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
共 3049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8 15:06
位置境域
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最东端之滨的湾内,距威海市区2.1海里。刘公岛面积3.15平方公里,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线长14.9公里。地理坐标为37°30′1.68″N,122°10′48.57″E。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气候特点
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气候宜人,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和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的特点。刘公岛风景区属,年均温度12.6°C。由于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平均温度24°C。年降水量940—1073.7毫米。
资源情况
植物资源
截至2011年,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共约19个科目,80多种,其中以为主,野生花草50多种。植被生长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87%。公园分布有银杏、松、杉、柏、罗汉松、木兰、蔷薇、云实、蝶形花、悬铃木、杨柳、桦、榆、桑、苦木、槭树、漆树、无患子、玄参等植物科目。其中龙柏、银杏、朴树、榉树、榔榆、柘树、五角枫、三角枫、盐肤木、栾树、白花泡桐等是威海境内所仅有。
动物资源
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
截至2011年,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中鸟类有50多种,如海鸥、黄鹂、斑鸠、百灵、布谷鸟、啄木鸟等,公园同时是野兔、蛇、蜥蜴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公园内野生随处可见,共有梅花鹿200多头。
地热资源
威海地区地热泉因温度较高,易开采,开发利用较早而著称。威海市刘公岛地区及附近地热点现有地热企业开采,年开采地热40.18万m²。主要用于洗浴、医疗、保健、养殖。宝泉汤依据优越的地位优势,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主要景点
刘公泉
板姜石
在刘公岛的北坡岸边,有数块巨大的天然板石顺坡而下,直抵海中,形似生姜连接在一起,因而得名板姜石,后演变为板礓石。因板礓石延伸入水,高低如阶梯,便于攀引,成为天然码头。
听涛崖
在刘公岛的北坡有一处山崖,背依青山,面临大海,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下悬崖绝壁,陡峭险峻。每当大风来临,惊涛拍岸,似雷霆万钧,松涛呼啸,如万马奔腾,松涛声与海涛声融为一体,慑人魂魄,故名“听涛崖”。
贝草嘴
在刘公岛的最北端,有一突出的山嘴,视野开阔,明清时曾在此设了望哨。由于这儿生长着一种繁茂旺盛、与人高矮相近的贝草,因而被人们称为。
北洋海军忠魂碑
北洋海军忠魂碑是1988年10月为纪念北洋海军100周年而建,呈六棱形,高28.5米,上部正面是“北洋海军忠魂碑”七个金黄大字,下部碑文两侧是北洋海军将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群体浮雕。远远望去,此碑好似万绿丛中刺向蓝天的一把宝剑,象征着中华民族反抗异帮侵略的不屈灵魂。
刘公岛博览园
是一处融悠久历史与丰厚文化于一身,集高新技术与精湛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游览园区,以灵活多样的展示手法,从不同视角全方位、立体化再现刘公岛的三大主题文化:刘公文化、甲午文化、英租文化。
中华海坛
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
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位于博览园中华海坛地下,展厅面积1890平方米,以现代布展手段,扼要展示了英租威海卫32年(刘公岛42年)期间的基本史实。
唐代望海楼
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
望海楼原是唐代登州刺史为盛迎女皇武则天“查巡东隅海疆”而建,共分为四层,高九丈许,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楼内各层设厅,厅冠祥号,一至四层分别为“春福”、“夏禄”、“秋寿”、“冬禧”。每登一厅,所观景象有异,及至顶层,凭栏眺望,可将岛海山川、舟楫鸥鹭万般佳景尽收眼底。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截至2004年,刘公岛景区顺利完成了35kV输变电工程,该工程的投入运营将为刘公岛未来10年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公园还投资改造了道路,绿化了环境,完善了基础设施的配套工作。
截至2004年,刘公岛景区共投资5000多万元修复、修缮了10万平方米的文物古迹,在保护历史遗迹、征集北洋海军将领遗墨及英租威海卫时期社会流散文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品牌建设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评为。
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公布为“”。
1999年,刘公岛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文明风景区”。
200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称号。
2011年,晋升为。
交通及线路
交通
市内可乘15、10、7、1路公交车华联大厦下车东行500米即到刘公岛旅游码头,再乘船上岛即可到达景区。
自驾车指南:G20青银高速----潍莱高速--同三高速--烟威高速--出口下--世昌大道东行--解放路--海摈北路北行,即可到达刘公岛旅游码头,下高速后大约需要40分钟车程。
线路
一日游
参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刘公岛博览园参观→索道→熊猫馆、长鬃山羊馆、梅花鹿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历史人文
刘公岛上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又有汉代刘公、刘母的动人故事;既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等大量文物古迹,还有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众多欧式建筑。
据史料记载,威海在汉代叫石落村。东汉末年,这里属于,是刘姓皇族的封国属地。公元220年,文帝曹丕废汉献帝刘协建立魏国后,就对刘姓皇族进行剿杀,刘氏皇族的一支为了逃避追杀,便千里迢迢来到了偏远荒僻的石落村,成为这里的早期居民。刘氏到石落村落户以后,以出海打鱼为生,并经常到刘公岛上垦荒种地,消暑纳凉,那时此岛被人们称之为“刘氏别业”,后来演称为刘公岛。刘公岛的名字由此而来,并一直沿袭至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