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坡遗址

龙骨坡遗址

共 2623字,需浏览 6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龙骨坡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1984年被发现,1985年—1988年开始第一阶段的发掘工作。
1984年,中国古人类与旧石器专家、李宣民等人首先发现了此处遗址。
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该地点的早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发掘出一段带有2颗臼齿的残破直立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
198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出3枚门齿和一段带有2个牙齿的下牙床化石。
1988年岁末,考古专家在这里采集到脊椎动物化石120种。
1997年10月中旬,巫山县人民政府提供经济资助,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黄万波、徐自强、长绍武、税明轩等人组成的考察队,开始对龙骨坡遗址的第二阶段的发掘工作,经过挖掘发现了一批已有200万年历史的“有清楚的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器。
1998年9月,为进一步对龙骨坡遗址展开持续深入的研究,经重庆市科委批准,在巫山县庙宇镇筹办起中国第一所民办科研机构,即“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以争取多方支持。
1998年10月,黄万波等人组成的考察队对龙骨坡遗址的第二阶段进行该阶段的第二次发掘。
2003年—2006年,是对为发掘龙骨坡遗址的第三阶段。
2011至201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持了龙骨坡遗址第四阶段的发掘工作。
2023年8月16日,龙骨坡遗址第五阶段发掘工作正式启动,研究人员将在更多古人类、古生物化石及相关人工制品等方面展开发掘,发掘面积30平方米,发掘时间为2023年8月至11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申报。
2023年11月2日,巫山龙骨坡遗址,黄万波等5位中国考古学界大家齐聚,目光锁定在了面前30平方米的土地之上——龙骨坡遗址第五次发掘,有了阶段性成果。
龙骨坡遗址第五次发掘于8月16日启动,阶段性成果包括以下多个方面:
本次发掘是龙骨坡遗址自1985年发掘以来,运用现代科技最全面、多学科参与最多的一次发掘工作,对地层层序、遗物埋藏、洞穴成因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发现数量可观的石制品材料,为历年单次发掘数量最多的一次。
至此,龙骨坡遗址第五次发掘告一段落。接下来,发掘团队将申报进行进一步的发掘工作。

遗址特点

出土文物
龙骨坡遗址分为三大地质文化层,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
由上到下,第一层为角砾层,厚度约为8米:第二层为橘黄色细角砾层,厚度约为12米:第三层为黏土层。古人类、动物化石及石器主要分布在第二层,有近20个文化带。
第二层最上面的化石年代为180万年,最下面的为200万年,文化层跨度为20多万年。
在龙骨坡遗址顶是一个3平方米左右的化石层,叠堆积着大量动物前、后腿骨化石,主是象、鹿、牛等大型食草动物。
根据1997年的发掘发现的距今200万年“有清楚的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器,地质人员进行的稀有金属矿种分析,龙骨坡遗址地区曾经历了连续2000年的火山爆发,故该地区被称为“地球伤痕”。

文物遗存

1985—1988年,是发掘的第一阶段,仅发现“凸刃砍砸器”和“砸击石锤”两件石器。
1997年—1998年为发掘的第二阶段.获得的石器较多,共有25件,石器原料为轻度变质石灰岩,器物有石片、石核、薄刃斧、砍砸器等。
2003年至2006年,为发掘的第三阶段所获得的石器骤增,共达200多件,石器原料为轻度变质石灰岩。器物包刮石片、手镐、手锛、砍砸器、薄刃斧等。
除了石器外,还出土了直立人化石、巨猿牙齿,以及大批哺乳动物化石等,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直立人化石为一段左侧残破下颌骨和一个上门齿,分属于两个个体,定为直立人巫山亚种。
龙骨坡遗址此前四个阶段发掘成果丰硕,采集哺乳动物化石116种,石器1000余件。

保护措施

1996年11月20日,龙骨坡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
遗址前方矗立了国家明令保护的遗址石碑,巫山县也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先后建起梯道、围墙,大门。

研究价值

左下颌骨化石
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Home erectus wushanensis),一般称之为“巫山人”。“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这不仅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学说,也证实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就诞生在三峡地区,这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三峡河谷的发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巫山人”化石的发现是中国南方,也是整个东亚地区继云南元谋人之后早更新世人类化石的又一发现,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文化

石器工业与文化
龙骨坡出土的石器制品似乎比在欧洲发现的石器制品更加早期、原始。它们显得粗糙、原始,简单、随意。石器专家们认为,它们的“原始随意”显示出石器最早阶段的发展时代,并与东非大裂谷相同年代人类所使用过的石器非常相似,它们所代表的是混沌初开的“石器工业与文化”。
龙骨坡文化
1998年6月研究员徐自强在《中国文物报》发表的《巫山人与龙骨坡文化》一文中,就龙骨坡遗址出土的石器“为什么原料多是石灰岩或变质石灰岩”得出结论:“这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结果。”他认为,“巫山人”所做石器的特点是,无一定形制,制作粗糙,既不同于猿类偶尔使用的天然石块,也不同于时代较晚的直立人时期打造的石器,这可能正好说明了它的原始性与地域性,这是龙骨坡“石器时代”的惊现。龙骨坡遗址经过多次发掘,出土了巫山人化石以及人猿牙齿和大量石器。这些远古文化遗存被黄万波命名为“龙骨坡文化”。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龙骨坡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距巫山县城约57公里,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

交通信息

从重庆市出发经沪渝高速和沪蓉高速到达龙骨坡遗址。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