叶都变成钱。分布在曼恩一带的粉红樟与粒樟,让樟脑率达3.25%和3.5%,是樟树中含脑率最高的两个品种。勐遮坝子中间有佛双公路干线从东南而西穿坝而过,其间有一段长约10公里的路面,笔直无弯,如用墨线弹在坝子中间一般。勐遮坝坝子附近有许多风景名胜,坝子中间有座“有新世纪冰川沉积”的公乌龟山隆起,山丘之顶有勐遮土司“王宫”遗址和南峤县政府遗址。这座山丘亦是解放西双版纳的激战之地。坝子东南有国家级保护文物景真八角亭和景色迷人的勐邦天鹅湖。坝子东北边沿有当地极有名气的曼洪瀑布。勐遮坝子不仅以宽阔而名扬全州,还有西双版纳粮仓之誉。景真八角亭
景真八角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城西14公里的景真山上。景真八角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傣历的1063年,原来建于当地小乘佛教的扎滩寺里,是寺院的戒堂,但原有的佛寺建
曼短佛寺
曼短佛寺曼短佛寺,位于勐海县城西南面的昆烙公路边上,距县城约10公里。是当地傣族从事宗教文化活动的中心。曼短佛寺傣语称为瓦拉扎探。据史籍记载,此佛寺始建于公元950年,距今已有1049年,是
曼垒母子塔
曼垒母子塔西双版纳曼磊佛塔位于勐海县勐遮坝东南佛双公路7公里处的曼垒村后山顶上,有大小两座,大塔高20米,小塔高15米,塔基均为四方形,塔身为八面体。两塔顶端有金属饰品,其间有两座小佛寺。母
曼宰竜佛寺
曼宰竜佛寺位于勐遮镇勐遮村委会曼宰竜村,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曼宰竜佛寺壁画始绘于傣历1230年(1868年),由7幅主题鲜明反映佛经故事的壁画组合而成,具有浓郁的傣族民间艺术风格,把一个完整
勐邦水库
勐邦水库,又称“天鹅湖”,坐落于勐遮镇的南部海拔1250米的丘陵盆地。1958年8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1960年4月建成蓄水,总库容2493.83万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4.5万亩。水库库区上
曼垒双塔
曼垒双塔,又叫曼垒母子塔,位于勐海县勐遮坝东南佛双公路7公里处的曼垒村后山顶上,建于1764年,由僧人萨立峨达万主持建造。大塔高9米,小塔高7米。塔基呈四方形,塔体呈八角形,两塔顶均用银、铜
历史沿革:
勐遮原为一土司地。
明隆庆四年(1570年),设12版纳时,勐遮、景鲁、勐翁为一版纳。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设勐遮土千总。
民国二年(1913年),设思普沿边行政总局时,为第二区行政分局。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县,称五福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更名南峤县。
1953年,改称版纳勐遮。
1958年5月,改勐遮县;同年11月,与勐海县合并为勐遮区;同年12月,改为黎明公社。
1959年,复称区。
1969年,改为红星公社。
1973年,改名勐遮公社。
1984年,复称勐遮区。
1987年,改勐遮乡。
2003年,乡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